分享

武定六大彝族支系传统服饰历史影像

 黑龙江波涛 2020-06-16

彝族纳苏支系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纳苏:自称纳苏颇,部分自称“罗婺颇",他称“黑彝”。分布于武定县境内各地。据彝文和传说,在2000多年前彝族君长笃慕分支后布部和默部开始沿用尼颇和纳苏颇的自称,后一直延续至今。其在宋代大理国时期建立罗婺部、元宪宗四年(公元1255年)罗婺部归顺元朝,并于公元1257年被授罗婺万户候,辖禄劝、元谋、武定和四川会理一部分地区。公元1271年,罗婺部辖区扩大到贵州西部的普安地区,改称北路总管府,1276年改设武定路,由罗婺凤氏土司统治。明朝中叶以后,朝廷逐渐改土归流,凤氏土司举兵抗争,成为明朝末年改土归流中举国瞩目的大事而载入明史。彝族纳苏支系是武定彝族中的主体。

彝族纳罗支系

4.7.jpg

4.8.jpg

4.9.jpg

纳罗:自称纳罗颇,他称甘彝。分布于武定县己衣、东坡、田心及白路区沿河谷的半山地带。

彝族密岔支系

4.10.jpg

4.11.jpg

4.12.jpg

4.13.jpg

4.14.jpg

4.15.jpg

4.16.jpg

4.17.jpg

4.18.jpg

4.19.jpg

4.20.jpg

4.21.jpg

彝族罗罗支系

4.22.jpg

4.23.jpg

4.24.jpg

4.25.jpg

密岔的全部和罗罗大部,由大理蒙化(今巍山)迁来。巍山曾是蒙舍诏(南诏)所在地。公元737年,蒙舍诏在唐朝帮助下统一了洱海地区。唐永泰元年(765),凤伽异统兵至昆川(今昆明),筑拓东城,以南诏副王地位坐镇滇东。此后,南诏对被征服地区大量迁徙人口。第一批密岔和罗罗疑在这段时间自大理巍山迁来。第二批密岔和罗罗是南诏亡国是郑买嗣“屠蒙氏八百”时迁来,而最后一批迁至武定的密岔、罗罗是随着清代嘉庆年间“洱海盐案”的爆发,避祸而来。密岔和罗罗两个彝族支系虽然自称不同,但其祖源、服饰和语言基本相同,因此二者有比较直接的渊源关系。

彝族乃苏支系

4.26.jpg

4.27.jpg

4.28.jpg

4.29.jpg

4.30.jpg

乃苏:自称乃苏颇,他称“红彝”,分布于武定县猫街、白路等地。乃苏多数来自六祖中的慕雅克第四代孙昭罗莫时在德刀祭祖分支后,他儿子罗尾格一支发展为罗部彝族,就是现在的红彝。彝族乃苏支系和唐代的独锦蛮有直接渊源关系,公元738年,南诏王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建立了南诏国,南诏王对境内的独锦蛮采取了婚姻联盟政策。南诏王皮罗阁的孙子凤伽异选秦藏县内碧城的独锦蛮女为妃;凤伽异将其妹妹嫁与独锦蛮头领为妻;凤伽异的儿子异牟寻选独锦蛮女为妃;异牟寻的孙子劝佑丰选了独锦蛮女为妃,先后延绵了150多年的姻亲关系。

彝族撒尼支系

4.31.jpg

4.32.jpg

4.33.jpg

撒尼,唐代称“徒莫抵蛮",是南北朝后,从焚、叟、昆明中分化出来的民族群体。清代康熙年间自昆明地区迁入武定。现自称啊哆或撒尼,他称明朗。分于插甸下乐美村、高桥田心村。武定县境内的撒尼多和彝族密岔、罗罗支系杂居,故无传统服饰,现多着密岔、罗罗之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