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大型百集《中国通史》纪录片文字稿 第八集 商代文明

 昵称27494174 2018-12-06

第八集 商代文明

央视大型百集《中国通史》纪录片文字稿 第八集 商代文明

这是一个遥远的时代,它以玄鸟做图腾,以甲骨作占卜,以青铜为礼器,它的名字虽然常常出现在史籍当中,但其真实历史却总是若隐若现以致许多学者疑窦丛生,甚至认为根本没有这个时代,直到近代,甲骨文的发现及大量考古成果才确定无疑的证明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这个朝代而且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文明,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其辉煌成就不仅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它就是开端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央视大型百集《中国通史》纪录片文字稿 第八集 商代文明

央视大型百集《中国通史》纪录片文字稿 第八集 商代文明

央视大型百集《中国通史》纪录片文字稿 第八集 商代文明

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发现,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经史学家王懿荣染痢疾,医生为他开了一张处方,上面有一味中药被称为龙骨,在当时龙骨只是一种不值钱的药材,它们是古老的龟甲或兽骨,出现在药店里从未被学者们关注。然而,当王懿荣按照药方将龙骨购回家后突然发现龙骨上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文字,似乎比篆文还要古老,这一意外发现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迅速将药店中刻有文字的龙骨全部购买回来,同时在京师广泛收购,在不长的时间内竟收购了1500多片。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文明这一消失已久的文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宋镇豪 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商这个五百年的历史来说,我们过去主要靠《殷本纪》,《殷本纪》讲总共加起来才2800多个字,所以在史学界也好,过去我们都把它当做一种可信可不信的东西,甚至有人把那个封神榜当做商代晚年的历史来读,所以这个就很奇怪了,历史是真东西它不是靠虚构出来的,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呢?就是甲骨文发现以后一下子把我们和古人的距离拉近了,使我们直接能够通过甲骨文来观察到商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社会)。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史以来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然而它的发现之旅却充满曲折,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他的甲骨文研究也因此结束,这个几千年前的王朝似乎又要蒙起她那神秘的面纱,幸好王懿荣的好友刘鹗同样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他收藏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并继续收购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后出版了《铁云藏龟》,其著作记录了有字甲骨1058片,这是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书,非常有力的推动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研究,这件事也惊动了国外学者,据曾在安阳任长老会牧师收藏甲骨多达五万片加拿大人明义士讲就在《铁云藏龟》出版后的第二年外国学者已经开始收集甲骨了,首先是几个欧美牧师他们将收购的甲骨卖给了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和匹兹保的卡内基博物馆、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处,继而日本、美国、英国与中国国内掀起了大规模搜集和研究甲骨文的热潮,当时刻字的龙骨迅速成为古玩市场的新宠被高价收购,商人们为了牟利有意隐藏了采集地,因此大家并不知道这些甲骨源自于哪里。小屯村是河南安阳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在过去这里很多人家都藏有大量的甲骨,直到现在一些人的手中都可能存有甲骨,而如果没有发现这一现象甲骨文及商代文明的研究将无法取得多大的成效。1928年10月,这个小村落热闹了起来,受中央研究院历史言语所派遣被誉为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来到了小屯村,在他的带领下安阳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在此之前,同被称为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曾经过不断调查、四处访问以及细心的研究,于1908年最终确定了龙骨在确切出土地,它就是殷墟,晚商都城所在地,位于河南安阳西北五里左右的小屯村周围,当时市面上出售的龙骨无一不是来自这里。殷墟被确定为甲骨文的出土地,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罗振玉派人在此大举搜购,数年之间,出土甲骨数量达到数万,罗振玉一度认为殷墟甲骨已经被收购殆尽宝藏一空,然而当董作宾怀着碰一碰的心理来到安阳后发现村里几乎每家都保存着一些写着古老文字的甲骨,当地的一位年轻向导还把他带到挖出甲骨的地方这使他感到异常兴奋,真正的商代考古由此诞生,董作宾带领着考古队在安阳进行的第一次发掘,出土了854片有字甲骨以及其他古文物,这样的成果顿时轰动了学界,也使是安阳真正成为研究商代文明最重要的所在,此后更大规模的考古活动在安阳进行,自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合计所得甲骨24918片以及大量铜、陶、骨、玉、石器等遗物并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和王陵遗址。众多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考证当中,孙诒证、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王襄、郭沫若、商承祚、容庚等人成为中国研究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早期学者,多姿多彩的商代文明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朱凤瀚 北京大学 教授:其实在过去很早从汉代以后特别是宋代我们有金石学也是在研究除了文字之外同期也在研究诗词赋等等,但是那时候偏重于文字,可是殷墟发掘突破了文字,就是不仅是地下出土的甲骨文这种文字资料,同时也包括地下出土的所有的遗物,比如说像铜器、陶器、建筑构件,挖掘的大的墓葬遗址,这些都是历史的资料,这个理念非常重要)。

甲骨文发现之后,破解其中的文字变成了首要前提,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基本可以分为六种,其中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中国古代对这六种造字法称为六书,这些造字的方法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破解甲骨文最为有力的依据,到殷墟这个时期基本上这六种造字法基本都有了。自19世纪未首次发现有字甲骨以来,已发现甲骨十五万片以上共有4500多个单字,到目前为止已被学界认识的有1200多个,还有几百个字人们可以从其字结构了解到大致意思,学者们在甲骨文释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使通过甲骨卜辞探索商代社会及其文明历史成为可能。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终于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时代,而商代最主要的文字甲骨文正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不仅如此,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属、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方块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汉字,它们不仅为我们熟知使用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专家 李学勤 清华大学历史系 教授:我们中国的这个文字从它产生以来一直发展下来一直到今天,它实际上走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道路,与其他很多种古老文字并不相同,因为中国的文字系统有一个特殊的稳定性,所以中国很大,人口众多,方言也很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统一的文字系统,那么中国本身的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统一就成了问题了)。虽然甲骨文书写的内容中充满着宗教神秘色彩,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甲骨文中隐含着祭祀、田猎、农业、天象、征伐、王事等商代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含有不少人名、称谓、地名、方国名等字、词堪称商代的百科全书,甲骨文的发现让我们在发现了商代文明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古文字的源头,由此逐渐寻觅到中国智慧的源头。《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商代已有了写在简册上的文书,可惜这些商代典册大都没能流传下来,甲骨文的发现大大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然而这些甲骨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内容都与祭祀有关。

国之在事,在祀与戎。商王朝视宗教祭祀为治国头等大事,整个商代社会充满浓郁的宗教气息,商代是一个凡事都要占卜的时代,甲骨文正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朝人占卜记事所用也叫甲骨卜辞,占卜用的卜骨多为牛的肩胛骨,占卜用的卜甲则是乌龟的背甲和腹甲,占卜前先有巫人对甲骨进行简单地整修再以专门的工具加以钻凿,占卜时烤灼甲骨背面的钻凿,在甲骨的正面会显示出不同的形状的兆纹,贞人和商王对它进行观察以定吉凶,最后把占卜的时间、卜问事项最终结果等都刻在甲骨之上。(王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所长:国之在事,在祀与戎。这个祀就是祭祀,这个祭祀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商人认为万物皆有灵,要讨好神灵,得到保佑,还有一个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国家政权的统治,因为商人的祭祀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祭祀各种各样的,有自然的神啊,但是始终祭祀自己的祖先是他的中心,所以我们说祖先崇拜是商人宗教信仰当中的核心)。甲骨文中有矢、弹、网等字,都是猎具的象形字,甲骨文记载当时田猎方法有车攻、犬逐、矢射、陷阱、布网、焚山等,由于渔猎技术的改进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捕获很多飞禽、走兽和鱼类,从甲骨文的内容来看,仅兽类就有象、兕虎(兕,指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兕的形状似牛,全身长着黑色的毛,头上只长着一只角。sì hǔ.兕与虎,泛指猛兽)、鹿、麋、麑、麞、豕、狐、猴等。从郑州和殷墟出土的动物骨骸中又鉴定出更多的野生动物,这些野生动物大多是捕获来的,商代的畜牧业也逐渐兴旺起来,在商代每逢祭祀都会杀掉大量的牲畜来作为祭祀品,因此商人为满足祭祀的需求要捕获和饲养大量的牲畜,这大大促进了狩猎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当时饲养的家畜牛、羊、马、犬、豕、鸡六畜俱全。

(宋镇豪 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用祭祀的牲口主要来自于两类:一种是大自然的野生的,还有一种是家养的,那么大量的家养的比较好,它因为有保障,祭祀每天差不多都要祭,他如果不是家养的话,靠动物万一哪一天逮不到呢,所以主要还是家养为主,那么家养的话,过去我们都讲五畜鸡牛羊马狗,马当然不用于祭祀,但是主要的鸡牛羊这些很多都是家养的,它家养的规模很大,有千牛、千羊的,那等于说大型的牲畜养殖场,差不多饲养一千头牛那规模非常大)。

相对畜牧业,农业则是当时更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殷墟发现了3000多件石镰,成千百件的埋在一坑,并有使用过的痕迹,虽然在商代后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工具,但商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石器和木器,计有镰、锄、铲和耒耜(lěi sì)等。自从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农业得到了更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他产业,当时已有了施肥的记载,卜辞、田字的形状像棋盘状耕地,田中有阡陌沟洫,一纵一横形成若干方块田,这正是我国古代井田制的特征,商代农作物种类甚多,甲骨文记载最多的是黍,此外还有稷、麦、稻、桑、麻等,现在的主要谷物商代已经大致具备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变得成熟,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得以长久发展的物质基础。(宋镇豪 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商是一个农业大国,它是必须要结合历法,必须要有一个很完整的历法,没有历法它什么时候夏种什么时候收割,它就没法正常地进行,所以商代的历法是非常发达的)。商代的先民已意识到天文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天文制定了完善的历法,商朝历法以太阴(月)记月,以太阳记年,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在早期卜辞中,闰月放在年终叫做十三月,称为年终置润法,这是中国设置闰月的开始,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并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时粮食有了大量的剩余,商人开始用粮食大量酿酒。中国是个造酒古国早在夏朝之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酒能够缓解劳动的疲劳增加生活情趣,种种妙处使人们对酒产生了特别的钟爱,逐渐催生出谷物酿酒的技术,到了商代中国人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我们无法考证第一个发明此法的酿酒人,但我们会深深地赞叹这种酒曲酿造法竟从三千多年前一直沿用至今。在当时酒最早主要是用来祭祀的,祭祀的巫师(贞人)会服用一定量的酒来完成和神灵的沟通,再后来无论在祭祀、祝捷(意思是庆贺或欢庆成功与胜利)等重大活动中都会用到酒,商人饮酒之风盛行起来,与酒有关的文化也相应繁荣,然而酒也是双刃剑,它是人世间的佳酿可是如果过度饮用也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商朝最后一位帝王商王纣就是因为大搞酒池肉林导致整个王朝风气奢华、酗酒乱德,最终失去了江山。(王震中 中国社科院 学部委员 :按说酒文化,因为商人宗教崇拜非常发达,用酒来祭神这是酒当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一个作用,所以你看现在包括现在在安阳殷墟也罢或者最近在殷墟北面的华北商城发现以后,商代的现代考古发现里面,商代的器物里面、礼器里面酒器是非常发达的)。

在商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具,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当时华夏大地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在距殷墟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江西吉安大州镇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甚至更遥远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与商代相仿的青铜器,在当时青铜器是权利的象征,这些酒具设计之巧妙做工之精美直到今日都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因为年代久远这种技艺已经失传。(马柏成 河南省伊川县青铜器行业协会 秘书长:这个铜的配比,从古到今基本上这个配比都有那个百分比,你往里面多多少少掺一点东西它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铜、铅、锡三元合金是商代工匠们的首创,而这种三元合金的配比已经失传。在商代青铜器铸造已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尤其到商代后期达到高峰,其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让后人叹为观止,商代的青铜器往往与权威和地位相伴,它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却很少用于农具,也很少铸造人物或动植物,这反映了国之大事,在祭与戎的思想,显示出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还是宗教、政治、军事并将他们与器物文化高度结合在一起,这些直接进献给贵族祭祀或者实用的器具,当时的匠人们如果稍有不慎将会面临杀头的危险,因此他们是用生命来完成他们的作品,这让他们铸造出来的作品无论从工艺还是造型都几乎接近完美,这也许是他们最为成功的一件作品,就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发展最高水平的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据研究,制作时必须二三百人同时投入工作才能完成这一杰作, 这些青铜器上充满着神秘气息的纹饰,表现出对神权的崇拜,商代青铜器的纹饰构图将现实中的动物神秘化和程式化,青铜纹饰中的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种种奇怪的纹样无不透露出神秘的气息,引发世人不断地探索解读,除纹饰外商代青铜器上有的还刻有文字,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到商未有十几个字乃至几十个字的铭文,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成为金文,旧称金鼎文。正是这些青铜器的出现,中国历史上辉煌的青铜文明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朱凤瀚 北京大学 教授:因为很多的青铜器我们叫做神器,就是青铜器贵族使用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用在各种礼仪场合,那当然它需要首先是庄重,它给人一种敬畏感,无论它的造型还是纹饰,另外一方面它又毕竟是艺术品,有艺术欣赏的价值,所以青铜器的纹饰设计,匠人们他们又别具匠心,他们给了很多很好的艺术构思在里面,所以它是一个兼有神器实用器,同时又有艺术品的这么一个东西)。

在当时,青铜器除了被铸造成礼器、兵器之外,还被用来大量铸造乐器,这其中就有打击乐器铜铃、铜铙等等,商代生产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娱乐有了更大的需求,娱乐的要求又推动了商代音乐的发展,商代的文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专门学习音乐、舞蹈的乐人,据音乐学家研究,商代的音乐已经有了半音观念,可以奏出曲调,已有比较固定的音高等,高度发达的商代音乐是中国丰富的礼乐文化的先声。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内珍藏着一件极为珍贵的商代玉器,在当时玉器也和青铜器一样成为权贵们身份的象征,由于这件玉器太过珍贵一般不会展出,这件腰佩宽柄器玉人出土于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中,他双手抚膝、跪坐、面目庄重,身体、服饰及至发型一丝不苟,展现出商代高超的雕塑水平,也为我们了解商人提供了信息。(王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所长:这个商朝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当然从文献当中其实很少能了解,《殷本记》中就非常简单的记载,所以出土遗迹和遗物是了解商王朝生活方面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首先商人是什么样、是什么形象、是什么装束,有什么具体的行为,这个我们基本上,应该迄今为止没有了解,无论是文献甚至甲骨文你也看不出他的形象,所以我们的脑子里面对商人形象的这种印象那就是主要靠这件玉人来了解,因为这是写实的)。

考古专家成年累月的工作,使我们得以了解更多的商代文明,在商代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这其中既有琮、圭、壁、玦、璜等礼器,戈、矛、大刀、戚、钺(yuè)等仪仗类玉器,也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品,虽然这些玉器的品质参差不齐,但数量之大、种类之多,足以证明玉在当时贵族心目中的地位。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对玉器的使用和加工,然而只有到了商代制玉工艺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制作,真正的玉文化也由此开始形成,玉不仅以美观著称,更以湿润、细腻、坚硬、纯正等特点,代表着仁义、智慧、勇敢、坚贞等美德深受世人喜爱,在当时玉不仅被制成国之重器,象征天命、威权、等级,也被制成家庭中的把玩,与个人的喜好品行融合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加普及。(叶舒宪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 教授:玉发现都是在地上、山川、河流里面,但是认为是天神恩赐给人间的,所以谁找到了好的玉,谁就有了通天通神的可能性,所以玉就开始作为通神者的象征物)。(唐际根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首席研究员:那么当王权出现以后、当神权出现以后,当然说最好的东西必须跟王权神权结合,所以玉就自然赋予了不同的、或者特殊的价值,到商代的时候,身份高、地位高的人,他用的玉料就好,逐渐逐渐的就它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随着文化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那么人开始有了精神需求,大家逐渐逐渐把玉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含义,这是因为有文化的人把它赋予的)。

商代的交通包括水路、陆路两种,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陆路交通使用车,在许多商代遗址中都出土了车马坑和车马具,这种马驾的两轮大车是商朝时期主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在商朝的遗址中出土的玉石,有的来自新疆的和田,有的来自遥远的南方,正是因为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商王朝与遥远的外邦建立了贸易联系。商朝先民善于经商,在郑州、安阳等商遗址中都发现了一些非本地所产的海贝、鲸鱼骨和大海龟龟板等,贝壳作为商代中晚期的货币,仅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大约4000个,它们有的来自南海,有的来自印度洋沿岸,与此同时,商朝的先民也把另外一种物品运送到了世界各地,这种物品如此奇妙,以至于几千年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无数的人曾以拥有一件这样的器物为荣,更有许多人不远万里,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沿着商人的足迹来到中国寻找这件物品,世界以它为中国命名,它就是瓷器。商代制陶业已经成为商朝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在当时的王都和贵族城邑里都设有制陶作坊,除制作一般陶器外,能够采用高岭土烧制白陶,商人色尚白,制作的白陶如卣(yǒu])、盘、罍(léi)、尊等形制与青铜器相仿,花纹也如同青铜器花纹一样精美,这些晚商遗址发现的刻纹白陶系经过摄氏10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其造型秀丽,刻镂(铭刻)精美,色泽皎洁,叩之有声。

商代,距我们已经有三千年之久,然而那个时代创造的文明并没有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与我们产生距离,无论是文字、历法、农耕、音乐还是青铜器、玉器、瓷器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许多甚至直到今日我们还在延用。(王巍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所长:我觉得商代文明要看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这种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说商文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青铜礼器种类齐全、制作技艺高超,包括整个祭祀的体系的形成,包括中原王朝影响区域的扩大,工艺的发明,政治制度的成熟和发明和创造,包括他的思想、观念乃至文字的这种成熟,这些都是后来几千年中华文明很多重要的基本文化的基因是在商代形成)。可惜的是,商人酗酒成风、奢靡无度侵蚀着这个巨大的王朝根基,最终在醉人的酒香中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政治腐败、人心涣散,终至灭亡,很多人说商朝是因酒而亡的,这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公元前1046年的一天,当周人的军队就要攻入商朝首都,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王纣绝望地登上了祭祀星天的城南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由此灭亡。商亡后三年,商朝贵族箕子路过商都时,看到原先辉煌的宫殿已经完全毁坏,一片荒芜,万分伤感地做了一篇《麦秀之诗》,商朝遗民听说皆为流涕。很短的时间,商代文明最为集中的都城都已成为废墟,它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殷墟,然而不幸中也有一件幸事,由于有大批的甲骨在占卜后埋于地下,这才使得商代文明在消失数千年后我们还可以重新去认知它。

如今中国社科院考古学生何毓(yù)灵,仍在坚持着中国文人一个多世纪的梦想,破解甲骨上的文字以彻底打开那个辉煌的时代;马柏成仍在进行着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仿制工作,恢复当时的技艺已成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跨越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如今仍在造诣深厚的工艺大师手中得以实现。收藏于中外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商代文物告诉人们,历时五百余年左右的商王朝确实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不仅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对后续的中华文明以深远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