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讲座 | 我书我抒

 随风摇曳1965 2018-12-06

第六讲 创作《滕王阁序》册页

  册页又称册叶,起源于唐代,是为解决长卷翻看不便和散页保藏不便,受书籍卷轴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书画创作形式。

  这套《滕王阁序》册页是我为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的,这届“兰亭奖”要求每位作者创作三幅作品,这是其中一幅。

  我从小就敬仰王勃,年少时他即兴而作千古绝唱《滕王阁序》,其中脍炙人口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鼓励影响了众多有志青年,我也是被鞭策者之一。为此,我始终充满崇敬之心,这也是我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投稿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写内容的主要原因。

  创作之初,我曾草拟过多种方案,如四条屏、多块拼接、长卷等幅式,经过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册页。我觉得册页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古书,可一页一页地翻读,也可通篇观阅,让这则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与其融为一体。为此,我在选择册页大小、颜色上都做了统筹,选用20页的佛教黄粉笺纸册页作为“创作平台”。

  用什么书体书写?这是我重点考虑的问题。近些年,我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魏碑楷书的研习和创作上,而近段时间,我用楷书参加比赛次数最多,获奖也是最多的。面对高手如云又是“金字塔尖上”的比赛,我觉得要拿自己的最强项来博弈,当然楷书是首选。回顾近些年全国书法大展,追求大尺幅、多色块、多字体已蔚然成风,随后中国书协针对这类现象做了些“纯粹书法”的导向工作,对创作的幅式也做了一定的要求,即回归创作本体,强调书写本真,因此,我想形式上不要过于复杂,力争用朴实与本真来打动观者。

  在创作之前,我对《滕王阁序》不同版本做了了解和筛选,最后确定用中华书局的版本。不同的版本的文章第一个词有所不同,有的版本是“南昌”,有的版本是“豫章”,经查一些资料,我得知南昌为汉豫章郡治,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改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作此书时我还是选用了常用的“南昌故郡”。

  按照以往投稿习惯,每次参加比赛前我都会拿出一段时间来临临帖,找找古味。这次也不例外,再次重温了《张猛龙碑》《元略墓志》《李谋墓志》《元彬墓志》等,然后翻看了几位近现代名家作品集里的作品,尝试着创作了几张作品找找创作的“调子”。为了减轻心理负担,我把其中个别生疏的字单独拿出来反复写了几遍,对个别写法拿不准的字查了字典,通过短时间的“温习”和基础工作才进入真正的创作过程。

  近几年,安邦笔庄的狼毫笔我用得较多,这次我用的是一支北尾中号狼毫笔,并且是使用过几次的,其健劲聚锋,写起来比较自如。墨用的是“云头艳”,这个品牌的墨汁比普通“一得阁”的胶性要小一些,书写起来较以往更觉轻松自如。我习惯用行书的笔意来写楷书,即所谓“作真如草”。创作过程中,我努力在小块画面上追求大效果,因为粉笺纸很难把墨润表现到位,因此,书写过程中相对放慢了速度,力争写得稳重扎实,同时也注意使线条富于质感和用笔的空灵——既有魏碑刚劲厚重,又有行草意趣,时而破格求呼应,时而字居格中似珠玑,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结字朴实而不造作,通篇节奏平和自然,娓娓道来。

  我的每次创作过程基本都是这种流程,不一样的或是书写内容,或是书写环境,然而这次则多了一份心理上的负担。在创作过程中多了一份认真与严谨,是好事,有时也是不利的事情,最好的创作状态应该是轻松的、愉悦的。为了放松心态,我一边放着喜欢听的轻音乐,慢慢地进入创作情境。

  朱和羹《临池心解》中:“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我理解,其中所指的“品”有两种含义:一是格调,也就是作品的品格、品位,它直接体现作者内在的文化修养;二是品德,道德情操。二者俱佳更佳,书写过程中应努力将其糅入自己的创作心境,为艺与做人是同一个道理。

张维忠书王勃《滕王阁序》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