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路志正养生保健小妙招

 369蓝田书院 2018-12-07

1.健康不离姜

关于生姜的养身祛病功效,古已有记载。春秋时,孔子有“不撤姜食”之说,就是说孔子一年四季的饮食都离不开姜,在那个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代,孔子竟活了73岁高龄,这和孔子重视食用生姜是有密切关系的。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指出生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路老非常推崇古人重视姜食的思想,认为与人参、鹿茸等名贵中药材相比,生姜廉价有效,可药食两用,是调养脾胃,养生防病的必备之品。因而路老养成了平时吃姜的习惯,并且坚持了四十余年。

关于如何吃姜,路老有他独到的秘方:用醋泡制姜片。姜可以避风寒,预防感冒,帮助消化,促进胆汁分泌。而醋是活血的,既能止痛又可以让姜不那么辣,这样会使味道更好,效用也不减。

吃姜的量要控制。路老特别提示,吃姜的量很重要,“吃几片就能达到帮助消化、补益肝脏的功能,不要吃太多。姜性温,如果吃的过多会刺激胃壁,增加胃热,效果就相反了。”

晚上不宜吃姜。俗话说:“早上吃姜,胜似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这是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而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 。而晚上阳气有所损失,这时候应该维持阴气,人也应该收敛了,此时不适宜吃姜。

夏天是吃姜最好的时候,但是秋季是不宜吃姜的。“到了秋天最好不吃姜,因为秋天阳气都收敛了,秋天肃杀,万物凋零,不宜吃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虽然晚上和秋天不适宜吃姜,但是如果我们遇到特殊情况,还是要灵活把握。对待这个问题,路老主张辩证地看待:“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吃姜的问题,如果晚上出去走路,着凉了,风寒感冒,回来之后就可以服用姜糖水;如果是恶心呕吐,脾胃不健康,也可以用姜来调理。”

2.三杯茶养生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许多人喜欢喝茶,但喝茶的人却不一定会喝茶,路老的养生秘诀中,喝茶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路老说,喝什么茶要根据时间不同和人的工作、身体状态来决定,上午应该喝绿茶、午后应喝乌龙茶、晚上应喝普洱(熟普洱)茶。路老喝茶犹如辨证用药,他每天必喝的三杯茶,实际蕴含了调理脾胃的养生理念。

上午绿茶:阳气上升,心神俱旺。“一日之计在于晨”,上午阳强阴弱,阳气趋于表,气机上升,是人体功能最旺盛的时期。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属茶中之阳。此时饮绿茶,可以帮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于周身,保持精力旺盛,即所谓提神醒脑。

下午乌龙茶:健脾消食,保持运化功能。午后阳气渐弱,阴气渐升,脾胃功能较上午有所减弱。人们常在午餐时吃一些油腻食物,妨碍脾胃运化。《本草拾遗》记载,饮茶可以“去人脂,久食令人瘦”,可见饮茶去肥腻功效自古受人推崇。乌龙茶是中国茶的代表,如铁观音等,属于半发酵茶,主要成分为单宁酸(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吸收,促进脂肪燃烧,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尤其能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晚上普洱茶:护胃、养胃、安睡。夜里阴强阳弱,阳气趋于里,气机下降。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经过人工速成发酵后再加工而成的普洱茶(熟普),甘滑、醇厚,进入人体后附着在胃的表层,形成保护膜,长期饮用可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其中的咖啡因经多年陈放发酵,作用减弱,所以喝后不会兴奋,使人能够安睡。普洱茶还有补气固精作用,热饮肠胃舒适,还可治疗尿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