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于世,为什么最后天下归儒呢?

 飞虎catzbc 2018-12-07

谢邀请简作答:在西周后期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时代,应该肯定,这是一个人们的认识飞跃发展的时代!继鬼谷子(王诩)之后,先后涌现出老孑,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列子,韩非子,孙子等众多思想家。发展到后期,不少学派几乎消声匿迹,只有儒家独大,究其原因有三。O第一,以老子,列子,庄子为代表人物的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个人修为。从战国中期开始,道家思想开始分化,以庄周为代表的一派,歪曲巜老子》的朴素辩证法,转化成相对主义。同时又发展了老子思想中的唯心主义,建立了自己的主观唯心主义,其实质是维护了儒家思想。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法治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论。以墨子为代表的学派,是一个与儒学对抗的学派。当时虽有一定的影响,但最后也归于消声匿迹。以上各流派虽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并未产生太大的影响。O第二,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全面总结了上、中、下层各种社会关系和思想主流,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提出克己复礼的口号。其中的三纲五常,尊卑有序的思想,特别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O第三,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以皇家(王家)为代表的统治阶级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有一套使臣民服′从的统一的思想,而儒家的礼教,等级,三纲,五常等思想完舍适合皇家所求(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也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是儒家独大的主要原因吧?(参考书目,许威汉著《先秦文学及语言例论》)


因为儒家学说在不停的进步,不停的适应统治者,而且其学说有教无类,能够广为流出,所以能一统天下。

儒家一开始,就是讲讲礼,讲讲道德,就是卫道士的模样。当然儒家也有不少人是当官的,可是这些人大部分是加入儒家之前就是官,这个时候加入儒家所能得到的就是学问。而墨家这个时候已经在秦国扎根,法家即将纵横天下了。

所以这个时候弃儒从法的人有不少,比如说吴起,李斯。当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时候,节操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儒家吸取了战国时候的教训,在汉朝的时候,大发异彩,支持皇帝的所作所为。终于在汉宣帝的时候真正的独霸天下。汉朝刚开始的时候,儒家地位是非常低的。超过两千石的官员几乎没有。于是各种讨好皇帝,终于有了一席之地。终于在汉武帝的时候得到了官方的首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但是到了南朝的时候,又有了弃儒从玄的浪潮。但是事实证明,儒家已经够不堪了。玄学清谈更加不堪,对比之下,儒家成为了中国的学术正统。到了宋元明清的时候,儒家更是成了政治专用学术,直接和国事挂在一起了,根深蒂固。

儒家能够做大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教无类,古代一开始的思想大家都是家学,你是我亲人,兵法,兵书,吏事我才会教你。但是儒家不一样,只要肯学,名声上还过的去,基本都会教。儒家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他学派人越来越少。做大是可想而知的。

喜欢就关注呗: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