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朝齐、梁皇室本是同姓一家,为何萧衍还要改国号?

 思明居士 2018-12-07

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其中齐和梁的君主都是萧氏家族建立的,他们都自称是萧何的子孙,这个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不失是抬高自己身份的措施。但是齐和梁的皇姓都是萧,他们二者也都是出自兰陵萧氏。

我们先来看看南朝时候齐和梁的世系——

可知在南齐时代梁武帝萧衍是旁支,还是个连爵位都没有的萧姓子弟罢了!萧衍和南齐皇室最近的祖辈就是淮阴令萧整,萧道成是萧整的四代孙,萧鸾和萧衍都是萧整的五代孙,如果再推的话最远的祖宗就是萧何了,萧衍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第一功臣萧何,其后代中出了21位皇帝

算下来萧衍只不过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族子,篡位者萧鸾的族弟,由于血液的疏远,南齐的前期萧衍几乎就不是什么大官。

他先依附于齐武帝萧赜之子竟陵王萧子良,与沈约、谢朓、范云等人号称“竟陵八友”,不过做的官都不大。后来萧鸾势大,萧衍由于襄助萧鸾谋废萧昭业有功,萧鸾登基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

萧鸾在位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东昏侯萧宝卷即位,这位可是南朝的小魔王,看谁不顺眼就能干死谁。他的暴虐引起很多大臣的不满和规劝,其中萧衍的哥哥萧懿就是其中一位,萧宝卷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萧懿的,于是冤杀了萧懿。

就这样萧衍起兵反抗萧宝卷,最后打下了建康城,废掉了萧宝卷改立其弟萧宝融为帝。由于萧衍拥戴萧宝融有功,封为梁王,升任为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还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

一般这是权臣的典型官职,萧衍的参谋自然不想久居人下,个个都想做开国功臣,于是劝萧衍非掉齐帝自立,于是逼迫萧宝融禅让帝位,萧衍登基为帝,改国号为“梁”,萧本就是皇姓,那么为什么萧衍要改国号为“梁”呢?

第一、古人讲究名正言顺,萧衍得为废黜前朝找出正当理由,当年萧鸾篡位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朝野非议不绝,四海叛乱时常出现,逼得萧鸾屠戮高武子孙。萧衍认为自己是顺天应命,他废黜萧鸾子孙是位萧道成子孙报仇。所以为了正统就必须要改国号。

第二、萧衍将国号改为梁,其实就是根据自己在南朝齐时所获的封号为依据的。

第三、 萧衍登基时,国号未定,他所信任的有“山中宰相”之称的陶弘景遣弟子奉表,引诸谶记,皆成“梁”字,告知“梁”是运符,所以,萧衍最后下定决心改国号为“梁”。


在我国历史上有段时期叫南北朝,指的是自东晋灭亡后到隋朝统一之前的这段历史时期,北朝指的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朝指的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南朝里萧齐和萧梁的帝王都姓萧,为何梁武帝萧衍要改国号呢?

实际上,萧齐对于萧衍来说是负资产,是累赘,加之萧齐君主与萧衍是五服之外的关系,更改国号也是必然。

根据《梁书》记载,萧衍援引“齐业之初,亦是甘苦共尝”的方式,将梁的统胤追到了萧道成那里,而认定自己取代的“齐”乃“明帝家天下”,是齐明帝萧鸾及其子东昏侯萧宝卷的统胤。这一以来,他起兵反萧宝卷,不仅是废昏立明,更是一种“铲除萧鸾、恢复高帝国祚”之类的体现。

萧衍起兵成功后,所诛夷者如庐陵王萧宝源、邵陵王萧宝攸等几乎都是萧鸾之子。湘东王萧宝晊虽然是萧鸾之侄,并非其子,故而虽然“颇好文学”,一度“望物情归己”,却也难逃一死。这更突出了萧衍只针对萧鸾族人下手的特点。“(萧衍)所诛夷者齐明帝之后,高帝之后固无恙也。”


萧齐一朝在治国方面缺乏建树,南朝在财政、民生和军事上继续为“元嘉草草”以来的困局所折磨。众多史料系统性揭示了高帝、武帝时期南齐治理的不堪之状。 而在经历外战外行的萧鸾和民心、官心皆失的萧宝卷后,齐朝合法性荡然无存。齐和帝禅位的那句“齐德沦微,危亡荐袭” 。而齐明帝萧鸾的支庶入篡严重影响了皇帝权力继承和皇族内部的和谐,此时萧衍一个出五服的偏支若再次入篡,那么未来萧氏内部的政治稳定性会大打折扣。

东晋南朝受累于畸形财政体系,因常年备战,边镇各州的税负基本不上交中央,而扬州吴会地区之税负,却不仅被用来支撑国都建康的庞大开支,还要救助豫州、南兖州等因战事而经济萎靡的军镇。而南齐一朝,则继承且延续了东晋以来的边镇财政自主、建康反哺地方的畸形财政体系以及与之带来的中央财政重负。

《南齐书》:每至州台使命,切求悬急,应充猥役,必由穷困。乃有畏失严期,自残躯命;亦有斩绝手足,以避徭役。生育弗起,殆为恒事。守长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国富于上邪?

南齐重负于百姓,导致南朝核心地区水深火热,为躲避徭役,庶民不惜自断手足。财政疲软和征收财政的手段粗放暴虐,其结果便是国家行政能力低下,且庶民生活困苦。而萧鸾恰恰在战事上惨败于北魏,丧失沔水一代大片战略要地。萧子显在齐明帝本纪的“赞曰”中对于支庶篡位没有多加批评,甚至认为是“宗国之幸”,但最后却留下“沔阳失土,南风不竞”的字样。

齐明帝萧鸾得位不正,使得宗法大大受挫。东昏侯时代,辅政大臣江氏兄弟曾预谋扶持萧鸾侄子萧遥光篡位,但同为宗室的萧坦之已经深感不安,认为萧鸾作为非正统接班人取天下已经另“天下人不服”,如果再有宗室支庶篡位,恐怕整个王朝都会走向崩溃(“四海瓦解”)。而萧齐的前一个南朝,刘宋,也出现了”义嘉之乱,普天同逆“的惨状。

齐这个国号此时价值已经非常有限了。即便在南北朝这种政局普遍不稳定的时代中,南齐也是其中最脆弱的一朝,每一次皇位继承都伴随着高强度的政治震动。郁林王、东昏侯两代奇葩君主,齐明帝以皇侄入纂大统,造成的结果是统治基础相当脆弱。当时袁彖评论此事认为“齐氏微弱,已数年矣,爪牙柱石之臣都尽,命之所余,政风流名士耳。若不立长君,无以镇安四海”爪牙柱石之臣,是武力,风流名士,是社会基础。两方面都没有力量,这样的萧齐皇统,对于萧衍而言,既不是绊脚石,也不是金元宝。自然就没必要费心维护了。


萧衍已经武力开国,无论如何篡位,肯定也不会立刻”四海瓦解“,但这种精英内部对合法性的理解不容忽视,萧衍应该不想成为下一个得国不正的萧鸾。为此抛下萧齐这个包袱,改朝换代也是必然。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通过以下回答,你会层层发现,萧衍为什么另立国号。

一.从宗法上说,萧衍和南齐皇族血缘到底远不远?

看到好多人说萧衍和南齐皇族血缘疏远,所以改国号。那么这血缘究竟远不远呢?萧衍的南梁皇族和萧道成的南齐皇族,都出自大名鼎鼎的兰陵萧氏。萧道成篡宋后,建立南齐,兰陵萧氏成为皇族。南齐皇族和后来的南梁皇族,往上追溯,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人,就是晋代淮阴令萧整。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是萧整的五世孙。南梁开国皇帝萧衍,是萧整的六世孙。也就是说,南梁萧衍是南齐萧道成的儿子辈,和南齐武帝萧赜和南齐明帝萧鸾是平辈。具体如下图所示。

首先明确一点,我国古人所谓的“五服至亲”指的并不是五代人,具体一服有多少代,有争议,有说一服是五代人,也有说五服泛指九代。所以,萧衍和萧道成的关系,虽然出了五代,但是尚属于“近服”,并不是说法理上就真的是很疏远的亲戚了。清代人王鸣盛就阐述过这一问题:

清代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然则梁武帝与齐服属尚近,以衍篡宝融,与以鸾篡昭文何异。既非更姓改物,何必易齐为梁。

如果我们对比东汉刘秀,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的七世孙。而西汉成帝同样是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的七世孙。也就是说,西汉末代皇族和刘秀之间的代数差距甚至超过了萧衍和萧道成。而刘秀依旧定国号为“汉”。另外,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明宗李嗣源只是晋王李克用的养子,和后唐开国之君李存勖只是义兄弟,但是他政变登基后仍旧沿用“唐”的国号。因此,并不是,关系远了,就一定会改国号。改不改国号,主要还是看前朝的国号有没有利用价值,能不能继续号召收买人心。

二.萧衍认为“南齐”在萧鸾篡位后就亡了,南齐国号是个负资产

萧衍起兵后,打的旗号是消灭齐明帝萧鸾及东昏侯萧宝卷。也就是说,萧衍认为,齐明帝萧鸾篡位后,南齐已经灭亡了。自己打倒的是个伪政权,自然自己也不会继承南齐这个国号。后来,萧衍一系列行动也验证了这一点。萧衍放出了被囚禁的“高武后人”后,对他们说,我是来救你们的。并且面对齐高帝后人,豫章王萧嶷之子萧子恪时,自述道“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拨乱反正,我虽起樊、邓,岂得不释戈推奉”。当然,这是一句场面话,萧衍是不可能再次拥立萧道成后人的,但是也代表着萧衍的部分真实想法。

后来,萧衍大杀南齐宗室,但这个宗室成员仅限于萧鸾后人。比如庐陵王萧宝源、邵陵王萧宝攸等几乎都是萧鸾之子,湘东王萧宝晊是萧鸾亲侄子,也没有放过。可见,萧衍对待萧道成的后人和萧鸾后人,是严格区别对待的。

另外,南齐政权早就大失人心了。自二代皇帝齐武帝萧赜起,南齐就外战屡屡失败,内政腐败不堪。人民贫苦,皇室却竞相奢华。萧鸾,如此残暴的皇帝,但是就因为改革了吏治,并且自身清廉朴素,就被冠以谥号“明”,可见南齐诸帝有多不堪。到了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时期,南齐已经大失人心了。而萧衍,是以外藩入主中枢控制大权的,他身后站着的是雍州和荆州两大集团,而不是京师所在的扬州集团。因此,南齐对于萧衍来说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

萧衍被南齐末帝封为梁王,自然建国后就以“梁”为国号。正如禅位诏书所言,“齐失徳,天命在梁”。

三.如果不改国号,会有多麻烦?

齐明帝萧鸾本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亲侄子,齐武帝萧赜的堂兄弟。掌握大权后,几乎杀尽了萧道成和萧赜的子孙,仅存的“高武后人”也被囚禁监视。萧鸾,以近支庶族的身份篡位,极大的动摇了南齐的合法性,使得“南齐”国号影响力大大降低。而萧鸾篡位时,为了增加合理性,他自诩齐高帝萧道成的第三子,将自己的法理父亲变成了齐高帝萧道成。但是人心尚且不服,南齐东昏侯时代(萧鸾之子),朝政腐败不堪,朝臣准备复制萧鸾篡位的方式,拥立萧鸾的亲侄子萧遥光篡位,但是同是宗室的禁卫军统帅萧坦之却不赞同,于是说出如下这句话:

明帝取天下,已非次第,天下人至今不服。今若复作此事,恐四海瓦解。我其不敢言。

萧鸾跟萧道成尚属近支,篡位都人心不服,萧衍一个出五代的远房亲戚,如果想要继承南齐,恐怕就要以齐高帝萧道成第七子的身份继位(按萧鸾的方式,排列下来,萧衍是第七子),按当时的形式,可能吗?萧衍没有必要如此折腾自己的世系。

如果一旦萧衍以萧道成儿子的身份继位,那么新问题又来了,是不是“齐高后人”也有继承皇位的能力?因此,萧衍更改国号,自建“梁”朝,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