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烹调的火候 油温

 Zhengdebing 2018-12-07

通常便使用:大火、中火、小火,亦或是:旺火、武火、文火、微火来表示。这是因为过去餐馆都是用炭火炉灶,很难掌控和观察火力大小而形成的习惯用语。再说“油温”,在没有温度计测试的年代,厨师也只能凭经验观察和掌控,故而才有了“几成热”的说法。至于“少许、适量”,也同样是在没有计量用具时代,厨师凭经验养成的习惯用语。所谓“少许、适量”完全依据烹调者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总体上则是比正常用量偏少为宜。

火候:指食材在加热至熟过程中所用火力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总称。也就是说,火候是两个概念,火,指火力大小,通常说的大火、急火、猛火、中火、小火,或武火、文火、微火等;候,指时间长短;

实际运用中,像收汁类菜肴用火,原料烹调要经过大火—中火——小火三个过程,使汤汁水分充分挥发,让味完全渗入原料中。通常是大或烧或炸原料,中火将调辅料煵炒出色出香,掺汤稍煮,或打去料渣,放入原料煮开后,改用小火煨,待汤汁收干即可。三种火力,起决定作用的是小火,使锅中原料保持微沸状态使其收汁亮油。

如干煸,行业内称其为“火中取宝”。像川菜名菜中的干煸鳝段、干煸鱿鱼丝、干煸牛肉丝、干煸四季豆、干煸冬笋、干煸黄豆芽等。干煸的技巧就在于用火。

再如烹烧一般的鱼鲜,重要的把握火候,即炸鱼要用大火、烧鱼用小火、收汁用中火;烹烧中尽量少翻动鱼,鱼身翻面时动作要轻,切忌碰伤鱼皮。当然专业厨师烹烧鱼,尤其是干烧,则讲究及时旋动锅,甚至烧制中途还要另换锅,如此来保持鱼形完美,不烂不垮。但关键还是烧鱼时掌握好用火大小与时间长短,尽量避免鱼体粘锅。

油温:即指油在锅中加热后达到的温度。通常都说‘几成热’,或分成温油、热油、旺油,这当然是个很模糊的概念。除大油量可以借助油温表外,大多时候还得靠人的感官和经验来测定。实践中,通常分为八个层次:一成油温为25-30°;二成油温为30-60°,可用于浸放响皮、干蹄筋;三四成油温为90-130°,适宜于熘、浸炸;五六成油温通常为:130—170°,适宜于干煸、煎、锅贴等;七八成油温为:170-230°,适宜于煸、炝、炒、爆、炸等;或者说,温油为90-130°,热油为130-170°,旺油为170-230。油温,大致分为温油、热油、和旺油、热锅冷油几大类:

温油,油温90-130度,在锅内不冒青烟,无泡无声,油面平静,适用于熘、滑类烹制;

热油,温度为130-170度,出现些许青烟,右面从四周向中间翻动,原料下锅会出现油泡,但无炸裂声,适宜于浸炸、煎炒、锅贴类;

旺油,温度为170-230度,锅内油冒青烟,油面微微冒泡,用炒勺搅动有响声,原料下锅会出现大量气泡,有爆裂声,用于煸炒、炸爆类菜肴烹制。

冷油,通常在川菜小煎小炒中,讲究的是热锅冷油,即炒锅烧热,先用油烧热,把锅治一下,然后将热油倒出,在下冷油来一次,这叫治锅,接着在再下温油,下原料炒制。这是因为“热锅冷油”即低油温(60-80度),也就是三四成油温。像炒肉丝、肉片或肝腰类。原料入锅逐渐受热,其中的蛋白质凝固,豆粉糊化,从而在原料外形成保护层;再者,低油温可让原料水分保持,促使原料特别细嫩滑爽;同时,因为油温低,原料受热膨胀较慢且均匀,可使原料形态伸展光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