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stwym 2018-12-07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三,做后反思——从复盘中「悟得」

以前我自己做一线销售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重复听自己跟客户的销售过程录音。

后来做了销售管理者之后,我也一直要求小伙伴们每周至少要录听一次自己的真实销售过程。

录听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复盘

请注意,是复盘,而不是总结

总结是对事件过程进行梳理,对已经发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回顾和反思,我们做了什么,达成了什么目标,取得了什么成果,犯了哪些错误,有什么疏漏,犯错的原因等等,总结可能会涉及到部分解决问题的层面,但更多的是对既往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回顾。

复盘是一次目标驱动型的学习,除了包含上述总结中提到的内容外,它还要对未发生的行为进行虚拟探究,探索其它行为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从而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

所以,总结看重过去发生的事情,而复盘在过去的基础上去探究未来的更好发展。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那既然说是从复盘中「悟得」,那我们要悟什么呢?

  • 01 技能的迭代

各行各业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都在进行着迭代升级,连消费者的反销售意识都在不断增强,销售技能又还怎么能停滞不前呢?

过去你用陌call或许还有那么一些客户会买账,于是很多销售苦修电销技巧,如今人家直接设置“屏蔽所有陌生来电和短信”,你连开口一声“喂”的机会都没有了~

过去你跟客户拉近关系,几句赞美恭维对方就心花怒放很快被你俘获,如今人家礼仪性的微笑着说:谢谢,不过咱们还是说正事吧~

过去你跟客户说,今天签单可以享受限时优惠哟,保不齐对方为了那点优惠而遂了你的意,如今人家很可能会怼你一句:又不是双11,你这样的限时优惠啊,其实根本不限时,随时都有~

所以,你得去悟,探索其他方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从而找到新出路。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我奉劝那些还在坚守着自己多年前的经验而不愿意迭代更新的人,要好好地问问自己——

“你究竟是自信于你过去的经验主义,还是自卑于你如今的适应能力?”

还有那些鼓吹自己有绝招能通杀搞定一切客户的人,别出来吓人了,去找你的初中数学老师,学好概率论基础先吧。

  • 02 构建体系

技巧是点是线,体系是面是体。

从技巧上升到体系,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既然质变了,那内容和作用自然也就变了。

体系由技巧延伸出策略方法论、对应工具和管道机制。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A. 策略方法论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销售是个典型的复杂任务,需要方法论作为完成业绩的保证。

所谓策略方法论,简单地说就是结合具体的产品属性、客户特性和市场环境,将销售环节进行拆解,将相应的技巧按照科学的顺序穿插进去,并最后梳理成行动指南。

它让你站在全局的角度审视和运作,从战略到战术,面面俱到。提高效能是它存在的理由,也就是指导你如何用尽量少的销售成本去完成更多的销售业绩。

这话说得容易,但要想掌握需要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孰不见为什么很多销售厉害的人,自己能做得很好,但是却教不好别人。

差距往往就在于,他并不能将自己的技巧,萃取提炼并衍生出策略方法论,从而导致他不能系统地复制给别人,只能通过碎片化的案例来见招拆招,今天来个佛山无影脚,明天来个葵花点穴手,打倒就好,打不倒再想别的招。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B. 销售工具

既然上升到策略方法,就必然需要对应的工具运用。

虽然现代科学赋予了销售工具以新的概念,但我还是坚持要回归根本——销售工作时所需要的器具。

我按照销售流程将它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 销售面谈前的工具:目的是初步了解客户的情况及大致需求或关注。比如有:客户信息采集、咨询意向调研等

第二类 销售面谈中的工具:目的是增加销售可行度,让你的“说”变得有理有据。比如有:真实图片、案例视频、产品资料、数据统计呈现、调研分析报告、专家内行证词、权威机构评价、各种资质和鉴定书等等

第三类 销售面谈后的工具:目的是完善及更新客户资料信息以便后续跟进及服务。比如有:客户信息档案、具体跟进记录、CRM、转介绍激发系统等等

这些工具的使用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按照策略方法论中的指导,有逻辑有技巧地筛选使用的。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上面这些工具看起来很常见,没感觉有什么高明之处啊,貌似自己也都有,但问题是,这些工具你是怎么得来的?

如果是公司给你的,或者从其他地方抄来的,那你只是个使用者。

如果你是根据行业、产品及客户的特性,独立设计出来的,并结合策略方法论融会贯通,那你就厉害了。

使用者和创造者,

某种程度上就是“老手”和“高手”的区别。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C. 管道机制

有方法有工具,下一步想到的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有结果”。

Cynthia以前也是这么想的,后来想法变了,虽然销售是以结果为导向,但是销售过程的管道机制才能确保你的结果可预测可实现。

管道机制,包括从销售前的目标设定&拆解、计划方案、意向客户的识别,到销售过程中的邀约量、到访量/率、定金量/率、成交量/率的漏斗式进程,再到销售动作结束后的评估与复盘,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内在体系。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说,哎,这不是销售管理者们干的事情吗?

是的,没错,管道机制的确是销售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但他们关注的是团队表现,着眼于集体;而销售高手的管道机制,关注的是自我管理,着眼于个人精进。

你见过哪个销售高手是依靠别人的管理才能实现惊人业绩结果的?不是自我驱动型、不会自我管理的销售,连老手都算不上,还扯什么高不高手?

销售从菜鸟到高手的成长路径,你趟对了没?(下)

四,形成直觉后在质疑中升华

形成直觉,这个也好理解。

反复地学、习、悟之后,你会不知不觉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成为一种本能直觉。

通俗地说,就是总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最有效的判断和行动,而不是动不动就考虑这是符合哪个原则,下面我要用哪一招了。

这是一个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程,急是急不来的。

但是,真的形成这种直觉之后,更需要的是敢于自我质疑。

无论是认知、技巧、科学、体系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当你可以随心所欲使用的时候,当你觉得一览众山小的时候,就一定要强迫自己质疑!

正如有人说的,人类的进步某种程度上都是来源于从未停止的自我质疑。

敢于给自己挑毛病、找茬儿,而不是自鸣得意,这是成为高手的标志!

有人说: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天空下的井底之蛙,区别只是在于,栖息的这口井的大小不同而已。

这句话,你赞同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