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心理】“倚老卖老”?学会拒绝标签,勇敢说“不”!

 成靖 2018-12-07

别给老人贴上“坏”的标签 来自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08:01


完整知识,请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以下为音频精华内容



前几天,上海一位88岁的老人,当街拦停一辆公交车,说找不到公交车站,想要公交车带他进站。按照规定,公交车不能在这个位置停车上客,而且公交站距离不过百米。但是老人家说自己走不动了,执意要公交车载一程,拦在公交车前,不管路人怎么劝说都不肯离开,导致公交后的车辆大排长龙。


这则新闻里老人有老人的难处、公交车司机也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我们并不做评断,只是想通过这样一个案例,来引出这些年来,讨论不断的话题——“老人变坏”。


近两年来,关于“老人变坏”的新闻尘嚣日上,打开搜索引擎,满屏老人摔倒、讹钱的新闻,让人不禁想要问一问,当今社会的老人,到底是怎么了呢?真的是老人“变坏”了吗?




1

老人的难处


对这个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可以将老人的这种行为归纳成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原因:

  • 老年人固执、偏激的心理

  • 对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的自我合理化意识

  • 压力引发的心理危机

  • 弱者心理,我弱我有理

  • 身体有疾病,行动不便


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五人格模型中的神经质的水平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准确、忧郁。老年人对于情感的控制力也会下降。所以多数人会变得固执,甚至偏激。


当老年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认知机能下降后,他们会在生活中变得谨慎起来,以躲避危险并保持健康。同时,他们在社交中会变得挑剔,不再像原来那么容易相处。


而在需要动脑的活动上,老年人也不再像年轻的时候那么积极主动,开放性水平降低。 他们也不再工作,按部就班、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件事,这就降低了他们的责任感。



客观原因:

在这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老年人面临新的规则,恐慌与不适远远大于年轻人,有的老人“争抢”比年轻人还凶,部分也是因为不安全感。


我们有没有想过,时常看到广场舞大妈占据篮球场和马路跳舞,其实是公共资源不足造成的呢?现实案例中,也有老人被蹭受伤倒地要求赔偿,却反被诬陷讹人,社会舆论轮番轰炸,最后还是监控给了老人一个清白。


而对电子产品的不熟悉,造成了老年人在网络舆论场中的缺席,老年人无法利用网络为自己发声和正名,成了真正的“弱势”。另一方面,也让一些年轻网民缺乏全面了解老年人的有效渠道。因此,在事件传播过程中,当事老年人的声音往往非常微弱,甚至在部分媒体报道中几近于无。


这样一边倒的传播,自然引来更多对老年人群体的非理性批评与谴责。在某些媒体的标签化渲染下,“坏老人”成了公众看待老年人的一副有色眼镜。




小贴士

对于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你还是要追根究底?

对于一件自己下定决心的事情

别人的劝阻统统无视?

敏感、多疑、冲动

你是否在面对挫折时

下意识寻找客观原因?

推荐测试

偏执倾向测评

通过测试

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偏执倾向程度

对于过于严重

影响人的正常生理代谢

和降低人体免疫力的偏执

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