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即:木、火、土、金、水。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 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 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 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 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因此,在天文、地理、人体等各方面都有相对应的五行现象。 天上的五行现象 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到:“黄帝考订星历,建立五行”。说明五行首先是观察天文现象而得到的。 古人观察,以太阳为中心,正好有五大行星围着它转,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而人们在地面上观察这五颗星的时候,能清楚看到这五颗星的时间和方位是不一样的。 春天,在东边的天空上看到的最清楚的是木星; 夏天,在南边的天空上看到的最清楚的是火星; 秋天,在西边的天空上看到的最清楚的是金星; 冬天,在北边的天空上看到的最清楚的是水星; 每年的长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小暑~大暑),人们在头顶的天空最清楚看到的是土星。 天上的五行现象,呼应了 5 个不同的时间和 5 个不同的方位,所以五行也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地上的五行现象 因为古人“地法天”的观念,所以地面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天文现象。古人把地上的季节定为一年 5 季:春天,夏天,长夏,秋天,冬天。 五季这一理论在中医引用五行学说后更为成熟,长夏指夏季的第三个月,通常是7月7日到8月7日之间。 在这五个季节中,风的主要方向各不相同。 春季是东风,东风浩荡,万物生长; 夏季是火热的南风; 秋天,西风扫落叶,秋风萧瑟; 冬天,便是冰冷的北风; 至长夏无风。 所以每年夏天的最后一个月,人们都会觉得格外的闷热。 地理上有五方、有五季、有五风,这便是地上的五行现象。 人体的五行现象 古人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因此人身上一定有天地的烙印;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 肝,五行属木; 心,五行属火; 脾,五行属土; 肺,五行属金; 肾,五行属水。 五官也是呼应五行的: 眼睛,五行属木; 舌头,五行属火; 嘴巴,五行属土; 鼻子,五行属金; 耳朵,五行属水; 所以中医治病,在历史上叫治五,配药叫配五,都是因为五行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五行并不是特定的、单一的。很多事物并非都只有唯一的五行属性,这也是阴阳理论在五行中的体现。 很多人在生活中会过分的迷信五行,算命说自己五行缺金,就恨不能在全身上下都戴满金银饰品。 实际上,过犹不及。阴阳和五行都以中和、平衡为吉,这也是中国人“以和为贵”思想的基础。 |
|
来自: j乚x08gg2a8l > 《57五行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