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载挑战玉米重茬(领先)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8-12-08

地载挑战玉米重茬

  
      
多年前地载重茬种过玉米,但以失败告终,那个时候因为地太大,管不过来,玉米是好种,但不等于不用管理,特别是自然农法不施肥,玉米又非常喜肥,第一茬从地里带走了大量养份后,第二茬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失败是可以预见的。

从玉米PK说开

       今年第一茬玉米,还是对经自然农法初步改良的土地太过乐观,种植密度由去年14株增加到24株后,并未加大枯草的投入,结果产量中规中矩,一棵一穗,但在和邻近地块传统农法种植玉米的PK中,算是小胜。

    邻近地块的玉米植株长势异常茂盛,株高超过3米,本以为会大败,后来发现是植株营养生长过剩推迟了生殖生长,不仅收获延迟,玉米棒也不大或不饱满。后来和地块主人的交流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自己施了2次化肥,而她老婆也施了1次化肥,3次施肥导致玉米疯狂生长,却影响了玉米棒的生长。

    有时候想,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当两块相邻的地里,差不多同时种下玉米,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竞争,对手3次施肥原想将我的玉米彻底打败,结果却让我的玉米不战而胜。如果我的玉米仍有去年的高产(玉米棒比今年的粗且长),那才是自然农法让人信服的完胜。

六月底邻地的玉米长得异常高大,穗却不大地载挑战玉米重茬

我的玉米高2米,在对手面前却像矮人

地载挑战玉米重茬

我的玉米全景

地载挑战玉米重茬

 

  种植感悟

地栽玉米让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成功不可能从天而降,当你不用肥料,又想获得高产时,你就得付出更多。

在第一茬玉米中,挑出一棵玉米棒结得最早最大的留种,剥出种子晾干后,匆匆开始了第二茬玉米种植。密度同样是24棵。

期待这茬玉米也能成功结惠,如能达到第一茬的产量(100%结穗)就算成功,因为这至少可以证明三件事:一是自然农法对土壤的改造具有延续性;二是自然农法自留玉米种子具有足够的活力;三是自然农法适合玉米的重茬种植。

如能达到去年的产量就证明我已成功找到自然农法种植地栽玉米的说明书。

找对用力点

知道要种好重茬玉米,前提是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但得找对用力点。

这茬玉米,并未对田垄进行翻耕,只是在原玉米拔除的地方挖出了24个坑,直播,每穴3粒种子。原来的位置因为种过玉米自然消耗的肥料也最多,因为不能用化肥(简单粗暴见效快),只能用绿肥(相对见效快)来代替。等玉米出苗后,剪一脸盆的碎鲜草撒施,以后根据生长情况,绿肥的消耗情况再施,每周一次的拔草(地栽的草生长速度奇快),大约每周一次割草覆盖,用底部草的腐烂为来玉米提供养份;用表层草的来抑制田畦上的杂草生长,防止杂草和玉米争夺养份。 

冬季绿肥

 其实重茬玉米的成功和不成功,只是证明土地养份储备的达标和不达标。去年玉米的成功主要是前茬种了蚕豆,豆科植物的固氮功能为玉米提供了足够的养份,本茬玉米丰收后,大约是十月份,刚好可以再种植蚕豆,将蚕豆当绿肥来种,无须在意产量,三月底拔苗再种玉米,即重复玉米——玉米——蚕豆的种植模式。福冈正信可以有《一根稻草的革命》,而我在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土地有限的情况,就简简单单的来一场关于玉米种植的小革命吧!

再次PK

人算不如天算,今天去看地载玉米,己全部出苗,意外发现,邻田也重茬种了玉米,这样又引发了一场PK,我会更加努力,希望这次自然农法不叫人失望?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7.31自留种的玉米抗旱力更强,草覆盖也起了一定效果,从目前的长势看己领先邻田早己天播种的玉米。 

我的玉米长得很健壮。

image

 加草,有空就加草,蚂蚁搬家

 

image

  邻田玉米有点扛不住炎热和干旱

image

  插树枝防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