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弥陀寺地块保护规划设计

 利尔002 2018-12-08

弥陀寺的历史

弥陀寺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当年,上了松木场河岸,香客们的第一站就是弥陀寺,香火盛极一时。百年来,弥陀寺历经沧桑。解放后,弥陀寺建筑群不再作为宗教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原有建筑和环境遭到破坏。不过,尽管整体风貌已严重受损,但仍保存中式传统寺庙风格的大殿、僧房,清水砖墙中西合璧风格的藏经楼等主体建筑。特别是寺内垂直高5米、长25米的巨幅摩崖石刻,系杭州市最大的摩崖石刻,具有较高的佛教历史价值。


弥陀寺地块所在位置

2005年,弥陀寺建筑群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2013年12月启动弥陀寺地块保护规划设计有关工作,其中包括对法雨庵历史建筑原址保护与异地复建两种方案的多轮综合比选分析。人们对弥陀寺文物遗产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近日,弥陀寺公园建设方案最终确定并即将开工建设,预计于2016年4月竣工。


法雨庵

弥陀寺地块的现状


弥陀寺内院


弥陀寺大殿山墙

弥陀寺地块内有弥陀寺建筑群、弥陀寺路99、100历史建筑以及法雨庵等建筑,其中弥陀寺建筑群现状主体结构较完好,柱头有精美雕刻,但建筑破坏严重,已看不出寺院的格局,山背面留有珍贵的石刻;弥陀寺路99、100号建筑现状还保留着原有的木柱础、中式直跑木楼梯、矩形断面木栏杆、木板隔墙和木楼板;法雨庵保留有中式单跑木楼梯,木花格窗,建筑破坏严重。除保留的历史建筑外,现状弥陀寺地块内的搬迁住户、拆除违建及土地平整已全部完毕。

改造方案

规划形成“一轴五区”的规划结构


“一轴”:佛教文化游览主轴

“五区”:分别为入口景观区、历史建筑展示区、弥陀寺主建筑区、99、100号历史建筑区、法雨庵迁建区。





弥陀寺公园效果图

编辑/陈小欣
来源/杭州规划
资料来源/《弥陀寺地块保护规划设计》



 发送原创文章至admin@,可申请注册邀请码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SnoWCc 于 2015-11-6 10:35 编辑


弥陀寺的历史

弥陀寺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当年,上了松木场河岸,香客们的第一站就是弥陀寺,香火盛极一时。百年来,弥陀寺历经沧桑。解放后,弥陀寺建筑群不再作为宗教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导致原有建筑和环境遭到破坏。不过,尽管整体风貌已严重受损,但仍保存中式传统寺庙风格的大殿、僧房,清水砖墙中西合璧风格的藏经楼等主体建筑。特别是寺内垂直高5米、长25米的巨幅摩崖石刻,系杭州市最大的摩崖石刻,具有较高的佛教历史价值。


弥陀寺地块所在位置

2005年,弥陀寺建筑群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2013年12月启动弥陀寺地块保护规划设计有关工作,其中包括对法雨庵历史建筑原址保护与异地复建两种方案的多轮综合比选分析。人们对弥陀寺文物遗产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近日,弥陀寺公园建设方案最终确定并即将开工建设,预计于2016年4月竣工。


法雨庵

弥陀寺地块的现状


弥陀寺内院


弥陀寺大殿山墙

弥陀寺地块内有弥陀寺建筑群、弥陀寺路99、100历史建筑以及法雨庵等建筑,其中弥陀寺建筑群现状主体结构较完好,柱头有精美雕刻,但建筑破坏严重,已看不出寺院的格局,山背面留有珍贵的石刻;弥陀寺路99、100号建筑现状还保留着原有的木柱础、中式直跑木楼梯、矩形断面木栏杆、木板隔墙和木楼板;法雨庵保留有中式单跑木楼梯,木花格窗,建筑破坏严重。除保留的历史建筑外,现状弥陀寺地块内的搬迁住户、拆除违建及土地平整已全部完毕。

改造方案

规划形成“一轴五区”的规划结构


“一轴”:佛教文化游览主轴

“五区”:分别为入口景观区、历史建筑展示区、弥陀寺主建筑区、99、100号历史建筑区、法雨庵迁建区。





弥陀寺公园效果图

编辑/陈小欣
来源/杭州规划
资料来源/《弥陀寺地块保护规划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