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风影墨客 2018-12-08

从个性角度切入,成就了山石画法

我从2015年重新拿起画笔后,考虑到不能走常规山水画的老路,要以新观念定制自己的个性。大凡画出名堂的画家,无论大山或小水,都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可从头再来的自己,就得找到一个最容易体现风格特征的切入点。分析到画面的元素越少并且越往近靠,特征越容易体现,如同人的面部,越走近了越能看清,越能让人记住。但这问题就来了,拉近的特写不能空洞,是需要丰富的细节的,于是,就有了现在微结构的山石画法。

结构细节刻画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一、能够形成鲜明的画面个性。山石的大形都差不多,只是尖圆高低稍有区别,如果以常规画法,大家画得没多少差异,太共性个性就不足。也如同人的面部,头形都基本相同,个性体现在五官上,大众脸过目就忘,可马云的五官就很容易记住。自然界提供了天然的、多姿的山石结构美,不同的结构纹理会构成每幅作品的独有特征。

二、通过结构细节的刻画,会对山石构成有全面的了解,如同学院里的长期作业,通过沉下心来的磨练,表现力会得以增强,笔墨也会跟上来,体会、观点也会不断出新。通过走进去再走出来,将来画写意也会笔笔有根。

三、山石表现自然化是一种趋势,这是水墨走向多元化的新气象,只要符合水墨格局,应该广开思路,向新领域拓展。

四、自然化的山石并非初级的像,而是经过取舍强化的效果,她更容易被接受,因为她具有自然美,也具有亲近感,也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如何画出具有个性的自然山石

一、到自然中去就会发现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大山大水是美,小山小石也是美,并且书本里不会找到,多积累多观察一定会发现别人不拥有的素材。

现在记录设备人人都有,这些高科技不利用是一种浪费,现在绝大部分画家都离不开拍照,这是一种便捷性的进步。可惜古人没有相机,如果有肯定会充分利用,起码会给我们留下丰富的史料。好的素材把它拍下来,但是只通过参照照片还不够,那种自然之气不到实地是感受不出来的,所以,到实地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自己过去也都是坐下来写生,现在节奏这么快不可能都要画上半天。(下图为速写)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速写图例一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速写图例二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速写图例三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速写图例四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根据写生创作的作品图例一(用上图写生而作)(1985年)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在乡村写生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根据写生创作的作品图例二(用上图速写整理而成)

二、采回来的素材不可能直接用上,可以说自然界没有一处能够成画的,都要进行取舍组合。

下图为根据速写进行组合创作的微结构山水画作品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根据写生创作的作品图例三

这幅《太行如潮》(177x97)利用了不同地点的三幅速写组合而成,原始速写只是大框架的参考,在落墨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填充结构,边画边因势发展

有人非要说这是照片,怎么说都没关系,事实是即使谷歌卫星也找不到她的实景。不过,我也主张以照片为参照,照片也是自然场景的记录,没空坐下来写生,拍照下来还能记录更多的细节。下图为局部细节图。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根据写生创作的作品图例三的局部图一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根据写生创作的作品图例三的局部图二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根据写生创作的作品图例三的局部图三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太行如铁原始速写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根据写生创作的作品图例四(太行如铁177x97)

这幅《太行如铁》是根据上图速写进行取舍、透视变形、丰富结构得以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要练就能够“编造”结构的能力,本人经过对山石的研究,即便不到山里写生,没有半点素材,也能“编造”出符合自然规律的结构关系,当然,这样的创作是比较费时费脑的。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当我们无法登高望远时,借助航拍机大大扩展了视野,使素材更具独有性

三、山石结构的刻画,自己的路数是从一块石头练起。山水画的主体是山,山体是由大小不同的石头组成,练好一块石,也就意味着掌握了基本的山体刻画。

中国画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想怎么练都很随意。如果坐下来对石头进行练习,和静物写生一个道理,我认为是比较科学有效的,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果没这样的练习,自己也不可能具有“编造”结构的能力,画写意也会胡乱涂抹。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这是我从山上搬回的石头,放大后结构清晰可见

针对石头,一是可以仔细观察研究小结构的脉络和关系,二是通过刻画练习提升笔墨的表现能力,三是还可以经过创意成就完整作品。

山石刻画的体会

一、首先结构规律要理解透,虽然它们都是错综复杂的,但凡事都有规律,我在《大谈山石结构规律》的视频里谈了几个规律,比如层级关系、阶梯递进关系等,掌握后就不会被纵横交错所迷惑,也会自如地设计结构。每幅作品填补山石是绕不过的环节,那就需要具备随手画出来的能力。

二、我们所说的自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是符合规律的一种感觉。这感觉是靠笔墨来实现的,我力求下笔肯定,行笔如刀,要把山石的苍劲感如刀一样刻到位。本人的笔墨绝不是细抠,是笔笔落在结构上,以跃动的笔墨达到生动抓人的效果,切忌像工笔或常规画那样柔柔地涂抹,再重复一遍,切忌柔柔地涂抹,是奔放跳跃的笔墨。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笔墨图例一(落墨过程中)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笔墨图例二(落墨过程中)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笔墨图例三(落墨过程中)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笔墨图例四(落墨初期)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笔墨图例五

三、山石质感的表现是一重要环节,我主张山石往近处拉,如何做到近,质感是很重要的。在自己刻画过程中,落墨基本完成,但还不够近,需要一个环节就是质感的烘托,一旦质感跟上了,马上就会跳跃在眼前。

四、谈一下画面的藏远,上面提到了往近处画,有人就说了,山水画都是往远了推,没错,但有个道理,没有更近的参照物也就不能更远。我平时回避平铺直叙,不正面表现山山水水,是把远藏在大山的背后,是背后的远。要把能体现个性的山石留足发挥的空间,然后以一角体现出远的感觉,是想象空间不是直白的远。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非直白远的表现图例一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非直白远的表现图例二

五、我坚持效果的极端性,一是把山石刻画到极致,这极致就是苍劲大胆自然,有冲击眼球的跳跃感,二是水润淋漓,还有就是丰富和至简的对比,不要中庸,这样才能与常规画拉开距离。如果是硬山石类的,就要把山石的干涩表现到家,不要实一半虚一半,以干货为主。大写意的以水韵为主,干和湿没必要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里。下面为几种极端的对比。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极端性表现图例一(大写意突出水韵)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极端性表现图例二(大写意突出水韵-作品局部)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极端性表现图例三(大写意突出水韵-作品局部)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极端性表现图例四(大写意突出水韵)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极端性表现图例五(以丰富的结构、苍涩的山石为主,不需要水润)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极端性表现图例六(简笔至简,高度概括)

六、我不反对虚幻苍凉无人区类的画作,但我聚焦的是现实的、亲近的、阳光的,把整个画面的通透亮度提高了几个等级。但又不能媚俗,不像行画那样上有天下画地,树的层次初级清晰可见,什么也画满,我要求绝对不能超越水墨的大框架,并且要以强有力的笔墨来支撑。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亲切阳光型的作品图例一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亲切阳光型的作品图例二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亲切阳光型的作品图例三

七、个性体现,上边谈到了个性,这里要举一些作品例子(下图),说明结构个性在画面个性中的重要性,它会以突出的形象让人眼前一亮,更进一步让人记住,这就达到了目的。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个性山体的图例一(作品局部,这类的突出造型,会让人印象深刻)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个性山体的图例二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个性山体的图例三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个性山体的图例四(作品局部)

观念与发展

现代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也应跟得上,说跟上是一种被动,理应有超前意识。可现实是,泥古的仍为不少,一旦有新概念出现,就会招到这精神那意韵的争论。画,就是画,承载不了那么多的精神、哲学、道学、禅意,只要跟随时代,符合自然美就够了。

山水画中的自然美是大自然的升华,是崇尚自然的境界寄托,大自然的神工劈就了天然的构成和气韵,任何人造景观都是苍白的。还有的动不动境由心生,境由心生是面对大自然给你的心理反应,认为好就是美景,而不是由你脱离自然去造景,师法自然是艺术的铁律,误读误解只能误了自己。

如果只是局限在传统皴法里,许许多多的大美就无从表现,那样就太遗憾了。比如下图这样的结构关系,我创作需要它,并且极富个性,如果按传统如何表现?不能因噎废食吧。

绝对干货!刘燕声:对山石,画就画到独有个性和高度

这类的结构只有新的笔墨才能实现(作品局部,这也是极具特征的山石,让人能够记住)

还有的抓住似与不似作为尺子量来量去,这把尺子的打造者白石老人,他本身还有极似的作品,也正是他极似的表现奠定了他另一高度,所以,什么也不是绝对的。

有那么多时间务虚,倒不如踏踏实实练就基本功,要做艺术路上的竞争者,别做让路者,时光如梭啊。

我坚信,山水画不会停留在披麻下的老翁仕女茅草屋的时代,她由岩画发展至今,也必然会发展到未来。

------------------------------------------------------

刘燕声,少年时期有幸受到了吴冠中先生的亲传启蒙,1978年考入河北师大美术系,师承李明久老师,在校期间作品就参加了全国美展,但八十年代后期中断了创作。三十多年间,虽未动手创作,但以从业记者的敏感度,也不时地关注山水画的走向,抽丝剥茧形成了自己的见解。2015年重新拿起画笔,高调坚持作品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其笔墨自然大气、奔放刀辣,艺术特征创的干脆、新的彻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