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美好的一年

 红瓦屋图书馆 2018-12-08

    张英

    去年春节初三,我下了一个决心,放弃了北京的工作,回到了上海。

    当时,收到辞职短信的总编辑很惊讶——职位不错,工作对口的,行业内的口碑也很好,收入也不错,还有半年就拿到全年的股票,怎么突然就抛开了?我当时回了短信,理由很简单:上有父母,下有女儿,为了家庭和老人和女儿,二是上海和北京跑太辛苦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这几年里不断有朋友和师长去世,其中很多人比我只大几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高薪的工作带来的压力,事业和前途到了关键的点,生活的目标触手可及,压力往往也巨大;二是这时候家庭需要照顾,老人身体多病,需要关爱探视,女儿也大了,需要陪伴和认真对待。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很容易就出现问题。

    人过中年,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这几年,因为事业打拼,改善生活基础,我离开上海,四处奔波,把家人留在上海。一晃眼,几年过去了,就错过了女儿的小学阶段。在不经意里发现,原来我印象中的女儿已经长大,个子和我差不多高了,变成了一个可爱少女了。和幼儿园时期相比,进入小学阶段后,我在外地工作,缺了每天的接送,还有日常的玩耍陪伴。

    这几年里,女儿主要交给了家里爱人看管,学业繁重,功课也渐渐多了,每天做完放学作业,已经晚上九点了。正是贪玩的年纪,再玩会手机,和好友聊聊天,等洗完脸刷完牙上床睡觉,已经是十点半了。早上六点起床,吃完早餐就匆匆忙忙去学校上课。到了周末,写完学校的作业外,女儿还得在爱人的陪伴下,去补习学校,上数学、英语的补习班,回来再做补习班的作业。

    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爱人和女儿每天回到家,都是筋疲力尽,从身体到精神,每天面对的都是具体实在的压力。家长QQ群和微信群里每天的通知,作业的对错的截屏和每周学习测验结果的排名,还有每学期两次的考试排行榜,不同学科老师布置的越来越多的作业,大人和女儿的情绪,都跟着这些榜单排名和分数,高兴或悲伤。原本宁静幸福的家庭,每天回到家里,都是紧张的气氛。爱人和女儿,脸色紧绷,没有了幼儿园时期的欢声笑语,也失去了祥和温暖。

    爱人身体不好,在学校是学科组长,工作非常繁忙,压力大,要为带的班级的学习成绩排名负责,每天回到家里,还要陪伴、指导女儿的学业,身体透支心力交瘁。女儿原来在幼儿园报名的书法班、古筝班、国画班,这些兴趣班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去了。而我这几年一直在外地工作,不在上海,工作繁忙,和女儿的关系也变得陌生,缺少陪伴和交流,女儿有什么问题,都是找妈妈,偶尔回家探亲,和她想说说话,交流起来,也就是点到为止,和我渐渐生分、疏远了。一直升到了初中,和小学相比,女儿学的课程多了,作业更加繁重,难度大了很多。

    有时候,看着她沉重、巨大的书包,一叠叠的书本和作业本,还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留下的颈椎疼痛后遗症,十几岁的女儿,脖子一转动就咔咔作响,凝重的脸色没有笑容,很久没有看到她像花蝴蝶一样奔跑旋转,眉开眼笑了。爱人的情绪也是跟着女儿变化,像是连体人一样,从早到晚,每天检查完作业,陪到女儿洗脸刷牙完爬上床熟睡,才能够回到自己的房间安歇。作为父亲和丈夫,这时候就会质问自己,养一个女儿,把她送到学校,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学习考试机器吗?

    回到初心,从女儿出生,呱呱落地,慢慢长大,我只有一个心愿:让她无忧无虑地长大,有一技之长对社会有用,能够养活自己,做一个温暖、善良、快乐健康的人。我不曾想过,指望养儿防老,也不指望她对父母要感恩回报,买车买房。作为父母,在有女儿以后,在陪伴她长大的这些年,我仿佛重新活了一回,知道了上一辈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也知道自己是怎么长大的。如果我们把女儿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当作是最亲密的好朋友,平等地和她相处,我只有一个心愿:让她拥有温暖、快乐、健康的人生。

    最后,我和许多的朋友、单位同事一样,做出了一个选择:给女儿重新换一个学校。我只想缓解繁重的学业带给她的压力,让她可以保持以往的兴趣爱好,继续古筝的学习,画她心爱的漫画,读她喜欢的书,写她想写的文字,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人生。

    我首先选择的是浦东某国际学校,托朋友找到了他们的校长,还有对口班级的班主任,聊了一轮下来,发现这个学校的初中压力比公办学校还要大,除了主修的国际课程外,还要参加国内的统考,口号是 “我要当学霸”。女儿要学习的课程比公办学校还多,作业量不小,压力自然也大,如果周末不补课,基本上跟不上课堂进度。这和我的期望不符。

    第二选择是朋友推荐的浦西某国际学校,地处繁华街区,建筑大师设计的教学楼和宿舍都非常干净,教学的硬件也很潮。但我和学校的校长、年级班主任见面聊了两次,发现一个问题是,该校照搬它在国外学校原汁原味的管理模式,校园里看到的很多孩子都是手拿手机和掌上电脑的低头族,学生随时随地自由出入校园去逛街购物。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有对手机失控的担忧,最后我们放弃了这所不错的学校。

    来到现在这所学校完全是一个意外。在和一个同学聊天时,他推荐了这一家。凭着新闻职业的惯性,我上网对学校的背景和历史进行了查询和了解,又自己开车进行实地考察。当我参加完学校的招生办说明会,看着整场活动都是由青涩的学生策划主持完成,看到了教学楼里外悬挂学生们的不同作品,看到领我参观游览学校的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时,我断定这是一个把学生当核心的学校。

    虽然学校地处偏僻,四周都是农田菜地,没有地铁,交通不便,环境和硬件与其他学校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最后还是选择了把女儿送到这里。

    相对而言,父母的问题要更加复杂一些。父母都是七十多的人了,年纪大了,不是这病就是那病。父亲几年前身上先是发现了肿瘤,动了大手术摘除。去年底患肺结核,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出院回家后不久,今年初又因为中风,再次住院;母亲胃结石,囊肿,住院需要动手术;我从北京、上海到武汉跑了两年,苦不堪言。

    我们家四个儿女,大哥和小妹在北京工作生活,二妹嫁到合肥,我在上海。四个儿女长大以后,没有一个在父母身边。以前他们身体健康还不是问题,现在年纪大了,开始出现脑萎缩,记忆力减退和健忘症,有次煤气灶上炖着排骨汤没有熄火就出门了,幸亏汤溢出把火覆灭了,没有酿成大祸。至于出门忘记带钥匙,乘公交车过站,忘记公交卡丢掉老人卡,是常事。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接他们到我们几个儿女在的北京、上海、合肥家里养老。但因为故土难离,父母的亲戚朋友都在湖北,到了儿女家里也很孤独,没有人说心里话,父母只愿意呆在老家。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反反复复,最后达成的解决办法是在老家新城给父母买了电梯房,南北通风的大平层,雇了专人照顾父母,离他们的兄弟姐妹也近,半个小时就可以串门聊天了。

    这一年,看着女儿离开了我们的家,搬到了学校集体宿舍,和另外三个女生一起居住,学会了与他人如何相处;也看着凡事较真的她,身为班干部维护教学秩序面对挫折,在公开的场合讲演都不再紧张;看着在家从来都不干家务活的她,通过军训学会了叠被子,把书桌和柜子清理得干干净净,把衣物和书架摆放得井井有条,还当了寝室长,以身作则每天扫地打开水,也会给学校食堂里的流浪猫喂猫粮了……

    我很高兴地看到,发生在她身上的这些细微变化。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对我和爱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了。因为,好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养育女儿,不过是希望她高高兴兴地长大,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