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汉代高台建筑

 茶香飘万里 2018-12-08
文化是一个朝代的精髓,一个朝代的缩影,对于大汉王朝,它的文化自信洒脱,如这个朝代,举世无双,自信且豪迈。而建筑文化作为其中的一颗明珠,亘古高台,无不以其雄丽气宇为后世所瞻望。高台建筑
汉代,高台建筑是当时十分重要的建筑形式,大型、重要的建筑均采用高台建筑的形式,因其体形庞大,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因而两汉宫殿多采用高台建筑的形式。

我国的高台建筑起源很早,从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甚多,就建筑技术角度而言,高台建筑是夯土与木构架相结合,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个土台上的建筑形式,其主体为敦实的夯土台基或辅以承重的夯土墙。

▲秦咸阳宫一号宫殿纵、横剖面复原图
高台建筑利用天然的土台或人工夯土的土台,最高的土台有20米,一般都在5米到15米,台上的平面面积一般都在90-260平方米左右。通过将若干较小的单体建筑聚合组织在一个夯土台上,取得体量较大、形式多变的建筑式样。这种建筑外观宏伟,位置高敞,能使人感到庄严、尊贵,既可登高远望、眼界开阔,同时也利于建筑本身的防潮湿和通风,非常适合宫殿建筑的需求。

▲西汉未央宫复原图
西汉时期的高台建筑,比起秦咸阳宫一号宫廷建筑的高台建筑来,其中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不同,前者是单层建筑在不同高度夯土台阶上的聚合,后者是不同高度的木构建筑,组合在一起,围合缠绕同一夯土台,木构的分量已然增加。汉代高台建筑的木构成分增加,形成了多层、大体量木构建筑的雏形,但此时的木架构尚未完全脱离夯土结构,形成独立的架构体系。西汉未央宫前殿遗址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之一。据文献记载,未央宫前殿是一组极其富丽堂皇的高台建筑。《三辅黄图》称:“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合今117.5米),深十五丈(合今35.25米),高三十五丈(合今82.35米)。营未央宫,因龙首山以制前殿。至孝武(汉武帝),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璧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墄,右平。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也!”真可谓人间天上,侈丽无比。

▲古汉台
我国古代高台建筑数量很多,遍及全国。不过,遗留至今的高台虽然很多,但台顶上的建筑大多数已经塌毁。位于汉中市中心的古汉台是刘邦汉中封汉王时的行宫,又名“七星台”。古汉台是人工夯土修建的具有秦汉宫廷模式的高台建筑,坐北朝南,依次分为三个台级,台高7米,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被人们视为“汉中开汉业”的象征之地。宋代的张少愚对古汉台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来源:陕旅汉中
编辑:王欢 / 审核:陈赟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