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要听话,就永远不会有赢家!

 昵称641652 2018-12-08


我们曾经一度高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以示对教育的重视,但是,什么是教育,似乎现在越来越没人说清楚也不让人清楚。


教育包括,教与育。教指的是知识的传授;育是指,人格品性的塑造。对于一个人在18岁成年之前,教和育两方面,是由学校和家庭,分别负担完成。学校老师多是教导知识,家庭教育偏重于“做人”。对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是属于政府负责,这也是老调重弹,我们暂时不去说。在此,想谈一下,家庭的教育。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把养育孩子说成“带”孩子。给人感觉,孩子是个负担,大人不得以把他们带大或拉扯大,甚至也因为各种原因,会把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去带。前者,往往造成的现象是,为了方便和节省精力成本,会把孩子是否“听话”作为期望的目标和评价孩子的标准。听话的孩子,顺服父母的意愿,就是“乖”宝宝,否则就会告诉孩子,不乖,不被大人喜欢,不是好孩子。


“带”这个词,如果用作动词,其实有“带领、引导”之意。也就是说,孩子的心智模式的成长,是需要父母引导带领的。所谓,言传身教!父母是什么样,孩子通常也会是那个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重信誉,孩子也会讲信用,这是肯定的。父母的言语和价值观,是以“听话”作为教养标准,往往是可以达到让自己看不到孩子乱动的果效,但是“听话”教育,带出的副作用,就是父母与孩子,很难产生思想情感层面的交流与互动。一个人都不把对方放在同等地位看待,怎么会产生交流呢?这也是,为何中国的父母与子女,极少能成为朋友的原因。


因为交流互动的前提,是建立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的。我们会说正府,集全砖制,但往往骂完之后,又对自己的孩子露出了帝王式的蛮横嘴脸。会说,我是你老子,我怕谁?你吃的用的都是我给的,你不听我的话,怎么说得过去呢?这不让人,感觉是在做交易吗?好像,自己就是奴隶主,孩子就是奴隶,奴隶活着的意义,当然是为了主人了。


各位做父母的,不要误解,我没有批判的意思。只是在此表达,我们几千年下来,听话式的教育,是可以让大人们省事省心,但弊端却是,无法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


人其实也有掌控,享受做主人的欲望,但出于人权的角度说,对自己的孩子,也许不适用以砖制的模式。因为你的孩子也有独立人格,你自己的砖制的自由,往往影响甚至践踏了孩子的自由。你在玩游戏,让孩子去做作业,你认为他心里会服气吗?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发明人工智能。机器不是人,它不需要休息,更不会抱怨,不会像孩子那样,对自己有不满。机器人的智商和运算能力,完全可以超越人类,它可以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将你的需要告诉它,只要你的需求没错,它就不会错。


只是,人工智能也有个无法成就的一部分,那就是,感情和灵感,只是人类的专利。它们永远无法,满足你真正的情感需求,无法真正与人有心灵层面的互动。我在此不是否定人工智能,而是想说,机器人可以逐渐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但它永远不是人!


所以,各位亲!好好思想,谁渴望,自己亲生的孩子像机器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