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心中有尺,行事有度

 品茶人100 2018-12-08



佟鑫海和您一起学《论语》

之二百七十四

《论语》

【原文】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译文】孔子说:“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的劝告,善意的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

 

有些话只能点到为止,有些事只能止于唇齿。即便是忠告,也要适可而止。这是人际交往的“度”,承认这一点,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对待朋友,衷心地劝告并善意地开导,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讨没趣。你已经尽到你的责任了,剩下的,应该交由朋友自己处理。

 

要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成长和愈合的能力,他们只是需要时间自己去想明白。进退有度,为人有则,多理解别人的处境和心态,把握好分寸,相处才会舒服。


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让自己能够从容转身。

 

这不是消极,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豁达的态度,得到时不自喜,失去时不执着。适可而止,懂得见好就收的人才能活得漂亮。



朋友有个亲戚林姨,是位传统的中国女性,待人温和善良。

 

林姨很少给自己置办东西,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护肤品都是最便宜的。而俭省下来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儿子身上,为儿子买房、办婚礼,退休金也都用来买菜做饭。

 

不仅如此,儿子还隔三差五还向她伸手要钱,给得慢了就没有好脸色。而林姨的儿子则很少给父母买过什么东西,连去丈母娘家,也要自己父母准备礼品,理由是他不懂长辈的心思。

 

有一次下大雨,林姨坐儿子的车回家,儿媳在跟闺蜜聊天,闺蜜抱怨天气不好打不到车,儿媳就说去接她。

 

儿子马上在路边停车,让自己妈妈下车去坐公交。下车时林姨撑伞,动作慢了点,儿子就开始抱怨妈妈耽误事。

 

朋友说,林姨去他们家,有时候说起这些事,都难掩满脸落寞。

 

林姨对待儿子,任其予取予求,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所能奉献的一切,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感恩。不是她做得不够好,恰恰是她做得太多太好,好到失去自我。而当一切习以为常,她的付出就被儿子视为理所当然,付出再多的爱和善良都是徒劳。

 

没有底线的付出,成了双刃剑,只会成为痛苦的根源。无论是哪种关系,唯有掌握“度”,适时放手和收回,才能促使这段关系平等健康发展。如果关系失去平衡,也就没有必要委曲求全,死撑下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真正的自我,为自己而活。没有亏欠了谁,也没有离不开谁。凡事有度,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才是一段关系最好的样子。


鑫海心语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完美,殊不知适可而止才能平安喜乐。适可而止,就是不过度放纵欲望。欲望是无底的深渊,无穷无尽,满足了一个欲望,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学会控制这些欲望,忍受小小的不自由,不过度追逐利益,才不会迷失方向。

 

适可而止,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在哪里止步。凡事不必追求尽善尽美,当止则止,适时地停下脚步,是对现有生活的负责,也是对生命的敬畏。

 

适可而止,就是心中有尺,行事有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原则之外可收可放,原则之内寸步不让。凡事适可而止,留有余地,才能存长久之道。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