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机认证,可以让你的果蔬价格飞起来,也会让你遭遇“钱规则”,到底搞还是不搞?

 timtxu 2018-12-09

导语



一个有机认证的标签威力有多大?同一种蔬菜,一个贴上有机认证标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比旁边的普通蔬菜贵几倍,甚至十几倍。


但在跟很多农场主聊天时,他们却纷纷表示:没必要搞有机认证啊,这个太麻烦,也没什么人信。我自己按照有机标准种植就是了。



确实,按照规定,有机认证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严格的认证检查和监管。但如果用“中国式”的方法,又似乎可以迎刃而解。这层关系背后,是人们对有机认证公信力的质疑。


遭遇中国式认证

 

两年前,江苏常州的嘉泽镇选了一块水洼地准备做有机农场。洼地废了七八年,提供了天生的有机土壤——无农药残留。经理刘桂瑜专门带着土壤标本跑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去化验。300亩的土地,全部通过一等土壤标准。

 

这个叫做“大水牛”的农场名气渐渐大了起来。与此同时,有机认证研究机构的人也找上门来。

 

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的规则,每一项认证都有期限,一年两年不等,每一项认证也只针对每一个单向产品。每一个认证都要由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和监督,并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备案公示。



刘桂瑜算了算,自己农场里有十几种蔬菜,每年审核重新认证一次的话,平均每个单项认证的成本在一两万左右。这个成本太高了。

 

认证机构的人私下说:“你可以只认证一种蔬菜,其他蔬菜上贴同一个认证标签,所有蔬菜价格都能翻好几番,多好!”

 

按照正规程序,有机产品认证分为:提交申请和缴纳申请费,认证中心核定费用预算并制定初步的检查计划,签订认证检查合同,初审,实地检查评估,编写检查报告,综合审查评估意见,颁证委员会决议,颁发证书,签合同办使用手续。

 

如此复杂的流程,也是刘桂瑜担心的问题。对方称,交2万块钱,剩下的就不用操心了。刘桂瑜这下明白了,“都可以买到。想投机,太简单了。”

 

刘桂瑜最后决定,有机照样做,但不再搞认证了。对外,他还会说“我们做的是有机农业”,“信不信只能看消费者了。关键在于信任,而不是那一纸标签”。

 

认证机构的尴尬:需要巴结考生的考官

 

很显然,有些认证机构的确存在交钱就给认证的现象。在认证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很多。

 

导致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中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认证机构既是这些有机产品的考官,同时又把种植户当成客户、上帝,依靠认证获得利润。

 

“你不给他通过,谁还找你来认证呢?”一句话道出了本质。



那么,认证机构需要获得什么资格,又有谁来监管?

 

查询“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国具有有机产品认证资格的机构共有25个,其中有24个机构处于有效状态,一个被撤销。

 

关于这些机构的身份,一直有各种评价。一方面,他们属于第三方独立机构,具有公正中立的属性。另一方面,他们大多与政府部门有归属上的联系。政府部门是其规定的制定者,也是其监督者,但是,在执行中,认证机构有灵活的自主操作性,监管很难覆盖。


 

就在去年,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显军公开表示,“有机产品全程监管存在交叉或空当。”他所说的交叉和空当是指,农业部门管生产,认监委管认证,工商部门管流通,卫生部门管餐桌,似乎哪个部门都能管,但是哪个部门也不负全责。他说,“只要有一个部门监管缺位,就管不好有机食品”。

 

消费者盲从:啥是有机我不懂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对于何为有机产品,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往往笼统地认为,它是没有污染,食用起来更加安全一些的食品。

 

有机蔬菜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除草剂等人工合成物质。


 

长沙县的回龙湖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余建军粗略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使用有机肥得花好几千元,成本约是化学肥料的20倍;在前期的生态环境改造、土壤改良方面,每亩地的投入是1.5万元,而种植普通食品是不需要这笔钱的;人力成本方面,人工除草一亩地要花费3000元,而如果使用除草剂只需几十元;再加上损失风险、物流成本、管理成本……

 

正因其苛刻的种植条件,自然身价不菲。在业内人士看来,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概念混淆不清,让一些商家钻了空子,不管有无使用农药,其产品统统向有机靠拢。

 

认知上的不足,加上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使得消费者对于选择有机产品时显得饥不择食。

 

挂名“有机”的产品充斥市场。

 

参与式认证:让消费者参与监督

 

有机认证的迷局下,越来越多的农场开始倡导参与式认证。在我国,这类认证仅有一年多的发展经历,仅仅处于探索阶段。

 

“并不是消费者真的去认证,而是消费者去监督。”“小毛驴”创始人石嫣描述了目前国内参与式认证的工作方式。



“首先,农场农户的消费群体较为稳定,因此农户会有好好种菜的责任感;其次,许多农场都是24小时开放的,消费者可以随时去菜地里进行监督;再次,部分农场有劳动份额,市民经常来菜园种菜,这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监督次数。”

 

可对于大部分没接触过种植的都市人群来说,进菜地容易,监督却难。

 

在北京农夫市集,工作人员齐大福坦言,虽然市集消费者几乎每周都会下农场参观,但至今也无法专业地看出,一块土地是否按照有机理念进行种植。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应该抱成团。新进消费者可以向资深前辈咨询。只要多参与、多学习,很快就能养成基本的鉴别能力。”

 

网上有许多小贴士可供消费者学习,“比如土壤里有没有虫、青蛙、蚯蚓?路边是不是野草野花很多?这些都能说明种植的无害性。”

 

有机农业,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很多尝试做有机的农场的水土质量都无法在短期内达到有机标准。

 

中国的有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有机是未来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不应该因为其暂时还不成熟就盲目地否定它、阻碍它的发展,相反,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据我们欧洲考察了解,欧盟每公顷土地普通农业补贴300欧元,而有机农业补贴500欧元。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现在中国有机农业领域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逐步解决。例如,有机农产品价格虚高,解决的思路是推进先进有机种植和养殖技术的普及,这样可以借助市场竞争来调节有机农业的市场状况。


 

同时,应该鼓励有机农场间技术的共享,充分激发这个领域的创造力,让农民借助自身的智慧和经验,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农业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具有很强的开放探索性和创造性,因而变得很有意思。机构认证的有机农业和自由创造的特色有机农业各有千秋,又都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作为农业生产者,当根据农场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能充分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有机种植经验,并不断完善,以及以学术开放的心态与同行互相交流学习。


 

作为有机农产品消费者,当辩证地看待每一个农产品,尽可能参考大众评价和了解其详细生产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其自称“符合有机标准”就觉得产品好;作为服务农业产销的机构,要不断加强有机农法的研发和普及,以及产品产销、信誉和监管体系的建设,并且鼓励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自主创新。


文章来源:农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