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八岁的学医日记:滋阴养目与初识写作小说

 ND华 2018-12-09

2018.09.17  阵雨转晴  星期一

发现,时间真的就像海绵一样,可以不断伸张,也可以不断压缩。虽然说,琴弦不易太紧,亦不易太松。但我觉得,这紧的应是时间,而松的应是心态。

当一个人在做着自己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事情时,不管时间再紧凑,内心依然不紧不慢,依然事来则应,事去则静。

感觉身上的任务比以前多了许多,但发现花费的时间,却与以前一样多。才知道,当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凑的时候,其实更是在督促我们更加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件事。时间永远都是那么多,只看你如何善用把握好。

到了秋冬天,天干物燥的时候,很多老人就会出现孔窍干涩的毛病。正好今早,就来了位患眼疾的奶奶。

这奶奶是五经富镇上的,姗姗来迟,赶着最后,让老师为她诊治。只见她揉着自己的眼睛说到:我这个眼睛啊,十分痒,不舒服,总是跳跳眨眨的,医生你快帮我看看怎么办?

只见师淡定地为其切脉,并笑着说:这个最好治了,一帖药就能治好!

奶奶一听,一帖药就能治好,高兴地合不拢嘴,这么容易啊!那太感谢医生了!

师遂开出蒲公英、木贼草、白蒺藜,师称之为眼痒三药。《药性赋》上讲到,蒲公英治乳痈而疏气原夫木贼草去目翳,崩漏亦医蒺藜疗风疮而明目很多人都知道蒲公英清热,能消痈解毒,治胃炎,但却不知道它还能治目疾。眼睛痒,亦是受风热之邪所侵,所以蒲公英能清火消炎热,不管是虚火还是实火引起的眼痒,它都能治疗。

而木贼草与白蒺藜两味药,能平息肝风,眼痒便是风动木摇之象,这两味药,便能直接将动摇眼睛的这股邪风驱散。

后师又加入枸杞、菊花,因肝开窍于目,两味药养肝血以明目。

师对奶奶说:您老平时肯定很少喝水,早上是不是没喝水就过来了?

这奶奶点点头:医生,你怎么知道!

师笑了笑,便说道:眼睛痒,容易干涩,跟缺水离不开关系

说着,师便开出生脉饮。这时可能有人就不理解了,为何眼痒要开生脉饮呢?道理何在?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师说了,老年人眼睛痒容易干涩,就是源于缺水了,这就是眼睛通过痒,通过干涩的现象在告诉我们,它缺乏津液的滋养了。所谓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眼目就滋润;肝血缺乏,眼目就干燥。

而津血同源,人体津液缺少,则无力生血。生脉饮为滋阴养液之品,能在枸杞,菊花养肝血的功效之下,助其生化阴血之功,达到不治目而目自明的效果。

师这样组方,实在是妙哉!

师处方如下:

柴胡8g、白芍10g、枳壳10g、炙甘草5g、蒲公英10g、木贼草10g、白蒺藜10g、枸杞子15g、菊花5g、党参10g、麦冬5g、五味子5g  五剂

最后,师便告诉奶奶,平时一定要喝够水,少生气,怒火伤肝,情志不改,病也不能根除。

昨天师已将《认识中医人生》这本书收官完毕,紧接着,今天又开始创新作。而今天开始写的,便是小说——《针客2》,是第一部《针客》的续集。但第一部中所讲到的针法,主要是以传统针法为主,而这第二部,便是以阴阳九针为主要题材。

师说:最好报答师长的方法,就是将老师的法传播出去,让更多人受益。

由此也看出,其实师一直以来做的事情,都在与余师不谋而合,殊途同归,都在立志于将这至宝贵之法传播让更多人受益。

而今天,也让我见识了师写作小说的那种发散性思维,就跟师讲课时一样。

师说:文似见山不喜平。写小说就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

其实我一直都是很佩服这些能写小说的人,不管是玄幻小说,还是武侠小说,我是真佩服他们的思维,怎么能如此天马行空。而今日目睹师写作小说时的那股文思泉涌,着实让我长了见识。

师告诉我说:写小说是会上瘾的,慢慢你就会体会到了。

感觉今天也初尝了这滋味呢!

中午吃完饭后,去书柜找书时,摸了下书柜,发现都沾灰了。当下立马反省到,作为读书人,怎么能让书柜沾灰,这是不好学的表现,不珍惜书宝的体现。我赶紧拿着抹布将书柜又重新擦干净。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啊!

评按:我为何要写小说,这也是中医普及的需要!

专业的医著,再通俗易懂,受众面都有限。可写小说就不一样。一下子,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你不管高中低,男女老幼,一看小说都容易入门,没有人不喜欢听精彩的故事。

人常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对联小说。

确实,《西游记》中八戒救悟空,在大战红孩儿时悟空被烟熏昏,八戒急掐他人中;

《红楼梦》中,晴雯感冒,大观园老太太说:饿几天就好了!果然,节饮食,戒嗔怒,慎风寒,惜精神,几天感冒就好了;

《镜花缘》里有个屡用屡效的水泻神方;《老残游记》中老残更是善医的江湖郎中;《三国演义》曹操头风,华佗一针百会,能定其头风痛;《水浒传》里,那些刀口上舔血的英雄好汉,有哪个不把金疮药当做救命宝而常带身上的呢?

所以,采取一种人人可喜的写作方式,把专业的知识通俗化,是中医普及的大势所趋!

我一直认为,中医普及要走两化:一曰尊古化,二是现代化!

尊古则原汁原味,现代则可尝乐饮!

所以,我的小说,常是故事可半真半假,但医理却真实不虚!

故事为了欢喜阅读,医理为了能深入实践。

一个优秀的中医普及者,应有这本事,将高深晦涩的至理,通过老百姓大众喜闻乐道的方式演绎出来!

如此,小说可兴医理,医理可旺。何乐而不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