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好文:细思极恐,我们距离教育的目的越来越远!

 MrKujng 2018-12-09

现在的家长每天疲于应付孩子的学校的学习和作业,还要像赶场一样陪着孩子奔波于各个兴趣班、补习班,可能绝大多数的家长没有仔细的想一想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想要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

现在的家长可能在某些方面的评判标准几乎是趋同的,例如对于分数,例如对于名校,例如对于排名,但这些家长在每天奔波和忙碌中,已经逐渐忘记了我们教育孩子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要问家长,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为考试机器吗?或者问家长,你是想把孩子培养成高分低能的人吗?估计很多家长都会否认的。学校也是一样,每个学校贴在墙上的校训写的都是全面提升孩子的素质,或者学生手册里写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由于学校和家长对于成绩的过度追求,成绩成为了大家追逐的唯一标准,基本上其他的都要给成绩让路了。每当我看到已经六年级的孩子还不会拍篮球,已经五年级的孩子大扫除的时候,还要家长来帮忙,已经快小学毕业的学生了,在课堂上竟然可以和老师顶撞、竖中指,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为他们的将来深深的忧虑。

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要教孩子什么呢?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

健全的人格

孩子到了这个世界上,来的时候是一片白纸,需要我们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是一个人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那以后学习再多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没有用的。就比如科学家即使知识能力再强,发明一些武器去消灭人类,这样的知识和能力难道值得我们称赞吗?一个健全的人格会成为孩子们将来立足社会的根本,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成长。

高尚的品格

这个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德行,也就是约束我们日常行为的道德标准,德,乃所成之善;行,乃能成之道。例如我们日常中尊重长辈,遵守学校纪律,遵守交通规则,长大后遵守法律,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等,都是好的品格的体现。但目前无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留给品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太狭小了,有些甚至是被忽略了。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和父母争吵,在学校不听老师的教诲,到了社会上不遵守交通规则,当然很多长大后做出违法的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强健的体魄

估计没有任何一位家长会否认好身体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儿童能够肥胖症患者与日俱增,另一个极端是豆芽菜体型的孩子也比比皆是。在学校体育课就是孩子们的放松游戏课,而回到家里根本就没有留给运动的时间,结果是孩子们本应该在学校和家里运动的,不得不占用休息的时间,去一些课外体育兴趣班去恶补。 当我们人到中年之后,就知道一个好身体有多重要,在人生的马拉松漫长的赛程中,需要一个好的体魄作为保证,不然,即使你前面有跑车的速度,也会在将来的某一个赛段嘎然而止,只能用羡慕的目光目送别人远去。

对学习的兴趣

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是用大量的题来达到量变到质变的效果。诚然,题做的多了,习惯成自然,可能成绩会有所提高,但是,这种简单机械的大量的简单重复,短期内是成绩提高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异于觉得学习无趣,最终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另外,现在孩子的时间,绝大多数都被学习占满了,留给孩子游戏、玩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间所剩无几,而这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说,是既宝贵又重要的事情,但往往被老师和家长剥夺了。记得高晓松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孩子“没用”的东西,但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只有成绩是有用的,其他都不是那么重要了。老师和家长急功近利的逼迫,和孩子内心喜欢的那份自我,一直就在争斗着,最终孩子的很多天分和热爱被时间磨灭了,这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最大的损失。

我们只需要扪心自问下,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为了什么?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只要找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所需,找到孩子真正喜欢的,找到孩子的自我,我们才不会随波逐流,才不会那么焦虑、那么急躁,那么迷失自己,也让孩子迷失了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