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灵道(3)

 因果实录阅读者 2018-12-10
    三、浸油白炭
    古槐对应的房子代表东南。朱县令急问林管家是否知道东南方向哪个地方槐树比较多?
    “只有出城十里外的六里坡有槐生长。那个村落,几乎是遍地皆槐。”林管家抹了把额头的汗答道。
    此时天光已暗,朱县令叫来衙役,马上备轿,与师爷连夜赶奔六里坡。一行人高举着灯笼火把,疾奔一个时辰后,来到六里坡。夜已经很深了,六里坡保正提前得到消息,正领着几个当地乡绅候着。朱县令对保正说要搜寻一林姓富商,不用惊扰村民。
    保正诚惶诚恐,问可有目标?朱县令反问六里坡有几株最古老的槐树?保正回答说共有9株千年古槐。朱县令点头说:“好,先从这九株古槐开始,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半个时辰之后,一个衙役匆匆禀报,说果然找到一具尸体,就在村子东南方向的一株古槐之内,也是距村子最远的一株古槐。
    朱县令和杨师爷来到现场。保正一见尸体,吓得腿都软了。六里坡一向民风淳朴,数十年未有命案,怎么突然有人被杀?
    朱县令放眼看去,见古槐有两抱粗,中空有洞,一个干瘦的躯体盘坐洞中。借着火把的光亮,朱县令认出,那人正是林万和,脖颈上有处深深的伤口,看上去确是一箭穿喉,不过伤口之外并无血迹,血迹全在口鼻之处,早已干涸,看样子已经死亡多时了。
    仵作把尸身弄出树洞,仔细查验了,说林万和昨天夜里就已被人所杀,死因却不是箭。凶手应该是习武之人,用双雷贯耳之招两拳同时击中太阳穴,口鼻出血,登时暴毙而死。那箭虽然伤在咽喉要害处,但却是死后弄上去的,所以并无血迹。仵作说,树洞狭小,仅可容身,无法施展拳脚,所以这里应该并非第一现场。
    朱子寿绕着槐树转了两圈,再要过火把,借着光亮探身仔细观察树洞内,果然有所发现:尸体下面,有一圈炭迹。杨师爷也注意到了,疑惑地问朱县令怎么想这些炭迹?
    朱县令弯腰探进树洞,捏起一块碎炭,沉吟了半晌,说凶手弄成“血箭穿喉”的样子,恐怕是临时起意,开始应该是想焚尸灭迹。距此不远,一定会有大堆的炭。杨师爷深以为然,遂命衙役在方圆百米内小心勘察。
    果然,没过多大功夫,有人在一个废弃窖洞中发现了一堆未烧过的白炭。杨成高举火把头前照亮,钻进窑洞察看现场,惊奇地闻到一股奇香。原来窑中白炭大都浸了猪油,猪油凝结,炭色晶莹如玉。白炭中,赫然插着一支折断了的箭杆。白成小心翼翼地拔下箭杆,回身递给朱子寿,朱子寿一眼看出,断痕正与羊皮书上的箭头吻合。
    朱县令走到洞深处,让杨师爷将火把举近些,从紧贴窖壁的一侧,发现了一个清晰的脚印,料是凶手无意间落下的。
    朱县令眉头紧蹙。凶手在何地杀的人?为什么要把尸体藏进六里坡的古槐中?还有,白炭浸猪油,恐怕不是为了让炭火更旺吧?
    杨师爷手摇折扇,说依他判断,凶手对林万和谋划已久,所以早就备下白炭。白炭浸猪油,应该是为了掩盖死者形状。有经验的仵作都知道炭油验伤,在焚烧尸体的地方覆以白炭,筛以白芝麻,油脂与渗与地下的尸油融合,既现死者被烧死前的形状。
    “如果我没猜错,凶手起初是想将林万和碎尸万段,然后用浸油白炭焚尸灭迹。没了尸骨,这就是一起无头悬案了。”杨师爷继续说,“至于为何到选在六里坡,就比较简单了。这里砖窖遍布,而弃窖无数,最好焚烧尸体,并且不会引起怀疑。据我所知,此地烧窑所用之炭都是用炭篓从城里炭行背进来的,炭篓足有半人多高,林万和病入膏肓,瘦骨嶙峋,装进炭篓轻而易举。”
    听了杨成一席话,朱子寿大为叹服,说:“倘真如此,此案已经有些眉目了。这些白炭至少有四篓之多,绝非一人一时可以运得进来。还有这只脚印,都值得追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