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芩导赤汤 (方源)姚清爱医疗验方《湖南中医杂志》1996;(1):16 (组成)黄芩15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败酱草15克祛寒湿中药,冬瓜仁15克,土茯苓15克,木通10克祛寒湿中药,竹叶6克,甘草5克,苡米30克,银花60克。 (用法)水煎服,昼服2剂,晚服1剂。每日3剂。另以银花100克煎汤代茶饮。加减:腹胀甚者加木香、枳壳;便血多者加地榆、槐花、丹皮。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凉血养阴。 (主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证见腹痛拒按、腹胀、便血呕吐,寒战高热,口苦而渴,肛门灼热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按语)本方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佐以凉血养阴。故必素体壮实,湿热之证。若为虚寒则不宜用此方。 二、桃红解毒承气汤 (方源)随建屏等医疗验方《中医杂志》1984;(9):47 (组成)大黄12克,川厚朴5-10克,枳实5-10克,桃仁5-10克,红花5-10克,木香5~10克,槟榔5-10克,赤芍10克,银花15-20克,连翘15~30克。随证加减。 (用法)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痛络。 (主治)急性坏死性肠炎。 (按语)"毒"、"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立法处方应立足于此,方中大黄、厚朴、枳实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与二花、连翘同用,清泄肠中之热毒;桃仁、红花、木香、赤芍、槟榔活血行气,祛瘀凉血。诸药同用,使毒能解热能清,瘀能行,则诸恙悉除。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