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接班人不行,太年轻,政治经验尤其不足。
所以轻信、大意。
所以输了。
满盘皆输。
一如吕后临死前的担忧,他们终于“为人所制”。
吕禄束手就擒,被砍。
吕嬃被“笞杀”。
吕产稍作抵抗,最后躲到郎中府工作人员的厕所里,被搜出,砍死。
老帅们大胜,诛诸吕。
然后对外宣布,什么“少帝”、“梁王”、“淮阳王”、“常山王”,他们血统都不对,都不姓刘,都是假的。
我们要高举高皇帝的伟大旗帜,继续前进。
好在刘邦从前打败一个军阀后,不但接管了他的部队和地盘,也接管了他的女人。
那女人也有些颜色,得了个机会后,也很会说话。
说什么“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
我梦到一条龙压在我身上。
刘邦就起兴了。
说好吧,那朕就帮帮你。
“吾为汝遂成之。”
就压上去了。
“一幸生男”,后来被刘邦派到北边,立为代王。
陈平就组织大家开会讨论,说拥立这个代王上位行不行?
会场嘈杂。
周勃说,他贤吗?
陈平笑了,贤不贤不知道,关键是他挺低调的,外戚方面也没什么势力,应该不会生事,找我们的麻烦。
进城也二十多年了,咱们这些老家伙还能折腾几天?
不生事,最重要。
周勃说,那行,够了,弟兄伙没啥说的,就听老陈的了。
于是就派人去北边做工作,请这位代王来做皇帝。
一开始,对方还不敢相信,既惊且疑,问左右,这事是不是个局啊?
天上掉下大位来,有这好事?
左右对曰,大王英明,这帮老头,都是跟高皇帝混的,“习兵,多谋诈”,是得防着点。
只有一个叫宋昌的干部说,不怕他们玩,您血统正确,胆子得大,咱们和他们各取所需。
宋昌劝文帝学他老子,关键时刻,要意豁如也。
这才敢来长安试一试。
一试,果然。
是一个旗帜高举、各取所需的局面。
事情就这样成了。
陈平最高兴。
他对周勃说,现在好了,终于拨乱反正了。
周勃就笑,说,对,对。
文帝当然也要论功行赏。
除了自己北边带过来的那批人,当然就是这帮老帅了。
文帝客气,说各位都是老前辈,都是跟着伟大的高祖定天下的,朕德薄,生也晚,未能经历那段峥嵘岁月,不方便评价各位的功劳,要不,还是你们自己相互评一评吧。
陈平一听,立刻意识到小看这位陛下了。
他水平不低。
要团结,不要分裂,陈平在心里默念了好几遍,然后就往前推周勃。
意思是,这一轮,周勃功第一。
不料周勃倒也义气,既认陈平也是自己人后,也不争了,连说不不,还是老陈第一。
文帝在等。
陈平就说,陛下请看,这就是老周的高风亮节。
文帝笑。
陈平坚持刀子优先,“愿以右丞相让勃”。
文帝说,好,那就依公等。
周勃大悦。
早知道革命好,没想到拨乱反正更好!不但封侯,而且拜相了,还是右丞相!
看谁再说老子粗。
平稳过度了。
陈平且乐无事。
老粗们喝酒时,都说这回君臣相得了。
陈平听了,也不说话。
有一天,中央开大会,文帝突然问周勃,现在全国一年要办多少个案子?
周勃说,不知道。
文帝又问,那现在全国一年钱粮如何?
周勃说,不清楚。
文帝笑。
周勃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汗出沾背。”
文帝就问陈平,陈平说,案子、钱粮这些事,问有关部门就好。
文帝说,什么有关部门?
陈平说,廷尉,治粟内史。
文帝就说,那你们这左右丞相干嘛呀?
陈平一笑,我们总而理之,帮着陛下管干部而已。
文帝说,喔。
文帝听懂了,陈平话里有话,是提醒他,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队伍上对波动很敏感,请注意平衡。
周勃没听懂,以为陈平耍了他。
散会后,就拉住陈平抱怨,说老陈你玩我?!
陈平忙笑,老周你这是什么话,谁玩你?谁敢玩你?
周勃说,刚才会上那些话,你也不早教教我!
“君独不素教我对!”
陈平又笑,老周啊,谁说右丞相的活儿好干啦?好干的话,我也想干!
别多想,别多想,真不是玩你。
陛下这不是刚上位没多久,在学着理政,了解情况嘛。
别多心,他也不是要针对你。
周勃说,真不是针对我?
陈平说,操,谁敢针对你,你帮着姓刘的定了两回天下。
没事,没事。 真没事。
周勃就嘿嘿。
当晚,他俩在陈平府上喝了顿酒,极酣,尽欢。
过了几天,周勃请求辞去右丞相一职,说自己真干不了。
于是,“陈平专为一丞相”。
文帝二年,陈平去世。
之后,周勃就渐渐感到事情在起变化。
不是“没事”,是有事。
不是“不是针对他”,就是在针对他。
当他一次次被文帝敲打,最后搞到下狱,体会了下有关部门的“狱吏之威”后,周勃终于明白了。
此一时,彼一时,他已经不敢抱怨文帝了。
周勃只好关起门来骂陈平,操,还说不是玩我,你玩大了......
操,你小子倒死得早,啥事没有......
操。
陈平当然不必管这些身后事了。
他晚年只是在回忆录中反复说,我是一个道家......
陈平的意思是,我很坦率了,你们听不懂,是你们的事。
“庶人不议斋“随笔,读史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