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出一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和尚的下联很经典

 一介书生五十后 2018-12-10

关于对联我想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联这种东西更是五忍不住无人不晓的那种。而且对联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普通老百姓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而且对联它的字里行间都是透露着作者的才华,言简意赅,应用广泛。文人墨客对这种东西喜爱甚佳。


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对联的事情,今天就给大家来举例两个。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这个人吧,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自然是文化水平要跟得上,虽然在刚刚打下江山的时候,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可是人家爱学习啊。

士别三日,既当刮目相待。朱元璋当时还颁布了法令就是满朝的文武官员必须在自己门口张贴对联。而且很多文武官员不仅照做了,有些人还请了一些文豪来创作。

我们知道朱元璋有着微服私访的习惯,当时他带了几个侍卫娶京城周边视察的时候,看见一个地主家门口没有贴上对联,朱元璋想天子脚下竟敢这样做。于是自己到地主家里去写一副对联,自己贴上去。很多人不理解朱元璋的晚年的一些对于自己制度的一些做法,却忽视了他早年时期对文化事业的贡献。


说完了朱元璋,我们今天再来讲一个关于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故事。苏轼虽然他的仕途有点坎坷,但是他在文学方面娶得的成就是比较高的。而且苏轼一直有一个好朋友叫做佛印和尚。

他们两个人就像兄弟一样,两个有时间还是互相调侃的。某一次佛印和尚和苏轼一起在田野边漫步的时候,佛印和尚是一个闲不住的家伙,看到牦牛在田野里吃草。


于是心生一对联:秃驴何在?东坡吃草。苏东坡听到后,也是捧腹大笑。之后当他们回到和尚的寺庙门前的时候,看见两三个木匠正在围绕者一个木头的小狗,正在雕刻,于是苏东坡也想考一考和尚。

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和尚听到之后,觉得这不是非常的难对。思索了一会便说: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苏轼夸赞和尚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