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秉绶 篆书《诗摹白傅》七言联

 百了无恨 2018-12-10
清 伊秉绶 篆书《诗摹白傅》七言联欣赏


清 伊秉绶 篆书诗摹白傅七言联 东方大观2015春拍 估价80万元

作品鉴赏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清代著名书家,曾师事“浓墨宰相”刘墉,用力于《郙阁颂》、《张迁碑》、《衡方碑》等汉隶名碑,据《留春草堂诗抄》可知,他对于《衡方碑》尤为情有独钟,曾先后临写多达上百遍。有意融先秦篆籀、汉魏砖瓦及颜体的博大气象于一炉。是以其虽涉及诸体但尤擅篆隶。

谙熟书法的人士皆知一人笔下或秀媚,或古拙,而难于汇二者于一炉,然伊秉绶在其隶书作品中却使二者呈现出了完美的结合。此篆书对联,透露出一股精秀古媚之气,虽是典型的秦代规整小篆,但有意融入了汉魏砖瓦中的写意意味,使得结体宽松自然,随性大方。同时,整体呈现出左高右低的态势,避免了秦小篆的板滞缺陷,结体更为活泼大气。

该对联是伊秉绶为“会川”所写,上联有一方文为“宴坐”的引首章,“宴坐”即佛家的日常功课“坐禅”,于此我们可知伊秉绶应该颇好佛法。落款处钤有一方“常思于物有济”,或许是发觉该章形制过小,无法压住整幅气势,于是又在其下续盖一方“默庵”,以平衡整体。

“会川”大兄或为金祖静(1736-1795),字会川,一字定涛,别号安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时官贵州按察使。好读书,老而弥笃,擅书法。

释文:诗摹白傅元和体,书学黄庭内景经。书为会川大兄雅属,默庵伊秉绶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