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dongaihuazang 2018-12-10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省优质课一等奖)

教学目标:1、缘景明情,通过对梦中之景的品读探寻诗人的内心世界。

2、领略诗仙傲岸独立、追求自由的气质精神及其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一、导入:以诗而被称为仙的只有李白,而最具仙风道骨的是他的山水风光大写意。他喜爱的山水往往不是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而是奇峰绝壑的大山、天外飞来的瀑布、白波九道的江河,他好像要登涉这些雄伟奇险的山川和天地星辰同呼吸,与天仙神灵共往来。(板书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文本研读

(一)品读第一段“梦前”部分。

1、天姥山居然让“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身未至而梦先游,它有何特点?诗人描写天姥山使用了哪些手法?

检查预习结果并明确:天姥山的特点:神秘、高大。手法:夸张、衬托、对比等。

2、天姥山仙气飘飘,高与天接,师生齐诵再次感受。

3、出示图片,问哪一座山是李白笔下的天姥山?

资料:明代王思任《天姥》节选:天姥(比之于天台),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 ……

简要解释:“魁父”意为“小山丘”,这段话大意是,天姥山和天台山相比很矮,只能算是儿孙辈的一个小山丘,不可能势拔五岳掩赤城

引导学生对比思考:李白笔下的天姥山完全是其内心主观想象所致,现实中没有哪一座山是李白笔下的天姥山。

(二)品读第二段“梦中”部分。

天姥山耸立天外,非与凡比,充满诱惑,令李白心驰神往。

1、师生齐诵第二段。

2、检查预习结果并明确:

梦境依照诗人行踪大致可划为四层:梦到剡溪——登临云梯——千岩万转——神仙洞府

梦中景象:静谧幽美——奇丽壮观——曲折迷离——森然恐怖——辉煌灿烂

3、品读梦境:梦中景瑰丽多姿,奇异变幻,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奇异变幻之景,可见李白怎样的情感?请就最有感触的句子谈一谈。(板书:景    奇异变幻)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发言人发言。要求:1、划出写景句,并有感情地诵读。2、讨论其蕴含的情感。

(板书学生得出的结论)

4、讨论疑难。在之前品读梦境的基础上,整合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小结过渡:诗人情感起伏变化,由喜而惊,由惊而叹,梦至高潮,戛然而止,“忽魂悸以魄动……烟霞”,这一声长嗟意味万千,这是一场美梦,还是噩梦,又或者是……请结合诗句及背景资料,表达你的看法。

小组讨论,发言人发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