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张衡传导学案》) 时宰相陈俊卿,闽人也,知掞之,赐同进士出身,守太学录。先是,学官养望自高,不与诸生接。掞之既就职,日进诸生教诲之,又增葺其舍,人人感励。掞之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颢、程颐,列于祀典,不报。复言“太学之教宜以德行经术为先,其次则通习世务。今乃专以空言取人”,又不报。遂丐去。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遗书陈俊卿责其不能救止,语其切。遂以迎亲请归,行数日,罢为台州教授。 掞之在朝不能半岁,既归,喟然叹曰:“上恩深厚如此,而吾学不足以感悟圣意。”乃日居艮斋,条理旧闻,以求其所未至。其居家,谨丧祭,重礼法。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每遇岁饥,为粥以食饥者。请官米以贷民,至冬取之以纳于仓。部使者素敬掞之,捐米千余斛假之,岁岁敛散如常,民赖以济。 与人交,嘉其善而救其失。后进以礼来者,苟有寸长,必汲汲推挽成就之。至或訾其近名,则蹙然曰:“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病革,母视之,不巾不见。以书召朱熹至,委以后事而诀。卒,年五十八。 【注】①将丧:护送灵枢。②掩:出其不意。③丐:请求。④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⑤希:迎合。⑥汲汲:一定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胡宪,与朱熹游 C.千里迎养,死葬如礼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拘汾于兵家所 B.①乃以布衣入见 C.①遂以迎亲请归 D.①委以后事而诀 1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幽微难明 A.从父有客于南者 B..师胡宪,与朱熹游 1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魏掞之正直的一组是 ①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 ③日进诸生教诲之 ⑤掞之累疏以谏,移疾杜门 A.①③⑥ 20.下列对原文有父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掞之参加礼部考试没有考中,后因其德行被征召入朝觐见皇上,他的建言受到皇上赞许,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B.魏掞之任职太学期间,改变先前学官陋习,亲自教诲学生,改善学舍条件,让学生深受感动和激励。 C.魏掞之主张太学应把培养学生德行和传授经学知识放在首位,所以请求朝廷把程颢、程颐列入从祀大典。 D.对于登门拜访的后学之士,即使略有才能,魏掞之也竭力举荐成就他,但也因此招致有些人的诋毁。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掞之以书责杰,长揖径归。(3分) (2)从父有客于南者,千里迎养,死葬如礼。(4分) (3)使人而避此嫌,为善之路绝矣。(3分) 参考答案 一、预习部分 (一)注音 属(zhǔ 篆(zhuàn) 骘(zhì (二)重点字词 1、少:年轻。善:擅长。属文:写文章。 3、因:连词,表顺承关系,译为“于是”。 4、于:比。尚:矜夸自大。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 5、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好:喜欢。交接;结交。 6、举,(被)推举。不行:没有去应荐。 8、时:当时。 10、乃:于是,就。拟:模仿。因:介词,通过。以:连词。 12、奇:认为……奇,形容词意动。累召:多次召请。应:接受。 13、巧:技巧、技艺。致:极,尽。于:对于。 15、特征:特地征召 17、遂乃:于是就。正:道理。 19、饰:装饰。以:用。之:的。 21、承:承接。之:它,代“铜丸”。 23、则:就。 26、验:检验,验证。以:用。事 28、尝:曾经。而:可是。咸:都。怪:感到奇怪。征:证据。 29、果:果然。 33、下车:官员初到任。治:整治。 35、称:称颂,赞扬。为:是 (三)解释句中通假字 (1)(“员”通“圆”) (四)请解释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词语。 1、举:推荐。 5、召:召请来授官。6、应:应职,接受官职。7、拜:任命,授给官职。8、迁:调动官职。 9、转:调动官职。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五)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从容,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2)不行,古:不去赴任。(3)特征,古:特地征召。 (4)周密,古: (六)词类活用 (1)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目:用眼睛示意,名词用作动词(5)震:动词用作名词,地震的地方(6)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看清楚 (七)总结句式特点: (1)介词结构后置 (6)状语后置 (八)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观:①观摩学习 因:①于是 乃:①才 制:①制作,构造 属zhǔ①连接 善:①好的 (九)句子翻译: 1.译文: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 2.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 3译文: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4.译文: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二.文本解读部分 (一)第一段(第1自然段):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1.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二是“无骄尚之情”。“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 2.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三.同步练习部分 1.D(“骸”读“hái 2.答案:D 3.D(“视事”指治事,任职。) 4.答案:D 5.答案:D 6..A(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B、C、D三项加点字都是通假字。) 7.答案:D 8.B(B项,均为“用”。A项,前者表范围,后者译为“在„„方面”;C项,前者为“征召”,后者译为“验证”;D项,前者表顺承,后者译为“根据”。) 9.答案:B 10.C(C项是宾语前置,其它三项均为状语后置。) 11.A(“雅”是平素,向来之意。) 12.C 13.B(A项,“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再一次;C项,“周密”古义为四周严密,今义为周到细致;D项,“方面”古义为方向,今义为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14.B(①说明张衡勤奋好学;②表现其文学才能;⑤表现其政治才能。) 15.答案: (1)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圆周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像个酒樽,外表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2)用已发生的情况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符合,真是灵验如神。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形。 16、B(等到) 17.D(D,表顺承;A,在/跟;B于是,就/却;C,用/来) 18.D(A,B,C名词作动词,D项与例句均为形容词作动词)。 19.B(②表明魏掞之不愿为官,③表明魏掞之亲力亲为,⑥表明魏掞之重礼法) 20.C(强加因果) 21.(1)魏掞之写信(用书信)斥责章杰,作长揖后径自回到家中。 (2)魏掞之有一个客居南方的叔父,他不远千里迎接奉养,叔父死后按(亲生父母的)礼节安葬他。 (3)假使人们如果回避这种嫌疑,做善事的途径就会断绝了。 参考译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