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象力与表达之间的鸿沟,你掉坑里了吗?

 昵称57021428 2018-12-10
画可来 2018-12-09 23:36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你在写文案、做活动策划、做宣传设计、做PPT报告等等需要媒介表达的东西时,你的boss只给你一句话——“发挥你的想象力”。然后,你捉襟见肘地坐在电脑前抓头挠耳。最后,你通宵达旦,涂涂改改终于定了稿,天一亮又迷糊着双眼回到公司交了差。结果是一顿咆哮劈头盖脸而来:

“你的想象力被吃了吗?”,瞬间,你又精神抖擞......

又或者:

当你想象力爆棚,能够天马行空、神游太虚的时候,你在yy着美好的未来、完美的商业计划、含金量十足的project、高大上的设计......

可当你想要表达出来,跟别人分享的时候,又不禁微恼:明明我的脑海里有着一副美好的画面,可就是再怎么琢磨,也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到了最后甚至相信这只是幻想而已,然后重新回归循规蹈矩的生活......

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我是觉得挺困惑的。当我要设计logo的时候,当我要做品牌包装的时候,当我要做营销推广的时候,我通常对着空白的画板发呆,从天马行空到无从下手。不胜感慨,原来读了十几年书,最遗憾的是那支荒废了十几年的画笔——哪怕心里烙印着再美好的画面,如果不能表达,那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童年时代,你会重修哪一种表达方式?我会选择绘画,我坚信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即使是在我们成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很多东西是无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就更别呈论是语言匮乏的儿童了。

但是儿童却有一种近乎本能的表达方式——绘画,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儿童画都是带有叙述性的,表达的故事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而画面形式则有着无边界的想象力(通常是大人们眼中的“鬼画符”),充满童真又不乏艺术感。

儿童在想象力与表达之间的转换上,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是因为他们不受现实文化的限制,敢想敢画。

历史上不少视觉艺术大咖,毕生都追求像个孩子一样去绘画,如著名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都是以孩子的眼光(想象力)去从事自己的创作。前者成了西方20世纪最具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后者的子恺漫画自成一系并开创了我国漫画的先河。

我每一次回过头来看《小王子》,都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以为自己懂了,可事实上还是不太懂,也许是深深植根于成人的固化思维之中,已经再难进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里。每每想像个孩子一样去创作,可总是会被“现实世界”横插一杠,被想象力的世界所排挤,创作出来的东西即使能让人耳目一新,却也远远说不上震撼。这就是没法真正读懂《小王子》的无奈吧!

长大后,我们想要再以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并不容易,但只要长期以往多想多动手,相信无论我们从事哪一行,或是正在做的某一件事都能够推陈出新,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好作品。

从事教育行业,让我对想象力与表达之间的平衡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一直在思考,除了正规学校教育,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不要埋没孩子的想象力,能够把想象中的东西具象化地表达出来。知识技术技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掌握,可想象力是个不可定义无迹可寻的领域啊,掌握好了将毕生受用。

我一直都坚信,会有我值得坚持一生的教育事业,我心目中教育该有的模样呐!

到画可来,表达不在画下!

To DrawLai,express yourself!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