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节里的“吃客”

 青岛田骏 2018-12-11

    前些年我曾写过一篇《腊八节的时空结构》,简要描述了农历春节是从“腊八节”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时间跨度为36或37天,而不是从腊月三十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就结束了。这一个多月,实际上演变成漫长的“吃节”。

    对民俗节日时间的定位,我们不能把历书或挂历上标示的那个时间,而这个时间是前期大量准备的节日高潮,高潮过去后,还有一个比较高潮的“平台期”。从正月初一到初五还处在“吃”和玩的狂欢,初五叫做过“五日”,故乡还是吃饺子,初十叫做“过十日”,还是吃上顿美食。此后,春节的余波还在持续着,到今天正月十五又掀起一个小高潮----元宵节,家家户户吃元宵,反正就是变着法儿吃。如果我们把中国民俗节例数一下,再看看它的“本质”就是吃。正如我国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所言:
   “在中国,一切动机良善的事物,最终都会扭曲变形,正如我过去曾经预言的那样,春节已经沦为美食节,元宵节沦为汤圆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而中秋节则蜕化为月饼节。在所谓“亲情经济”的浪潮中,母亲节一方面转型为“洗脚节”或“磕头节”,同时也被强大的市场之手弄成了鲜花节或蛋糕节。似乎没有什么节日能摆脱这种庸俗化的厄运。”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段半月时间,农民不上岗,农贸市场不开业,串门走亲戚、观看文艺节目,除此以外就变着法儿吃。过去,农工大众穷的揭不开锅,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煮上一锅白菜粉条就是被升华为吃的节日,每个人脸上也是喜气洋洋。现在食品丰富了,不用过节也吃鸡鱼蛋肉,但还是一个劲的吃,看看那些走路歪斜的醉汉,马路边经常看到呕吐的一堆一堆的。即便是顿顿美酒佳肴,也是吃不够、喝不够,如果再把春节延伸半月,肯定也还是吃和喝。我曾说过:通过延长节日时间,把胃肠塞得满满的,这是一个因长期饥饿的民族,在祖先的基因的被镌刻上好吃的信号,它时时被激活着,不厌其烦的大吃大喝,并乐此不彼。只不过是对先辈们胃肠极度亏欠---由他们的后人实现最大限度的弥补........。
    于是一个个农历节实际上就被转换为“吃节”,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吃以外的生活形式?有一些,比如看看小戏,孩子给先辈们磕头,好的年景还穿的花花绿绿,除了看小戏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外,其他的还是借助肢体语言和外在包装与吃合为一体。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从“腊八节”至“除夕”叫做“忙年”,购买过春节的食物,扫屋灰,杀猪宰羊、蒸年糕、做豆腐,炸鱼炸肉,贴春联.......,几乎所有劳作都是为了从除夕夜到正月十五的吃。也不说没有一点精神文化生活,除了以上提到的看小戏,还有那些上了年纪的“皱纹”们叼着旱烟袋给孩子们讲“三国”、“水浒”英雄,尤其是讲“聊斋”恶鬼狐仙,把孩子们吓得毛骨悚然;也有一个私塾先生专讲“二十四孝”,那些绘声绘色“卧冰求鲤”或“郭巨埋儿”图像也把孩子们吓得头皮发麻.......。还有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前故乡村子大街南墙根下晒太阳的村民们,有的嬉笑着,小伙与姑娘打情骂捎着,年纪大的默默的抽着旱烟袋,作思索状,还有的回忆起某年除夕夜的醉酒、正月初二走亲戚的大醉或啃鸡腿那段幸福快乐瞬间........。
    正月十五,把持续一个多月的节日划上一个句号,这是一段从腊八粥、中经饺子,最后到元宵的盛大“吃节”,够长吧?当一个个白色的“汤圆”在开水中翻滚,也像一个个白色的“句号”,向这段漫长的节日告别。在这历时30多天的时间里,从最早的“腊八粥”把每个“食客”的肚子灌得滚圆,这是以喝粥为起点,开始了聚集吃的能量,此后,再节俭的家庭也不再继续着吝啬,一年里对最好吃的东西开始了搜集,把平时吃糠咽菜紧缩的肚子开始放开,饲养的猪羊鸡鸭都做了“刀下鬼”,平时吃不到的豆腐年糕之类也出现在年关前后的饭桌。那些年为什么对过年充满着期盼和激动?就是为了这一顿顿美食在准备、在等待,过去没有除夕夜的“年夜饭”,吃上顿饺子就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炖白菜中出现粉丝和几片肉就是顶尖的美食,尤其是肉片在嘴里嚼动就是一种充分的味觉快感、顶尖的享受,在正月初一的早餐水饺和中午的那点肉食就达到幸福快乐的顶峰,但人们又担心从这个顶峰上急速滑落,总想把滑落的速度降下来,就只能制造出“过五日”的又一顿水饺;那时吃上一顿饺子相当困难,就只有再把下一顿水饺又延长五日,加上除夕夜三次水饺可能有些重复,又把正月初十后的五天----也就是今天的正月十五改换成元宵,这是一个外皮粘滑、内馅甘甜的节日“句号”型食品,春节的余波逐渐消失在正月十五以后,但当下还是结水成冰的早春季节。
     前些年我的父母已经故去,以后的“除夕夜”就在岳父母家度过,四个内兄内弟再加上媳妇和其他家人,足足有十七八口,两张大饭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烹调方式很简单:就是把酱卤的猪下货---肚子、口条、猪蹄......切成大片;把炸鱼、烧鱼、大虾、鸡爪、鸡胗、牛腩......盛满大盘;把牛肉、羊肉红烧的土豆、山药盛满最大的汤盘,每个人一群男女老少贪婪的大吃着、急速的嚼动着,并且一边灌着啤酒喝其他饮料,尤其是我那个老岳父,他已经89岁的高龄,就坐在我身边。我注意到他是年龄最大的,也是吃得最多的。我不明白这个年龄的胃口还那么好,啃完了一块鸡翅中,接着又是一大块猪蹄,猪蹄很快啃完了,又去“扫荡”那些猪肚和猪口条......,尽管他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但这种临危不惧的牺牲精神使我暗暗敬佩着,什么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这一顿的下一步就是到医院去扎吊瓶了。
     还注意到:这大群“吃客”十有八九都是大胖子,年纪大胖,年轻的也赶了上来,像父母一样的胖。在饭厅大吊灯光辉的照耀下,每个人的脸就像被吹起的红白色气球,光滑滑还泛着程度不同的红光,就是年纪大也没有一丝皱纹,筷子就是手指的延长,很熟练的从大盘中把一块块鸡鱼蛋肉送入口中。尽管也有偶尔抱怨声:我的血压和血糖很高了,吃这些东西没好处......。但是在疾病与口福的选择中还是坚决选择了后者。在此,我始终不明白:平日里吃这类食品已经不少了,为什么还如此贪婪?英国人罗素对吃曾说过:
      “现在当我们看见一个喜爱食物之人时,虽然大家可能有点看不起,但不会过分责备他。在那些从来没有经受过生活困难的人们当中,很少有人对食物过于着迷,因为他们中间大多数人饭前饭后都有其他东西吃。然而,那信仰禁欲主义哲学的人,却只有很少东西吃,因为他们就为宴会的幻想和携带甘果的魔鬼的美梦所迷.......”
    仔细观察“吃客”,食欲上超长旺盛、并且是越吃越旺、又越旺越吃的第一线实践者。我猜想:其中的年纪大的,可能是在婴儿、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经过了漫长野菜、树叶那种糠菜半年粮的而穷苦日子,他们的身体都因这种极度贫苦而没有得到完全发育,大部分个头都不高。后半生里鱼肉逐渐上桌,这些散发着芳香味的食品就是心目中品尝、嚼动的顶尖美食,当然他们也决心以这些丰盛的鱼肉把过去闻不到和看不到鱼肉的亏欠彻底挽回来,因为亏欠的太多,就越在晚年拼命的狼吞虎咽以图补救;但是肉体早年的输入太少的瘦弱之躯能否承载当今的大鱼大肉?更况且年老后新陈代谢的放慢只能使脂肪大量堆积,臃肿的脂肪把生命围困或淹没在那一团团超长发育的肌肉组织。我多次看到,当某个商场搞什么“优惠活动”时,这些年老又臃肿的老太婆拎着袋子提着篮子在马路上就像急速移动的“皮球”----吃得那么胖了,还没有忘记去继续抢购这些催胖的食品。
    除夕夜饭桌上的年青一代,他们大多数出生在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幸运的躲过了那类饥荒,生长在一个能够吃饱肚子的年代,还由于是独生子女,受到格外娇惯,至少他们的家长把当时最好吃的食品省出来喂养了孩子,于是肥沃土壤里的独苗生长的格外健壮,其身高普遍比起父母高出几十公分。这类“后生”的职业又多是“电脑族”,无需伤筋动骨的劳作,吃下的脂肪、高糖肠胃无法运化,也都是胖胖的,虽长期也是大鱼大肉,但是却没有厌恶这种长期重复性的饮食,这可能是父母早年长期饥饿的基因毫无保留的遗传给了他们,食欲也是很旺盛的。
   而我,虽进入老年,但却是饭桌上最瘦的人,这是因为在十几年前戒掉了鸡鱼蛋肉、烟酒糖茶,长期的粗粮素菜,使肉体输入输出保持基本平衡,原来的高血压、高血糖、脂肪肝早已消失,玉米窝窝头和菜叶小豆腐吃了十几个春秋,随着皱纹白发的不断增添,更坚定了坚决素食主义者的决心,看到年夜饭桌上的那些肉食,尤其是那几大盘鸡爪、猪蹄,犹如那些可怜生命的尸体,无数被饲养、被猎杀的生命就被人类一个个吃掉了,甚至为人类贡献一辈子的老黄牛也被狠毒的杀掉,看到过老黄牛被屠杀前的他的眼睛里的泪水吗?回想起来我的心里很痛。但是他们竟没有一点悲痛、一点怜悯、一点善良。人类就是如此暴虐,以吃掉其他生命为荣,以残杀其他生命为乐,人类是其他生命的死敌,但目前还没有其他物种制止人类的这种疯狂,也许上帝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对亚当夏娃的子孙进行惩戒.......>
     这个大吃特吃的民族,把每一个月份的民俗节都设定为名副其实的“吃节”,今天的正月十五吃完了元宵,再过十几天就是农历二月初二,万岁皇爷示范的春耕伊始,故乡农村吃一种叫做“面棋子炒黄豆”的食品。以后每月的清明节、端午节、六月六、中元节、中秋节、祭祖的十月初一,直到“腊八节”,除了农历十一月没有节日外,在11个农历节日里,人们就是变着花样吃,这种对吃的钟情与迷恋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正因为这种疯狂中的不断升温,那些黑心的饭店老板才制造出了青岛市的“天价虾”和哈尔滨的“天价鱼”,后者就发生在今年春节的正月初二。黑店主不惜冒着重罚的代价是为了钞票,被重罚是咎由自取。从另一个视角的“天价”而言,却是阻止食客们大吃生命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如果把那些猪羊鹅鸭的血肉之躯价格成倍膨胀为“天价”,也许就能够挽救大量的鲜活生命,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人类以外的生命也不能被滥杀,他们也有生存的权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