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节日食品

 小袤 2011-03-10

中华节日食品

 

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自诞生起便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除了发挥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作用外,传统节日也成为维系华人世界的文化纽带。制作、品尝和赠送相应的节日食品也成为华人庆祝节日的独特方式之一。

 

腊八节的腊八粥

 

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又叫佛成道节或佛浴节,为佛教传统节日。传说这一天是释迦牟尼得道成佛之日,要焚香礼佛,钟鼓齐鸣,熬粥供佛。人们用五谷杂粮、干果熬煮成腊八粥,在腊八节早上食用。熬制腊八粥的原料至少为八样。一般有大米、小米、糯米、大麦、小麦米、薏仁米、红豆、绿豆、芸豆、莲子、白果、花生仁、桂圆、杏仁、瓜子仁、葡萄干、红枣、栗子、果脯等。此外,在民间还有咸腊八粥,荤腊八粥等多种制法。北方的人们这一天里除了喝腊八粥之外,还要祭祀祖先,期盼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腊八节期间,人们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开始制办新年的各种食品,做腊八醋,泡腊八蒜,做腊肉、腊鸭、腊鱼等食物。

 

 

中华节日食品之灶王节的糖瓜粘

 

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自诞生起便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除了发挥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作用外,传统节日也成为维系华人世界的文化纽带。制作、品尝和赠送相应的节日食品也成为华人庆祝节日的独特方式之一。

 

腊月二十三,灶王升天糖瓜粘

 

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为灶王节,又叫送灶节或送神节,是道教的传统节日,也是古代祭祀灶君的节日,俗称小年。传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这一天,司灶的灶君要升天朝见玉皇大帝,禀奏人间善恶之事。人们都希望他隐恶扬善,上天言好事,下凡保平安。所以,人们为灶君送行,要用麦芽糖做的糖瓜、糖饼来堵住他的嘴,不让他乱说人间坏话。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灶王节是冬季中最为寒冷的日子,人们通过温性的麦芽糖来达到驱除寒冷的目的,同时甜食也为孩子们带来喜迎新年的欢乐时光。

 

在春节前,人们炖肉,作各种主食,蒸白面馒头、寿桃、枣饼塔糕,蒸、炸黍面年糕,小米面摊炉果等等,以方便正月里食用。

 

 

中华春节食品之饺子和年糕

 

农历十二月三十,俗称大年夜,是一年之中旧岁将尽的最后时刻,除夕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驱邪求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之时,象征着家庭团聚的团圆饭、年饭就呈上来了:喜欢面食的北方人习惯包饺子,喜欢米食的南方人习惯做汤圆。在北京还讲究吃更年的饺子。饺子的得名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是因为新年和旧年交于子时,于是这种像元宝的食品就叫做交子,人们在午夜的钟声刚刚敲响之时开始吃饺子,迎接新春的来临。

新年的时候,以产米为主的南方还流行吃年糕,用糯米压制而成的食品。食用时可以炸,可以煮,也可以炒。年糕还寓意年年高,是一种吉祥食品,因此也是节日的馈赠礼品。

年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

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高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米面糕的过程。公元6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反,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核桃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

将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xié)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

 

中华节日食品之元宵和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或灯节,人们习惯吃用糯米粉制作的元宵(汤圆)元宵是中国北方人的叫法,在南方,人们则称之为汤圆、“水圆”、汤团、醪糟等,而且在制作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上也有所不同,口味自然也不尽相同。元宵是放好馅料后手工摇制,其使用的糯米粉是将糯米泡后再用石碾子磨制。由于用的是湿粉,馅料是硬的,常常加入各种果料,所以吃起来有咬劲。与之相比,汤圆是用水磨干粉包制,非常细腻,糯米粉包制时能放入更多的油脂,馅料也不会出现大的颗粒果料,其特点是口感软滑细腻。

元宵最初起源于宋朝。宋人陈元靓写的《岁时广记》称汤圆为“元子”,《乾淳水时记》称它为“乳糖元子”,《大明一统赋》称之为“糖元”,《武林旧事》称之为“团子”。各地制作的种种元宵,蕊然风味各异,但都具有团员的寓意和象征,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们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因为“元”和“袁”、“宵”和“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袁世凯垮台后,各地又恢复了元宵名称。

 

中华节日食品之春饼

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15度,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时,万物复苏,嫩葱先出,大葱冒出的嫩芽,清香脆嫩,人们尝鲜,也有咬春的意思。立春时节裹着葱、菠菜等吃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也是在催促提醒人们,要抓紧农时,莫误大好春光。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春饼又叫荷叶饼、薄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它的材料简单,制作方便,口感柔韧耐嚼,吃法也有很多种,卷包配菜、作为主食单吃、炒饼都可以。

农历二月初二中和节,在古代是祭春龙的节日。节日食物主要有龙须面、春饼(龙鳞饼)、炸春卷、炸春段、炸糕、太阳糕和五蔬盘,人们往往习惯配食黄豆酱、面酱、葱、蒜等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