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三伏天是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叫做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个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10天),随后季节变化开始进入秋季。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
饮食文化:素食主义知多少。素食主义(vegetarianism)是一种有关饮食的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被称为素食主义者(vegetarian)。素食主义的多样性。(1)纯素食主义(Veganism)或严守素食主义,俗称“吃全素”。这不是传统的素食主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1)弹性素食主义(Flexitarianism):这类的人主要是以素食为主,偶尔会食用肉类...
饮食文化:一日三餐的由来。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一日三餐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
他说:"用糖色和沙子混合,将变成黑色的沙子和栗子混合炒,一是使栗子受热均匀,二是使栗子中的糖份不容易损失。板栗又叫栗子,有补肾强精的作用。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淀粉,因此要是吃了不少板栗,那要记得减少部分主食。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刚才给大家介绍板栗中含大量的胡萝卜素,其实鲜枣中也富含大量的胡...
火、饮食文化与烹饪火候。古人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温酒炙肉做菜用的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gāi)火 (麻荄火:用麻根燃烧的火),气味各自不同,清代的《调鼎集·火》中,就列举种种火配以种种食物烹制:“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八木者:松木难瘥(瘥:疫病,意思是:用松木之火,得病难愈),柏火伤神多汗,桑火...
中国四大名醋与“梅浆酸醷”与“吃醋”传说。四川阆中“保宁醋”有近400年历史 , 是惟一的药醋,素有“东方魔醋”之称,1915年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与国酒茅台一并获得金奖,从而奠定了其在中国四大名醋中的地位。而醋字是在汉代才有的,早期的醋叫做“酢”(cu又读zuo,从醋解),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酢的做法,中有...
施用味精有学问。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味精,即谷氨酸钠会有一部分变为对人体有害的焦谷氨酸钠。不过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对人体影响甚微。即使如此,还是应当注意,既然味精很容易溶于水,就没有必要高温施用。二是要注意存放环境,因为在碱性环境中,味精...
火与饮食文化和烹饪火候。古人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温酒炙肉做菜用的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gāi)火 (麻荄火:用麻根燃烧的火),气味各自不同,清代的《调鼎集.火》中,就列举种种火配以种种食物烹制:"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八木者:松木难瘥(瘥:疫病,意思是:用松木之火,得病难愈),柏火伤神多汗,桑火...
古代先人衣食住行之住。至殷商时期,已有土室,即为半地穴住宅,穴居和半穴居方式,后世还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直至今天,黄土高原仍有不少乡村习惯于窑洞。住宅:是日常居住的地方,并指人居住的整个范围,不光指人们居住的房屋,还包括房屋前后左右的地方。早期贵族住宅有堂有室,称为堂室布局。室侧重于房屋内部,只是整所住宅的一个居住单...
火与烹饪火候和饮食文化。古人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温酒炙肉做菜用的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gāi)火 (麻荄火:用麻根燃烧的火),气味各自不同,清代的《调鼎集.火》中,就列举种种火配以种种食物烹制:"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八木者:松木难瘥(瘥:疫病,意思是:用松木之火,得病难愈),柏火伤神多汗,桑火...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