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雪”节气----一个意义多元的价值符号

 青岛田骏 2018-12-11

      -----与大家欣赏几首“雪花诗”       

    ----今日大雪不见雪,临近冬至日日寒;

    记忆里,上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是丰水年代,不但夏秋的雨量很大,冬季下雪也特别多,有时清早起床后,开门向外推的时候推不动了,透过门缝才看到一夜大雪足有三四十厘米厚,有时甚至半米多厚。那时特别冷,像这样的大雪七八天都不能融化,那时对冬天的突出印象就是一个白色的世界。
    冬日的大雪是上帝赐给百姓的礼物,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我总是怀着喜悦的心情观赏着这飞飞扬扬的雪花,尤其是在此时故乡的农民们,围坐在火炉旁,观看着、喜悦着,赞叹着----明年是个大丰收年景啊!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春联上总少不了“瑞雪兆丰年”这几个大字。如果是大雪停歇时候的中午,家家户户房檐都垂下那种几十公分的冰凌锥,锥尖的水滴声还是令我心驰神往。前几年我曾写过春节物景的顺口溜:
     蛇年农家春意浓,爆竹烟花大灯笼。 鸡犬声里炊烟起,松柏绿竹春联红。
    风吹寒枝霜雪落,屋檐冰凌滴水声。 苍龙已去灵蛇到,夜连双岁在五更。”

     这里的雪既是一个预兆丰风年的信息,他直接关涉农民的饭碗;也是一个审美符号,面对这个“白色世界”心中有说不出的那种美的愉悦。有了雪也成为孩子们娱乐项目,堆雪人、打雪仗。但是遗憾的是,很多年不见如此大雪了,即便是偶尔飘扬的几片雪花,刚落地就无影无踪了。
     雪----一种自然生成,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符号,其次是审美符号,就前者而言,价值又是多元的。在此,我们通过雪看一看人类是怎样借助一个自然物,将意义价值赋予雪花,从而构造出多种生活场景。我这里说的是,当人类生存过程,面对一个自然对象时,是怎样、又是为什么将意志、情感投身这个对象,使对象转化为价值的?
    人类感情的抒发,行为的意志、目的的实现等,他必须借助某个对象为载体,而这个对象又必须在很多自然物或人造物中进行精心选取,如果不存在这些具备载体性的对象,无论抒发或实现就遭遇到“无所依”的困难。作为自然物的雪花,为什么比起其他自然物更具价值?这是因为一方面受气温限制,他只能出现在冬天温度很低的季节,而温度低决定着人类生存过程面临的一些困难,困难又是生存过程的逆境。在逆境中的生存必须战胜逆境,而逆境又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自然物像表征:大风、暴雨、炎热、严寒,前二者是具象的,后两者是被抽象的,但雪花与风雨相比他出现的几率要小得多,但又对生存考验严重得多,借助雪花表达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酷性,自然就更具意义。所以,雪花的第一个价值符号:象征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酷性。
   生存过程所遭遇的困境严酷性是多方面的,饥寒交迫、战争疾病。它们把生存质量降到最低,如果作为一种理性的表达,可以详细描述、可以判断推理,但是这一些往往不能激发读者的吸引力和强烈情感。但如果把这些遭遇的苦难,先设置一个自然界对象,严寒冰雪、酷热的40度等等,把抽象还原为具象,读者就会产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它的渲染力、真实性就被极大的突出出来,像刘长卿写的那首七言绝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夜归”不就是一个普天下劳动大众生存过程的一幅幅场景吗?那“天寒白屋”外,那些歪斜的脚印,不就是即便是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这些贫穷者还要外出劳作、艰难谋生吗?正是借用了风雪这个贫苦的自然背景,才有了“天寒白屋”,还有了“风雪夜归”,才有了简陋的“柴门”,最后才构造出了“贫”。在这里我们看到:雪是人类生存的异己力量。
     在这里雪不但是象征生存的严酷性,还是意义相近的压迫力量。陈毅的那首七言绝句就是“雪对"青松”的压制: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第一句就是雪对青松的“压”,暗指那种强大的又是邪恶的势力对人类生活的压迫,后几句就是抗争,就是在抗争中的胜利,所以-----
    雪的第二个符号意义是人类在生存严酷环境中的抗争与战胜。既然雪作为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异化力量,当然就构成了对生存的威胁,在现实生活实践过程中,就屡屡出现过抗雪救灾的行为,其中还有不少创造出“抗雪”的壮举。也有很多不少文学艺术作品就描述、歌颂“抗雪”的胜利。其中,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主人公那种你冒着大雪或者在深雪中跋涉的情形着实令人感动。几十年前我国媒体也报道过《草原小姐妹》中的两个女孩与暴雪奋勇搏斗保护羊群的事故。前些日子看过一个影视作品,好像是一个在风雪中流落在荒漠中的男人在极度严寒下进入了一个蒙古包,与蒙古包里的一位女人在风雪狼嚎中都风雪战野狼的故事,这里的“风雪”与“野狼”都是象征威胁人类生存的异己力量。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大雪,就是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灾害,大雪堵塞道路,大雪压塌蔬菜大棚,压塌不够坚实的房子,但是,即使雪灾再严重,在作为一个自然灾害符号面前,都是以劳动者的坚强抗争并取得胜利而告终。
    既然是作为一个自然灾害符号,但人类战胜这类灾害的能力实在有限,如果一个城市接连下上几天几夜大雪,即便是再先进的交通工具,即便抗雪灾能力再翻几倍,仍然是无能为力。甚至一场不是很大的降雪,像青岛市区的交通也会陷入瘫痪。那就更别说像地震、大洪水、冰雹这样更具破坏力的自然力量。我的意思是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永远要谦虚,不能动不动就要让高山让路,移山填海什么的。
    不过,在当今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丰水年代早已过去,就山东省而言,每年冬季除了烟台和威海还能见到大雪外,其他的都是那种干燥的西北风,裹卷着滚滚黄尘从黄土高原直奔而下,我想,宁愿遭受几十年不遇的那种大雪,即使交通堵塞几天,也需要丰沛的雪水滋润成年干渴的龟裂的大地,雪花也许越来越少了?
   第三,大雪还是审美符号,成为人类在严冬里不可或缺的审美客体。人类生活不光是要吃饱喝足,如果是那样也就只能算作是动物本能的追求。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是,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实现小康后,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把雪作为审美意象欣赏歌颂的占有很大比重。一年四节,各有各的审美物象,小时候房子里挂着“四季图”,每一幅配有一句诗词:
        春季梅花迎春放,夏季荷花开满堂,秋季菊花开前阳,冬季腊梅挂雪霜。
         如果冬季没有大雪,那么这个冬日就显得很单调、荒疏----不像冬天的样子。
    我注意到,中国文学宝藏中有很多诗词都是以雪霜作为审美对象,即便像以上陈毅那首“咏松诗”把大雪作为一个象征压迫的文学符号,在对物象直观层面仍具有审美意义。白雪---青松,一白一青,极具审美张力。年轻教书时,在书店购买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几次搬家找不到了,但我当时把这本书内100多首诗词都背诵下来,直到现在还能记住不少,其他这方面咏雪的诗词也记住一些,与网友们一起欣赏: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个冬日场景令人心驰神往,我也在故乡居室内的火炉上温上老黄酒,吃着炸花生米慢酌慢饮,别有一番风味;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是白居易老先生咏雪诗最好的一首,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家喻户晓,无需解释。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   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其中的“嫌”字和前面的“惊”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嫌”字更胜,它将白雪写活了,赋予了“白雪”人一样的感情,使得整首诗的意境瞬间升华!
    这首诗表达出诗人一种急切和按耐不住的欣喜的心情从新年到二月,未有芳华到见草芽,白雪仍然嫌春色(时节)太晚 ,直接写出了诗人的迫不及待!
     还有很多,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毛主席写的这几首咏雪诗很不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