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东旧忆:杨靖宇率抗联进驻安东北部山区经过

 安东老王 2018-12-11
  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织部分。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3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应忘记东北抗联和东北义勇军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
杨靖宇率抗联进驻安东北部山区经过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东北抗日民主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即“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根据这一指示要求,满洲省委遂决定扩大党独立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到1933年底,在中共直接领导下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1934年2月,为避开日伪军对吉林磐石游击区的大讨伐,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决定向桓仁、宽甸、本溪和凤城挺进,以便在辽东山区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7月,独立师师长杨靖宇率部到达宽甸双山子区四平村一带勘察地形,侦察敌情,了解民情,并决定在这里建立抗日游击活动基地。是年11月,在南满党的第一次大会上,通过决议正式建立中共南满特委,同时决定在独立师的基础上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朴翰宗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一军下辖两个师,其中,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李红光,副师长韩浩,政治部主任程斌。一军组建不久,其军部和一师主力便挺进宽甸,建立了宽北抗日游击根据地。1935年6月,一军一师政治部主任程斌(后任一师师长)率部攻打凤北赛马集,随后队伍开进蒲石河沟。这里山多林密、地势险要,利于开展游击斗争,一师便在此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

  1936年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以抗日联军第一至第六军军长的名义和汤原、海伦两支游击队共同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该宣言发表后,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陆续改编成东北抗日联军的各军。其中,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到1936年春夏之际,宽北、凤北便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抗日游击根据地。

在宽北和凤北建立群众组织
杨靖宇率抗联进驻安东北部山区经过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杨宇指挥部遗址的正面,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山区

  1934年,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军挺进宽北、凤北后,即深入村落,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救国斗争,并帮助群众成立了反日会、自卫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从而加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设。
  成立反日会。反日会是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反满抗日,为抗日部队筹集给养,侦察敌情,传送情报,护理伤员。1935年7月,根据南满特委的指示和反日会章程,杨靖宇率警卫连百余人,在宽甸青山沟乡绿豆营子村召集群众会议,建立起全县第一个反日会组织,王连文任会长。接着,抗联一师又在绿豆营子西沟、东沟、弯沟和双山子的大茨沟、天桥沟、灌水三台子和凤城县梨树甸子附近的顾家堡子、四道沟等地相继成立了反日会,吸收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为会员。

  这些反日会成立后做了大量工作。仅绿豆营子村反日会就在很短时间内为抗联筹集了8500多公斤粮食,并为抗联做了200多双军鞋,缝制了300多套军衣,给抗联送情报带路100多次,送20多名青年参加了抗联部队,还协助抗联惩治了3个汉奸。1937年3月,日军将宽北8名反日会会长捕去杀害,反日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建立自卫队。抗联一军挺进宽凤北部后,就着手建立了一批农民自卫队、青年自卫队和红军自卫队。1936年初,抗联一师在凤城蒲石河成立了红军自卫队第三分队,吸收队员20多人。当地农民老邓家哥六个都报名参加了自卫队,邓义有被任命为第三分队长,邓义福任干事。同年春,一师在宽甸天桥沟成立青年自卫队,下设两个班。7月,抗联某部三营八班班长王德贵和部分战士在绿豆营子养伤期间组织起红军自卫队,并很快发展到60多人。

  自卫队是民众的反日武装组织,是抗联的后备队和助手。宽北凤北自卫队成立后,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捉杀走狗,破坏敌人交通,配合抗联破坏敌军讨伐,保卫游击区等;二是保护群众,帮助群众搞好减租抗税斗争等;三是筹粮捐款,供给军需。此外,还配合抗联组织群众,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支援抗日救国的道理,动员青年参加抗联。
组织儿童团。为了充分发挥儿童在反日斗争中的作用,抗联还在绿豆营子和天桥沟等抗日游击根据地里成立了儿童团。绿豆营子儿童团是1936年6月由一师某部孙连长在北沟建立的,共有15名儿童,王元令为儿童团团长。天桥沟儿童团则是由一师师长程斌在1936年春建立的,共有儿童团10余名。儿童团给抗联站岗放哨、送信送药,有时起到了大人起不到的作用。

建立四平乡政府
杨靖宇率抗联进驻安东北部山区经过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四平乡政府所在地

  1935年2月29日,中共满洲省委在给南满特委的信中指示:“目前特委最中心的任务是真正把新开辟的游击区域,从组织上与实际上巩固起来,以人民政府的纲领为群众运动的中心,立即开始建立南满特区政府准备工作。”据此,南满特委于8月1日发表宣言,指出,“建立自己选举的民众政府”,“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5年12月29日,一师师长程斌率部进入宽北双山子区四平村天桥沟方家隈子,按照满洲省委和南满特委的要求,他们在这里召开群众会议,经过酝酿,群众民主推举宋言诠为主席,宋凯为组织委员,隋明光为宣传委员,于国华为给养委员,张振有为情报委员,张小五为武装委员,正式组成四平乡政府。一师师长程斌当场向张政府主席、委员们颁发了委任状。会后,又吸收了何成山、刘开兴、孙希海等10多人为乡政府工作人员。

  四平乡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日伪统治的腹地建立的红色政权,也是党在丹东地区最早建立起来的人民政权组织。四平乡政府建立后,积极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群众筹集军粮,侦察敌情,传送情报,护理抗联伤员,向抗联部队输送兵员,掩护抗联,支援抗联作战,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仅1936年春秋两季,就为抗联筹集了近150石军粮,送百余头猪、羊、牛慰劳抗联指战员。此外,乡政府还发动妇女为部队做鞋和棉衣。在政府的宣传动员下,除有20多名青年先后参加抗联外,这一带的群众还经常给抗联购买胶鞋、食盐等物资。由于军民联系密切,共同抗日,抗联在这里打了许多胜仗。

  在四平乡政府的努力工作下,宽北地区群众抗日意识格外强烈,群众性抗日救国斗争日趋高涨。对此,日伪当局极为惊恐。1936年8月,日军派飞机对四平乡政府所在地天桥沟一带进行狂轰滥炸,并派重兵讨伐,大肆捕杀乡政府干部和抗日群众。日本守备队在双山子街河套和后山设立的杀人场,就是专门对付四平乡政府人员和当地抗日群众的。何成山一家6口人被抓去5口。刘开兴、隋宝珍、荆云发、于国华、纪成山先后被捕,均遭受了酷刑。孙希海被日军残忍地割去生殖器后,活活折磨致死。乡政府主席宋言诠遭通缉后被迫逃往他乡。接着,日伪军又实行集家并屯,把天桥沟一带变成了无人区。这样,四平乡政府仅存在不到一年,就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围剿下,被迫停止活动并解体。

  四平乡政府这个诞生在抗日烽火中的人民政权,虽被日本侵略者扼杀了,但她在宽北一带抗日群众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原载《丹东广播电视报》2014年第三十五期;作者:市委党史研究室  房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