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雨》的语言艺术赏析

 江山携手 2018-12-11
七绝-听雨
昨夜飞花过院墙,一笺烛影泛诗黄。
思无倦意闲听雨,却似别君泪短长。
《听雨》的语言艺术赏析

这是@你是我的梦境:的一首新作。下面我结合这首诗谈谈“意象”的问题。关于“意象”的话题我已经讲过好几次了,总有同学不明白或者是习惯于直白的表达,以为不如此,别人就可能读不懂自己的内心情感,甚至说不如此,就不足以充分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岂不知,这样表达感情反而苍白无力,因为所呈现的只是字面上那点东西,没有更深层次的内容。相反,含蓄的表达,借物抒情,好像什么都没说,却引发了读者的想象,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当下情绪,加以联想,这就大大拓展了原诗的空间。关于含蓄,我曾经开玩笑比喻说,一个女人的美,不在于“露”,而在于巧妙的“遮”。

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说当我们内心处于某种特定的感情之中的时候,看周围的一切,无不带上这种感情的色彩,其实这是我们内心感情的投射。写诗的时候用意象,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这个原理,只不过是反过来用的。在五千年文化的浸淫下,外在的物象跟内心的情感,形成了某些特定的联系,使人读到这些物象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某些情感。比如,夜雨——凄苦;菊花——坚贞;飞鸿——相思;松树——高洁等等,当然不同的组合还会有不同的含义,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一首诗在确定主题思想后,就要有意识地选用那些与此感情相关的物象。

请看这首诗,她选用了:夜雨、飞花、烛影、诗笺等相关意象,营造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氛围,夜雨催花零落,直接引发了诗人内心的伤感,想用诗来慰藉,看到的却是已经泛黄的当初二人来往的情诗;是坐也坐不宁,睡也睡不着,窗外春雨唰唰地下,干脆听雨来解愁吧,结果却看到窗子上的雨丝,长长短短浑似当初别君时的泪。真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这首诗极写相思之苦,却通篇不见相思二字。这就是典型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乃含蓄之精髓。加之在结构上,几个场景的转换,令人读着一波三折,反复吟咏催人泪下、余音绕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