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治疗咳嗽的路上跌倒了无数次,但我把跌倒过程记录下来了。

 杏花零落香 2018-12-11

我会治咳嗽。

但是我治不了所有的咳嗽。



1

他们说



那天,跟几个年轻中医一起讨论,大家一致的说法都是,每一个说会治咳嗽的医生,都会有一个他治不好的咳嗽患者来困扰他。


用通俗的方式说,说自己会治咳嗽的医生,都会被打脸。



天下咳嗽千千万,

能治不能治各一半。


也就是说,治咳嗽的人,能治好一半的咳嗽,已经是可以信赖的医生了。


那么,咳嗽,它为什么那么难治呢?


新雨君集合了自己无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斗胆给您讲一讲。



2

教材篇



咳嗽不是大病,咳起来真要命。


先看看现行教材上是怎么说的。

《中医内科学》教材上,把咳嗽分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外感咳嗽里面分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三种,内伤咳嗽里面分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四种。


这。。。这原因也太多了。。。寒,热,燥,湿,火,阴不足,以上原因都可能会导致咳嗽。


晕了么?


新雨君最早读到这一段的时候,跟你一样,是崩溃的。


按照教材的逻辑,治咳嗽,需要治的不是咳嗽,而是这咳嗽背后的原因。而这原因各式各样,因人而异,各有不同。


这,的确还是挺“中医”的,中医不是说辨证论治每个人的方子都不同吗?你看,这每个人的咳嗽,都不一样。


但是,新雨君按照这个路子走了一下,实在是太难了。十个人咳嗽,有2个有效果,另外8个,基本无效。


也许是我天生愚钝吧,也许是我辩证论治的能力不佳,也许是我运气不好。


反正,《中医内科学》教材上的分类方法和经典处方,好像在我这里,比较水土不服。


so sad~~~



3

 内经篇



碰壁无数之后,我觉得还是回归经典比较好。

于是回到内经中去找答案。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是内经中咳嗽治法的总纲,它的开篇,就是这么一段。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这一段,后人有无数种解释,而我刚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像慌乱中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其中的“寒”字。


新雨君乱解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首先我们来看皮毛。皮毛先受邪气,这时候受的,十有八九是寒气。受了寒气,毛孔收紧,这个是咳嗽的外因。

 

另外一边呢,如果吃了寒凉的饮食,这个寒凉可以从胃里面,经过肺脉上到肺,变成了肺寒。这是内因。


内因外因里应外合,就是咳嗽了。


而《素问·咳论》后面的论述,在当时的我看来,也围绕一个寒字。不信,你看看后面有这么一句。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


这时候新雨君满脑子都是一个寒字,那么寒者热之,这个咳嗽原来如此简单。


所以那段时间,我开出的咳嗽方,都是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诸如此类的方子化裁


但是,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这些方子的收效,比之前好了一些,但还是看天吃饭。


如果是冬天,或者是五运六气里面比较偏寒的气运,这些方子的命中率,有7成左右。但是如果是夏天,或者是比较偏燥的气运,这个方向,命中率也就3成。


郁闷的是,新雨君在广州行医,而广州的天气,是酱紫滴:



夏天如此漫长,自然针对寒咳的命中率不高,而冬天,也是今天8度明天18度后天就28度的四季随机播放模式,纯种的“寒咳”也不常见。春天和秋天,等等,你确定广州有春天和秋天?


 

▲猜猜,3天后,广州播放哪个季节?


如此折腾下来,整个治咳嗽的命中率上升了一点点,但也只有4成左右。


只有4成的命中率,自然不敢说自己会治咳嗽吧。。。



so so sad~~~



3

 气机篇



后来新雨君颇为消沉,黄帝内经已经是医书中的战斗机了,拿来治咳嗽还是如此不好用。莫非是我没有参透内经的玄机?



但是后来有一个事情,给了我新的思考。


那天,我在诊室里,第N次给吃多了的小孩家长重复这样的话:


你的孩子的鼻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这个炎那个炎,都是因为你吃多了,大肠被堵住了。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气机不通,肺的也就不通了,你大便的问题不解决,不管是流鼻涕还是气管炎还是咳嗽还是别的什么,都不好解决。


说到这里我自己愣住了,什么?咳嗽?我刚才说了咳嗽?


送走家长之后回想,的确,积食的小孩,中焦郁滞的小孩,他们的咳嗽,我都治得好。


并且这个治得好是如此自然,以至于我针对咳嗽的统计里面,根本就没把积食咳嗽这个病种算进去。在我的脑子里,这是积食,而不是咳嗽。


 


于是豁然开朗:咳嗽,在本质上,并不是寒热湿,而是气机不通导致。肺之气以下为顺,逆则病。


胃之气亦然,也是以下为顺,上逆为病。而我针对积食咳的治法是通便,通便就是通大肠的气,通大肠的气就是通整个消化系统的气。所以胃逆得解,相应的肺逆也就得解,气机也就顺了。


气机一顺,咳嗽就没了。


 


有了这个觉悟,我现在治咳嗽,顺手多了。 


针对寒咳,在小青龙,麻附辛的基础上,加调畅气机的药。


针对热咳,在银翘桑菊这些方剂基础上,加调畅气机的药。(但是单纯的热咳少见,寒咳化热或者外热内寒的咳多见)


针对燥咳,在杏仁贝母这些清润之剂基础上,加降肺气的药,加疏肝的药,疏肝就是调畅气机。


针对湿咳,在二陈,三子养亲汤基础上,加。。。

咦,等等!湿咳也分寒湿和湿热。应该是一边调畅气机,一边治寒或者治热,一边再去健脾化湿。


针对燥咳,一边调畅气机,一边加点润肺的药呗。


针对虚人咳嗽,以补为主,以调畅气机为辅,至于咳嗽,加一两味药把胸中郁气散开就是了。


针对本来就是气机不畅(比如肝郁)导致的咳嗽,直接疏肝理气。



至此,我终于敢说,我可以治六成以上的咳嗽了。



4

 后记


当我重新翻阅《黄帝内经·素问·咳论》和《四圣心源·杂病解·咳嗽根源》,再看到“五脏六腑皆使人咳”的时,已经没有初看的时候一脸懵逼的茫然。


中医治病,果然还是要从经典中来,经过一些实践之后,再重新看经典,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期待下一个打脸的咳嗽到来,每一个失败案例,都是自己升级的机会。来吧,我不怕你们!干巴爹!


祭出一张中医大神图,共勉之:


 


本文对于温病大家(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的观点未做阐释分享,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欢迎各位同行前来深入探讨,共同进步。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