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小孩子都可以临摹的画凭什么是世界名画呢?

 okxso 2018-12-11

每周三晚,“八卦”画家私生活

本周主题

彼埃·蒙德里安

1872——1944

荷兰画家

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

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

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

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他是谁

但是你肯定见过他的画

《红、黄、蓝构图》

完成于1930年

现归于纽约私人收藏

眼熟吧

肯定在某个地方见过吧

毕竟

它在衣服上出现过

也在房子上出现过

家具里也没少出现过

近些年更是活跃于装修风格里

简直就是新晋网红

不过说到底

它是一幅画啊

咋就对后代的建筑、设计风格影响这么大呢

当然也有人会产生疑惑

这幅画咋就名画了呢?

明明小孩子也能画的出来呀

我想 应该是因为蒙德里安的画里有

无限的可能

这幅画由

红黄蓝三大色块

再加上黑和白

一共五种颜色构成

看起来貌似

非常简单

其实却隐含了

深刻的绘画思想

甚至哲学思想

稍微懂点色彩的人会知道

红黄蓝属于三原色

三原色之间互相调和

可以变出万种颜色

再加上黑和白

基本上可以涵盖

世间万物的所有色彩

而这个观点

也像极了道家的一个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由一开始

而红黄蓝就是绘画上的 “一”

所以它有无限的可能

这幅画作不仅在色彩上,

甚至在构图上也饱含深意。

注意那些区分红黄蓝和白的黑线,

它平衡了这些颜色,却没有限制它们。

黑线没有把画面的外围圈住,

那些色块可以随意沿展到画布之外

因此你现在看到面积最大的是红色,

画布之外究竟谁是赢家,

任由你自己随意想象

别看蒙德里安的画那么简约时尚国际范,

其实他早年是跟着学院派混的

没错

学、院、派

学院派的画风可是这样的

蒙德里安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明明早期的画风很学院派啊

蒙德里安早期作品

可能是因为蒙德里安见到了立体派大师

毕加索和布拉克的作品

《弹曼陀铃的少女》

内心可以说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啊!

哎呀妈呀

我的天哪

还可以这么画啊?!

转型转型!必须转型!

后来蒙德里安不断地分析所能见到的影像

并在里面加入自己的风格

《灰色的树》

蒙德里安成功的从立体派中吸取了灵魂

然后呢?

肯定都认为他就专注立体派了吧

可是人家放纵不羁

脱离立体派

真是一个不羁的汉子啊

可是

对啊!

WHY?

我想可能是因为当时蒙德里安致力于

“绘画中的新造型”

他把眼睛能看到的东西研究透彻之后

开始思考绘画一定要画具体的东西吗

显然 不是的

可是以前并没有人画过啊

那么 他就来当这第一个人吧

就这样他研究了26年

期间蒙德里安经历了一战和二战

战火使蒙德里安心境收到了极大的干扰

他的画失去了快乐的色彩节奏

黑色的线条贯穿画布

给人极大的忧郁感

蒙德里安和他的工作室

直到1940年蒙德里安来到了纽约

感受到没有战火纷扰的

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大都会

他的作品开始比之前的更加明亮

更加抽象

他融合了过去不同时期的作品

色彩、线条轻快地律动着

画面的音乐性在这里达到了最高

于是蒙德里安创作出了

《红、黄、蓝构图》

他采用大小不等的红、黄、蓝色域创造出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稳定的平衡感。

想想这些画家们当初为了创造出一个新的画法,

真是脑门都挠破了吧?

从抽象主义把具体的物体扭曲分解地画,

到连个具体描绘对象都没有,

仅是表达一种理念或思想

(还要富有美感地去表达),

真的非常难。

如今人们也许轻易可以模仿《红黄蓝的构成》,

但却绝不可能再重复画家酝酿26年的苦思冥想,

更谈不上什么哲学升华。

但也只有真正伟大的作品,

才会一直影响到今天,

让千千万万设计师与艺术家可以从中萃取灵感。

-THE END-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文字由信马画室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