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县职业教育中心
一、 学校基本情况 柳河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集成人学历教育、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社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7515m2、建筑面积22878.18m2、实习实训楼3618m2,有汽修、钳工、车床、数控车床、电焊、电工实训、服装、微机室、声乐、琴房、画室等实训教室。 学校在校生为1047人,其中对口升学656人,中高职衔接271人,就业专业120人。对口升学专业有财会、计算机、机电、服装设计与工艺、种植等5个专业;就业专业有汽车维修、机械加工等2个专业;“3+3”中高职衔接专业有学前教育专业(松原职业技术学院);“3+2”中高职衔接专业有数控技术(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电气自动化(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运营与管理(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4个专业。 学校在岗教师122人,专任教师99人,专业教师55人。其中:省级双师型16人,占专业教师比例29.09%;市级双师型20人,占专业教师比例36.36%。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95.08%。省级骨干教师1人,今年新增2名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8人。 二、 学校办学方面 (一)抢抓机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味 我校在近几年的办学中得到了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大力的支持。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县委书记、县长、政协主席等领导多次到我校调研和现场办公,保证各项资金到位和征地扩建工作顺利开展。 1.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学校争取专项资金,进行操场硬化,平整了校园各个角落的边边角角,结束了春夏两季受天气的影响不能上课间操和体育课的尴尬的局面。今年新建宿舍3810m2、6人/间;新建食堂2800多m2;新建水冲厕所400 m2。改造了老校区的消防外网,老校区改为电采暖。各班级安装电子黑板,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班班通;智慧校园(包括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数字电话、安全消防布线)投资182万元,于今年11月份全部完工,已投入使用。 2.保障生源方面:近三年招生呈现良好态势,前两年我们每年招生人数超过500人。一是由于县教育局有政策保障,设置职业高中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持教育局下发的职业高中录取通知书到校报到,从此结束了挨家挨户走访招生的局面,提高职业高中入学的的门槛,提升职业高中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学校近几年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反响较好,吸引了县域内的初中毕业生。 (二)转变教育理念,唤醒学生学习、生活的欲望,让学校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面对一批批无精打采走进校园的新生,我们在思考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学生的能力有了多大的质的飞跃?学生的个性得到多大的彰显?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刚一如学就厌学、弃学? 我们认为中职学生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发现他们潜质的智能,唤醒他们学习生活的欲望应摆在第一位。 学校有计划的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新生开学就开展持续一个月的入学教育,使学生角色发生变化,让学生领悟“做职中学子,懂职中事”;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实施爱国主义养成教育;每年4月份的校园读书节的中华经典集体诵读活动,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5月份的“红歌比赛”,带学生走进红色的教育情境;每年的校园艺术节长达一个月,展示学生的各专业的作品、成果的同时,最后一台精彩的舞台表演,将学生的才艺展示引向高潮;全校的主题班会评选,各班的小主持人崭露头角;秋季学校田径运动会场上各个你争我夺,生机盎然。 通过主题活动与大型活动有机交替,创造了更多教育过程和机会,深化了活动内容,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狠抓常规重视过程,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但各部分的工作有其规律,首先应从常规入手,常规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 德育部门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定期组织培训的同时及时对各项德育活动的总结表彰,并与班主任量化挂钩;对学生实施《量化管理细则》,从出勤、仪容仪表、文明礼仪、卫生、纪律、升旗两操集会分六个方面细化评分标准,每月对学生进行量化考评,实施养成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加强学生的入学教育,德育部门编写了校本教材——《新生入学教育教材》。 教学工作始终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摆到了中心位置,紧紧围绕课堂落实常规,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升学班教学中英语、数学这两大学科对学生来讲是最薄弱的学科,为了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培养学生自信心,减少挫败感,今年我校编写了校本教材——《英语、数学两科的初高中衔接教材》,秋季开学已投入使用。对于就业班的学生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了提高校企融合的实效性,将机加、汽修、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学生每年组织1-2次的校外实习,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学生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周期性的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学新秀评选活动”和主题教研活动“师徒同课异构”“新教师上好过关课”等活动,把教学工作引向了新的阶段。 总之,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把过程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关注了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外出学习,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取得的成绩 1.对口升学一直保持一定的规模和较好的成绩。在通化地区一直以来对口升学的学生数和考入本科的比例和人数名列前茅。这样既满足了家长希望孩子考入高校的心理需求,同时能保证了学校的办学的规模。 2.2017年和2018年在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我校王旭琦、杜问为老师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比赛,荣获综合三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存在问题 1.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中高职衔接学生比例增加,实训场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2.对口升学本科指标数下降,对口升学考试时间的一再提前,致使我校的对口升学专业的教学受到了冲击,高考复习时间紧张,致使竞争力下降,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3.中高职衔接办学标准不明确,对学生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素质提高慢。 五、建议 1. 希望省级政策制定及实施时多倾斜县级职教中心,如资金投入方面和中高职衔接方面能促成与高质量高校对接等。 2. 市州多组织校际间的教科研活动,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实际措施。 3.单独招生的形式能否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因为这部分学生最薄弱的学科就是文化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