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枣猕猴桃(奇异莓)/猕猴桃种植对比图

 nhql 2018-12-11
猕猴桃 软枣猕猴桃(奇异莓)
种植成本 种苗投入:
110棵/亩×10元/棵=1100元
棚架投入:4000元/亩
合计:5100元
 
种苗投入:
110棵/亩×30元/棵(一般品种)=3300元
棚架投入:4000元/亩
合计:7300元
 
市场价格 10元/公斤(收购价) 160元/公斤(收购价)
亩产值 亩产量2000公斤(理想状态)×10元/公斤=20000元 亩产量1000公斤(一般产量)×160元/公斤=160000元
日常管理难度 对土壤要求较高,水分管理难度大(不耐旱、不耐涝)
溃疡病高发,有可能毁园,风险巨大。
对土壤要求不高,管理简单,无毁灭性病害。
市场空间 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进入市场过剩期;种植面积太大,市场价格直线下降。 前期,进口果刚刚预热国内市场,培养大批高端消费人群,市场上升空间巨大。国内市场空白。
卖点及营养价值 传统水果,营养价值高, 超级水果,超级营养。新一代水果之王,连皮吃,口感香甜
缺点 剥皮吃,麻烦 价格太高
耐储性 货架期较长,冷库6个月 货架期较长,冷库3个月
收益时间 定植第三年投产,受益50年 定植第三年投产,受益50年

猕猴桃主要病害与防治
  1 根腐病
  1.1 危害症状
   根腐病发生于根部,早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等。侵入根颈部的病菌主要沿主根和主干蔓延,初期在根颈部出现暗褐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后产生白色绢状菌丝,病部的皮层和木质部逐渐腐烂,
有酒糟味,随后根系逐渐变黑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1.2 防治方法
  建猕猴桃园时,选易排灌、透气性好的肥沃地块。建园后,要挖深沟排水,减少土壤积水,减轻发病。幼苗定植时,应施入少量
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每株用15g药兑水1kg后浇根,作定根水,每月浇1次,确保根系健康生长。盛果期是病害频发阶段,发现有植株受害,要及时掏土晒根,每株用
70%敌克松粉剂50~100 g兑水10 kg泼浇根部,若再加入少量赤霉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更好。受害严重的植株,要整株挖除和销毁,并进行土壤消毒。
  2 白粉病
  2.1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初在叶面上产生针头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在叶正面产生不规则黄绿色病斑,背面则表现为淡黄色至黄色褐绿斑块。
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明显,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病斑。在叶背面病斑上产生1层白色的粉霉状物,受害叶片卷曲、干枯、易脱落。
  2.2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冬季修剪,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料,防止偏施氮肥,提高树体抵抗能力。发病初期用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2次。
  3 叶霉病
  3.1 危害症状
   叶霉病发生较普遍,从展叶期至果实收获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叶片上产生黄褐色小点,以后病斑扩大成褐色,
病健交界不明显,病部长出黑褐色霉层,受害严重时,叶片呈焦枯状,易脱落。
  3.2 防治方法
   加强田园管理,增施钾肥,提高抗病能力,采果后,及时清洁果园,烧毁病 残体。一般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d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4 花腐病
  4.1 危害症状
   花腐病主要为害猕猴桃的花蕾、花和幼果,引起大量落花、落果,还可造成小果和畸形果,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受害严重的植株,
花蕾不能膨大,花萼变褐,花蕾脱落,花丝变褐、腐烂;受害轻的植株,花蕾能膨大,但不能完全开花,花瓣呈橙黄色,雄蕊变黑褐色腐烂,雌蕊部分变褐,柱头变黑,阴雨天
子房也受感染。
  4.2 防治方法
   加强果园管理,增施腐熟有机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适时中耕除草,改善园内环境。及时将病花、病果捡出,减少病菌来源。冬季用
5°Be石硫合剂对全园进行彻底喷雾:芽萌动期用3~5°Be石硫合剂全园喷雾;展叶期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洒全株,每10~15 d喷1次,特别是在开花初期要喷洒1次。
  5 溃疡病
  5.1 危害症状
   溃疡病多发生在主干、侧枝及其分杈处,初期皮层隆起,组织变软,水浸状,呈红褐色,形状不规则,蔓延至木质部腐烂,后期稍干缩、
凹陷,如不及时防治,2~3年内会导致毁园。一般3月初发病,4月下旬发病严重,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展减缓。该病发生与当年气候条件、越冬时树体的冻害和抗性有关。
  5.2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抵抗力。早春或晚秋主干上涂刷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100
倍液。嫁接和修剪的伤口,要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500倍液涂抹;发病期刮除病部病斑,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
  6 果实日灼病
  6.1 危害症状
   日灼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在夏季,强光、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果实日灼病。果实受害后,果皮凹陷,形成不规则形的红褐色坏死斑,表面粗糙
似革质,果实品质下降,风味差,不耐贮藏,严重的失去食用价值,易变软腐烂,日灼果容易脱落。
  6.2 防治方法
   防治日灼病的关键措施是遮阴护果,增强树势。夏季修剪时,在果实上方多留2~3片叶,以遮挡阳光,避免果实因直接曝晒而灼伤。
套袋果可打开通气孔,降低袋内温度。夏季连续高温和干旱少雨时要加强灌溉,补充树体蒸腾散失的水分和降低果园温度。看树施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


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
  历史、分布及危害
  猕猴桃原产中国,后被新西兰旅游者将枝条带回种植,并选育出果实味美个大的商业品种。猕猴桃溃疡病最早于1973年在新西兰报道,
    198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日本静冈县发现,1988年在中国湖南省石门县东山峰林场人工栽培的猕猴桃上发现此病。美国、新西兰、日本、意大利、中国等栽培猕猴桃的国家都有此病。国内已报道发生猕猴桃溃疡病的省份有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容易在冷凉、湿润地区发生并造成大的危害。但这类地区又是发展优质猕猴桃且生产成本低的理想生态环境。
    该病主要在栽培猕猴桃上危害严重,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细菌性病害,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猕猴桃溃疡病来势凶猛,流行年份致使全园濒于毁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的发生,不仅减低产量,而且导致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实变小,果形不一,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由于溃疡病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在我国猕猴桃产区有逐步加重之势,已经成为对猕猴桃威胁最严重的病害,发生严重的地方造成多处果园遭到毁灭。有些通过各种措施渡过发病季节的,也会导致树体营养缺失、生长不良、产出降低。在下一个发病季节还极易受到溃疡病的侵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只要管理不良、具备菌源、植株免疫力低下,极易步入溃疡病越来越重,直至毁园的状态。
  病原菌
  新西兰最初报道病原菌为绿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viridiflava)。1989年日本人鉴定为普罗特斯门的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
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ae)。该病原菌为好气菌,菌体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荚膜,不产芽孢,鞭毛极生1-3根。
  发病症状
  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危害猕猴桃的新梢、枝蔓、叶片和花蕾,以危害1-2年生枝梢为主,一般不危害根和果实。感病植株树干或大枝上可出现纵向裂缝。
  植株受害后,于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最初从发病部位芽眼、叶痕、皮孔、小伤口等处溢出乳白色粘质菌脓,划破皮层可见韧皮部开始变为深灰色腐烂。
病部皮层组织逐渐变软呈水浸状下陷,在枝蔓上发生1-3cm长的纵裂缝,并流出深绿色水渍状粘液,高湿条件下,在裂缝处分泌白色菌脓。
植株进入伤流期后,病部的菌脓与伤流液混合从伤口漫溢出,呈锈红色。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后导致发病部以上的枝干坏死,也会向下部扩展导致地上部分枯死或整株死亡。最后流胶部位
组织下陷变黑呈铁锈状溃疡斑,病部上端枝条发生龟裂,萎缩枯死。
  叶片发病时在新生叶片上呈现褪绿小点,水浸状,后发展为1~3毫米的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淡黄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湿润并有乳白色菌脓溢出。高温条件下病斑呈红色,在连续阴雨低温条件下,病斑扩展很快,有时也不产生黄色晕圈。
叶片上产生的许多小病斑相互融合形成枯斑,叶片边沿向上翻卷,不易脱落;秋季叶片病斑呈暗紫色或暗褐色,容易脱落。
  花蕾受害后不能张开,在开花前变褐枯死后脱落。受害轻的花蕾虽能开放,但速度较慢或不能完全开放,这样的花可能脱落也可能座果,
但形成的果实较小,易脱落或成为畸形果。花器受害,花冠变褐呈水腐状。
  发病条件
  猕猴桃溃疡病菌对高温适应性差,低温,强光照及高湿适于该菌生长。在气温5℃时开始繁殖,25-28℃是生长最适宜温度,最高温度为
35℃,最低温度为-12℃;致死温度为55℃,10min。在感病后7d即可见明显病症,30℃时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h即死亡。
  病原菌具有寄生性弱,腐生性强的特点。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潜伏2年以上,在植株上,病原菌主要在枝干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
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最活跃,并最先开始进行活动。猕猴桃溃疡病菌致病力较弱。
因此,其发生必须首先要有伤口的出现,如冻伤、雹伤、擦伤、剪口伤、裂皮等,溃疡病病菌才能从伤口侵入发病。
  传播途径
  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是通过带菌营养繁殖材料传播。病菌主要是侵染树体营养较差的枝蔓、
叶片和花蕾,引起花腐叶枯,严重时地上部分全部枯死。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稍、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
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分散100-300m。 
   侵染循环
  病原菌在病组织上越冬,从伤口及气孔、皮孔、和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寄主,主要危害地上部分的茎蔓和叶片。一般于2月下旬至
3月初发病,4月下旬最为严重,其后又随气温升高发病逐渐减缓,高温期停止发展。9月份又开始少量扩展。初在多年枝干上出现菌脓白点,自粗皮、皮孔、剪口、裂皮等伤口溢出,并
迅速扩散变乳白色,自后变红褐色。3月末以后,溢出的菌脓增多,病部组织软腐变黑,枝干出现溃疡斑或整株枯死,成熟新叶出现褐色病斑,
周围组织有黄色晕圈。6月后发病减轻,夏、秋、冬季处于潜伏状态。成年树发病重于幼年树,粗放管理区重于精耕细作区,衰老树重于健壮树,
多雨年份重于少雨年份,成片种植区重于隔离种植区,迎风带重于避风带,高寒区重于温暖区。
  三、防治技术
采取以“品种选用为基础,肥水管理为中心,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在年平均气 温15.2℃以上(苍溪县海拔800m以下),以发展中华猕猴桃系品种———红阳为宜;年平均气温15.2℃以下(苍溪县海拔800m以上),以发展美味猕猴桃系品种———海沃特为宜。
2.严格加强检疫制度严禁从病害发生区域调运和引入苗木、穗芽、花粉到无病区利用。同时,为避免农事操作带病传染,凡接触到病株的工具和手都要用农用链霉素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 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一是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除改土时施足基肥外,在采果后亩施农家肥3000kg,加施钙镁磷肥100~150kg,或生物肥、多元复合肥500~1000kg,生长季节每亩追施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kg,在展叶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果实膨大期喷施0.2%~0.3%硫酸钾,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避免偏施氮肥。
二是调控土壤pH值,使土壤达到微酸性,pH值调控至5.5~6.0。
4.及时清除病株;春季溃疡病盛发期进行定时寻查,一旦发现感病较严重的病株及时清除烧毁,控制病菌扩散。对个别初发微小病斑的植株及时刮除,
涂上农用链霉素浆或粉剂。
5.落叶后及时修剪,促使剪口早期愈合,减少病菌侵染 途径,降低发病率。同时不能过度修剪,减少伤口形成,并对伤口用波尔多液浆涂抹。
6.地面清园消毒冬季修剪后及时 清除地面各类残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其越冬场所。
 7.加强防冻预防 除因地制宜选择 品种外,在建园选址时还要考虑背风或营造防风林。休眠期树干用波尔多浆刷白,或树干捆草包膜,或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树干。根颈部覆盖20~30cm厚的草,或根颈堆土20~30cm,对根颈和树干进行防护。
8.药剂防治,采果后 (9月上旬)在感病区域间隔7~10天喷雾72%农用链霉素1300倍液或75%绿亨6号1500倍液,连续喷施3~4次,交替使用。在无病区域普遍喷施1次农用链霉素进行预防。冬季清园后喷5波美度 石硫合剂,芽萌动期喷2~3波美度石硫合剂。立春后,在感病区域每隔7~10天喷72%农用链霉素1300倍液或75%绿亨6号1500倍液,连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