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东老档:历史上的大孤山港

 安东老王 2018-12-11
安东老档
历史上的大孤山港
作者:迟立安


安东老档:历史上的大孤山港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辽宁丹东·东港市大孤山庙宇建筑群


   “渔阳豪使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驱。”很多丹东人也许不知道,早在唐代,辽东的海运事业就已经很发达了。诗圣杜甫随军北上到达辽东,目睹辽东地域物产富饶、海运繁荣的景象,留下此首诗篇。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大孤山港在各通商口岸中已居于重要地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区位:濒临黄海,邻距鸭绿江口,处大洋河入海口,所以大孤山的腹地资源极其丰富,带动了港口的发展。

  到了清代,自清军入关后,东北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面积荒芜,物产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来辽东地区贸易贩运的船只也日益减少,大孤山港一度萧条下来。清王朝统一中国之后,视东北为“龙兴之地”,禁止开发鸭绿江流域的土地和其它资源。大孤山港作为贸易港其输出货物源完全失去广大东北腹地的支撑,更为衰落。

  清康熙元年颁布了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连关内外海路通商也被断绝,大孤山港几近废弃,除少时渔船停泊外,完全失去商港的作用,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不得不将其废止。此外,朝廷的“海禁”政策,对大孤山港装船外运的大豆也受到限额控制。尽管如此,来辽东贸易并停泊大孤山港的船只仍然络绎不绝。清廷审时度势,遂于1694年(清康熙三十三年),取消了对东北各通商口岸船只装载大豆额的限制,准许商民自由贩运。至此,大孤山港来往船只骤然增多,货物吞吐量与日俱增,再度兴盛起来。

  据有关史料文献记载,到19世纪中期时,大孤山港呈现空前繁荣,在东北各通商口岸中处于领先地位。
  有记载称:大孤山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为海口繁盛区。当时,港口泊靠大型船只不下百余号,输出商品仅大豆一类每年“可至四十万担”,其商业繁荣“为东边冠”。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一段时期的海上运输被外国轮船垄断,中国帆船运输受到了排挤,于是众多中国帆船纷纷云集大孤山港,并以此为根据地。一直到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大孤山港的繁荣景象仍然不在营口港之下,并超过了盖州、锦州、复州所属的各大港口。
  大孤山港在达到一个时期的繁荣之后,随着大型机动船舶运输业的迅速兴起,而逐渐衰落下去。1906年安东开埠通商,此时的大孤山港已是“沙洲甚多,碍大舟入港……惟小舟尚可通行”。其地位逐渐被新兴的安东港、浪头港和大东港所取代。

   (原载《丹东广播电视报》作者: 迟立安
 评论这张
阅读(647)| 评论(0) |删除 |推送 |置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