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十三》中国家庭“爱的教育”的背后,浓缩孩子残酷成长的过程

 职中石元双 2018-12-11

《狗十三》这部家庭题材的影片揭示了中国社会中的两性关系,以深刻的方式展现了年轻女孩在家中迎来期待已久的儿子后,复杂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它聚焦中国式“爱的教育”,用极其生活化的方式描摹出一个女孩的成长历程,其核心事件是养狗,该片讲述的是一个十几岁女孩几年内的成长经历,但浓缩了人生从童年到成年最残酷的变化过程。

真实,不添加夸张的刺激性作料,不追求耸动的戏剧性,拒绝问题青年、 残酷青春 这样的陈词滥调,对性,暴力,反抗权威这些 符号化 的叙述适可而止,毕竟,大部分人的青春纵使反叛,但绝对没有做出拿酒瓶爆头,为爱情高考填白卷这等荒唐之事,因此,发生在 李玩 这个人物身上的故事,才具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对观众而言,也就有了更细密的共鸣。

就像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李玩的父亲从来不觉得李玩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归类成一个延续了他DNA的活物。他们的世界从来不会跟小孩商量,解决问题,总是要一副看起来相安无事的样子才是正道。也不尊重生命,嘴里说着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教育别人还妄图别人会相信。

整部电影在压抑困顿中展开,他像一张网笼罩着这个时代大部分人的青春,比电影更残酷的是每一位观影者与父母之间那些不可言说的深扎在骨子里的绝望。

什么时候是青春的终结,在彻底退去稚气,不再有浪漫的想法,学会妥协圆滑和忍气吞声,为了生存带上不同的面具,逐渐丧失自我的过程中青春也就结束了,而这个扼杀自我的过程也足够残忍。血淋淋的现实放在面前,就如同最后那碗狗肉,人都会学着吞下去。

“懂事”我觉得这不是褒奖该用到的词,懂事的背后一点都不光鲜,假装听爸妈的话是懂事,完成爸妈指令是懂事,小孩贪玩,少不了阳奉阴违,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谎言。谎话讲多了真话就难了,有时候我自己都分不清是真话还是假话。

有一位网友说:我特别憎恨的一种论点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把中国的小孩逼到绝路,封死了他们情感的出口。事实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原谅父母?错了就是错了,我恨你就是恨你,这不妨碍我对你尽孝的义务,因为你给了我来这世界开展人生的机会,但是你没有权利毁掉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憎恨父母没什么错,别怕。

也许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情绪的语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没有过度的伤害,就没有浓烈的恨意。

一个美好的家庭,需要的是相互的体谅,那不仅仅是语言肢体的表达,更是情感的交流,不要让孩子的心里话深扎于心,千言万语变成那一个个的谎言。“我很好”并不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在对别人虚伪的表达现况的同时,不过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

所谓成长,不过是放弃星辰大海

——你知道人总是这样的

——比如,今年过年我买了件绿毛衣

——从交了钱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

——红色的也好看啊

——但是,要是买了红的,我肯定也会后悔,对吧

——就像,人在夏天,很难记起冬天有多冷

——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热

——你看,如果存在平行宇宙,这样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