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89目录药品一致性评价大限在即,4+7城市集采更是让药企都处在风口浪尖上。同时,一份《中国医院药品报告·深度观察》的调研报告揭开了2017年中国医院前十强药企的销售额占比,而在这1064家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中,有4家本土药企榜上有名,分别是扬子江、恒瑞、齐鲁、正大天晴。
▲2016/2017年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中前十强药企的销售额 占比 特别的是,扬子江药业在8个省份中排名第一;
而辉瑞则在15个省排名第一。 ▲部分省份在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中前十强药企的销售份额 所以,医趋势特别的进行梳理,以期管中窥豹,在日益复杂和巨变的市场看看不上市的扬子江药业是如何做到的? 中药是助力东风 2016年,国家大力推出药占比政策,严格限制医生处方权。西药销售大受限制,中药则因为是十三五大力扶持对象,跳出了“公立医院改革及2017年公立医院药占比需降至30%的规定”,不纳入药占比,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西药市场增长率 即使是在中国医院药品年增长率介于4%-9%,2017年Q4同比+0的大背景下,中医药还是实现了同比+21.1%,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 而在扬子江药业,以中药命名的产品线仅占2/11,但实际上,中药产值占比为高达25%左右。其中,多款药物至今仍带来稳定的市场收益:
2大品种杀入4+7集采 今年11月4+7集采目录中,扬子江药业共4个产品有进入带量采购目录潜力,其中氨氯地平5.9亿元,右美托咪定1.1亿元,其余产品未过亿,预计合计7.4亿元。 ▲2017年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TOP5 12月6日,4+7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公布,扬子江有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和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入选。 从市场销量增长来看: 成功入选品种将享受4+7城市70%的市场,即全国20%左右的市场,销量无忧。
随着一致性评价获批种类的不断增多,扬子江药业凭借入选产品拿下全国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细分市场放量潜力来看: 4+7城市集采多为一二线城市,由于大部分集采品种其实已经被纳入省级医保,其实市场量变化不会太大。而随着医保集采和分级诊疗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以及二级医院、基层医院的会把药纳入临床,扩大销量。 ▲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直接列名药品在各线城市的增长率 数据显示,谈判成功的药品在二级医院的销量增长比在三级医院高出10个百分 点。与一线城市相比,低线城市患者的价格敏感度更高,一但谈判降价,放量更大!
3个首仿药通过一致性评价 不少人认为扬子江药业仅靠中药撑起了业绩,其实不然。扬子江药业的研发实力也不容小觑。今年以来,一致性评价捷报频频,共有5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有3个为首仿。
截至12月6日,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数量来看,扬子江药业排名第3 ,前2名分别是华海(8个)、石药(6个)。 曾以板蓝根、胃舒等中医药起家的扬子江药业,经过40多年的持续积累和创新,如今已经成为一家中西药并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并重,拥有多条研发产品线的企业。 ▲扬子江药业包含10多个系列,涵盖20多种剂型、200多个品规的产品体系。 ▲2017年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中主要治疗领域的销售份额 根据2017年中国药学会样本医院中主要治疗领域的销售份额,排名前三的治疗领域分别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抗肿瘤与免疫调节剂和消化与代谢系统,这三大治疗领域共占比47%的市场份额,同比分别为:+3%、+8%、+7%。 扬子江药业均有所布局,连续4年拔得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头筹,甚至在中国市场超越阿斯利康、罗氏等诸多外企在8省稳居销量榜首。 制药一体化下的挑战 中药和西药的双轮驱动让其业绩得以一定的保证,但也面临着双倍的挑战。高度集中的扬子江药业内部也面临着挑战。 ①子承父业后是否上市? 扬子江药业CEO徐镜人素来以不负债、不上市的坚决态度示人,其子徐浩宇则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公司上市是必须的,兼并收购也是必须的,因为现在比的是实力、思维和资本。比如他自己创办的爱源股份,在2015年6月登陆新三板。 作为一个高度集中的企业,扬子江药业一旦核心职位交替,公司既定不上市政策发生变化也不一定。如果上市,扬子江药业能否经受住资本市场的考验? ②中药企业的转型难题 对中医药企业来说,国家政策阴晴不定:
综合看来,国家并没有中医药定为治疗疾病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想要依靠医院处方快速放量已经走不通了,转型迫在眉睫。如何找准中药产品的市场,觅得一线生机成为整个中药企业的共同命题。 ③中国创新药亟待突破 今年11月,普华永道发布了《2018全球创新企业1000强》。其中在医药领域,罗氏控股则以108亿美元的研发支出位居总榜单第8名,而中国排名最靠前的恒瑞排名为467,创新能力相距甚远。 中国医药行业:
何时能研发出一款重大创新药,迈入全球创新第一梯队,既是中国化药企业的共同挑战,也是扬子江药业需要正视的问题。 综合看来,扬子江药业之所以能成为8省销售冠军,借了国家扶持中医药政策的东风,同时在产业链的研发,仿制药,首仿药的系统化布局上有其独特的定位,在中国,未来只有几款仿制药的药厂的生存会非常的艰难,对于有持续研发投入,有仿制药眼光和管道,和全球视角的公司反而是一种巨大的机会。 设置好星标 就能第一时间收到医趋势的消息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