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馆聚精,难得一见的哥窑珍品展(上)

 你我入画 2018-12-11

在“五大名窑”中,由于烧造传世哥窑瓷器的窑址至今尚未被发现,致使学术界对哥窑有诸多说法。

自明代以来,人们对哥窑瓷器产地的认识始终未统一。

对于传世哥窑瓷器的产地,目前陶瓷学界仍存在争议。

部分专家认为传世哥窑瓷器系杭州凤凰山老虎洞窑所烧造,老虎洞窑即南宋修内司官窑旧址。

也有专家提出“传世哥窑”与文献记载的“哥窑”并非同一概念,文献描述的哥窑瓷器特征与龙泉地区出土的黑胎青瓷相符。

对于哥窑的生产年代,也有“宋代说”、“元代说”等不同观点。

这些问题的厘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科学研究。

哥窑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明、清至今,一直被视作名瓷而进行仿烧。

从传世和考古发掘获得的实物看,景德镇御器(窑)厂在明代宣德年间已成功仿烧哥窑瓷器,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兴盛。

一些地方窑受哥窑瓷器影响,也曾结合当地实际烧造出颇具地方特色的开片釉产品,如江苏宜兴窑、广东石湾窑、福建漳州窑等。

明、清两代仿哥窑(釉)瓷器,一般着重仿釉色和开片装饰,

造型既有簋式炉、贯耳瓶、八方杯、葵花式洗等仿哥窑产品者,

也有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如笔山、水丞、象棋等文房用品,

以及花觚、葫芦瓶、杏圆瓶、琮式瓶等陈设器。

传世哥窑瓷器一般胎色较深,釉色有青灰、粉青、米黄等,

釉层凝厚如脂,釉面润泽如酥,

而且基本都开有大小、深浅不一的裂纹,俗称“金丝铁线”。

本展览共展出:

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和仿哥窑(釉)瓷器113件(套),

以及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六家文博单位商借的57件(套)传世或出土的与哥窑相关的瓷器和瓷片标本、修复品,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哥窑瓷器的风貌。

展览共分三个单元,分别为:

累世遗珍——传世与出土哥窑、哥(官)窑型瓷器,

窑址之谜——哥窑与老虎洞窑、龙泉窑的关系,

余韵绵长——哥窑瓷器对后世的影响。


传世哥窑瓷器釉层肥腴,釉面有交织如网的裂纹,统称'百圾碎'

裂纹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

小纹路呈浅黄色,大纹路呈灰黑色,俗称'金丝铁线'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贯耳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贯耳八方扁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贯耳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贯耳八方扁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贯耳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炉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央视鉴宝天下


哥窑灰青釉三足樽式炉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双耳三足鬲式炉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罐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双耳簋式炉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底刻乾隆皇帝御制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仿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底刻乾隆皇帝御制诗)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葵口盘

(底刻乾隆皇帝御制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碗

(底刻乾隆皇帝御制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官窑青釉葵口碗

(底刻乾隆皇帝御制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官窑青釉葵花式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官窑青釉葵口碗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浅盘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浅盘

南宋

山东博物馆藏


哥窑米黄釉盘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盘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盘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米黄釉葵口盘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哥窑灰青釉葵口盘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