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宝藏之后母戊鼎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8-12-11

最近央视出了一档综艺,先给大家安利一下,叫《国家宝藏》。所以我想收集一些关于国家宝藏的文章来和大家一起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美丽瑰宝。如果有错误,谢谢大家指出。

谈到国家宝藏,本想先按照综艺里面的宝藏来介绍,但是想想还是先从后母戊鼎说起。

后母戊(wu)鼎,又称司母戊鼎,全程后母戊大方鼎;因鼎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至于商周时期,在我国是镇国之宝的存在,但是也有人说,九鼎①出世也就没有后母戊鼎什么事了。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

国家宝藏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右边为鼎腹中字,又可反读为‘司母戊鼎’)

特征:后母戊鼎厚立耳(其中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首尾相接,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壁四面正中及四隅各有突起的短棱脊,腹部周缘饰饕餮纹,均以云雷纹为地。足上端饰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凹弦纹。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该鼎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恢宏,纹饰美观,铸造工艺高超,亦是已发现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文物价值:后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同时反映了商周工匠的聪明才智。

作用:后母戊鼎的作用考古学家认为是商王武丁的两个儿子为祭祀其母亲妇妌(jing)②所制。

工艺手法:后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首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国家宝藏之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的挖掘:1939年,后母戊鼎为吴培文和吴希增挖掘;由于当时安阳被日寇占领,最终吴培文将其再次掩埋;1946年,后母戊鼎再次出世。

关于后母戊鼎的名字:最初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就是‘祭祀母亲戊’。后来把‘司’改成‘后’,否定了司即为祭祀的说话,同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它的意义是伟大了不起;意思相当于为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①九鼎: 中国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 据传,九鼎铸于夏朝初年,大禹划天下为九州,于九州所贡献的青铜铸造九鼎,将山河大川等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一鼎象征一州。后九鼎没于泗水下。

国家宝藏之后母戊鼎

相传的九鼎

②妇妌:商王武丁的后妃,逝后庙号为‘戊’;商王武丁共有三位王后,既妣戊(妇妌),妣辛(妇好,后面写到‘妇好鴞尊’会讲到),妣葵,称为‘三配’。

好了,后母戊鼎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可以补充和说出我写的错误。

同时,如果该文章有侵犯权利或其他的,请联系本作者删除该文章。

下一篇介绍那件国家宝藏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大家如果想了解其他的一些详情的东西,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诉说冬天’,我将会尽所能为大家讲解,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