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了初中成绩下滑怎么办?

 长沙7喜 2018-12-12


植竣妈妈:

您好,我是一个初三男孩的妈妈,看到您的博文,深有感触,想请您为我指点一二,谢谢!

孩子小时候不烦人,属于划个圈就不会跑到圈外的那种,而且也很善良,一直没被打过,犯错也只是说说道理而已。可是,从五年级开始,特别是进入初二后,越来越无法沟通,什么都认为自已的观念是对的,脾气也变得暴躁,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在家里变得一点都说不得,我们几乎不可能改变他的想法。学习态度也变差了,说多了就感觉有种瘫下来的感觉;而且回家经常抱怨,总是说老师的各种不好,为自己的各种行为找理由。

初一的时候,他成绩在班上还算名列前茅,初二后一直下降,现在初三已经位列中等。在他心情好的时候,跟他谈谈还能接受一点意见,心情不好的时候,根本无法沟通。每次考试结束,他都有一种很后悔的表情,但就是不想吃苦,言行不一致,自己列的计划也不按照计划去实施。作业也马虎敷衍,批评他,他就说作业这么多,大家都这样。我真是很苦恼!

智能手机这方面,他每周五回家拿手机,周日晚饭后上交。周末玩手机的时间比学习的时间多,最低限度也持平。我们一直觉得是青春期的孩子,最好不要跟他发生正面冲突,担心他会破罐子破摔,所以一直也没有说没收手机,平时还是以耐心讲道理为主。

可初三已经开始,对于明年的中考,我很担心,更是担心他的性格,看到您的文章,感觉我自己好像经常被他带入“坑”。.

对于孩子的教育,拜请植竣妈妈指点,谢谢!

 

植竣妈妈:

您好!我家孩子今年刚升上初一,小学时候,成绩在班级前几名,基本上我都没管过。可现在上了初中,成绩开始下滑,那个分数真是让我无法相信。每天做作业都做到十点,没有时间观念,而且有点厌学的症状了,对于越少布置作业的老师,他就很喜欢那门课,越多布置作业的老师,就特别讨厌,甚至连带着开始讨厌那门课程,喜欢偷懒。跟他耐心说也没用,骂他也没用,好像无所谓的样子。

想请教植竣妈妈,孩子现在进入叛逆期,对于家长的我,究竟该怎么管呢,才能让他慢慢的把成绩提高上去。我真的挺焦虑!

 

植竣妈妈:

    您好!我家的孩子刚上初一,现在暴露出来一个问题,他不喜欢做,只喜欢说。例如每天的语文默写,老是错一堆,让他自个默写,他就说背会就行了,然后到老师默写的时候,就错了。数学上呢,他会做,但在计算的时候,他可以抄都抄错,例如是3X-2XY+4Y,下面竟然变成3X-2X+4Y,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他做作业超级快,有时没看清题目就直接上手了,我是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他。上了初一成绩也开始有点下滑了,真的想请植竣妈给点建议!

 

 

植竣妈妈的回答:

以上三封邮件,来自不同的初中生家长,虽然生活地域不同,但都有一定的共性:小学阶段都是成绩还不错的娃,都是让家长“省心”的娃,上了初中后,都表现为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喜欢轻松学习,成绩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滑坡,这种滑坡趋势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放大。家长都认为孩子开始“叛逆”了不好管,都希望通过好好说话讲道理管好孩子。

家长们都很焦虑,怎么办?都期待竣妈能开出药方。


世界上如果真的有这样神奇的药方,竣妈可以写一篇文章就改变一个孩子多年习得的习惯,那我肯定不是神婆就是巫婆,早就可以高价卖方子,让竣爸别辛苦上班,在家坐着数钱就够了。


非常遗憾,没有这样的方子!偏方秘方,都没有!

不过,药方没有,方法倒还是有的。

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长变,一起干。

别讲大道理了,撩起袖子和孩子一起干吧,实践出真知!


如果说孩子生下来内心本是良田万顷,在一个家中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开垦经营,家长在上面进行了不少的建设和耕种,十几年积累下来,已经大体上初具规模了,家长这才忽然发现有问题,错了,规划不对,很多违建,想改!各位亲,错了,那就得推倒重来,拆迁重建才行吧?拆迁,这是拆迁啊!这玩意可是大工程,岂是我三言两语可以帮到你立竿见影出效果的?推倒,清垃圾,打地基,组织建材,改善土壤,哪样不需耗时耗力耗精神啊!看看各大城市城中村拆迁改造,哪个不是曲折蜿蜒各种坎坷?若遇到那么几个钉子户,上上下下停工等协商的时候也不少见,都是糟心事!各位别笑,万物同理,教育和搞工程,还真的就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更何况,你面对的还不仅仅是一个项目工程,是一个有独立意识活蹦乱跳的大娃娃,拆迁他们脑子里和习惯里攒了十几年的东西,有些观念都根深蒂固形成惯性思维了,哪有那么容易哦!


你们的邮件都不长,短短几行高度概括,但暴露出来的,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全都是大问题,在日常生活细节管理中长期积累而成的根深蒂固的大问题。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常学习习惯上的问题,改起来也自然也需要回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从思维模式,到行为习惯,作业书写,时间管理,任务分配秩序,等等等等,一点一点着手进行纠正和改善,在实践中完成。

这个过程中,家长若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若不善于学习和反思,又没有一个良师长期对习惯重建过程进行跟踪指正,想靠一封邮件换一篇文章丢给孩子看看,苦口婆心状讲几句道理,就指望拆迁重建工作顺利完成。——开什么玩笑,神仙也不行!


划重点,再说一遍,日常生活中养出来的问题,也必须回到日常生活中去面对和解决。


孩子爱抱怨,负能量多多,这是天生的吗?不可能!肯定是家里有一个同样爱抱怨把问题都归咎于外因的大人在从小对他言传身教做示范啊!从家长不准抱怨开始整顿。

孩子作业马虎敷衍,那就耐心守着他写作业,让他没机会马虎,咱不打不骂不批评,反正督着写好就行,啥时候养成不敷衍不马虎的习惯了啥时候撒手。小时候没养成的习惯,啥时候开始都不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自己列的计划不实施,那就先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再提醒帮助督促孩子务必说到做到,一起完成计划才能休息啊。

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那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啊,理顺作业秩序,提高作业效率。

子肯背不肯写,到学校就写错。——话说,这难道不是正常的结果吗?希望他学校能写对,那就家里过一遍确保准确啊;要不换成针对性抄写也行,学校错一句,回家抄十遍,这也没问题啊,也能起巩固记忆的作用,为啥家长不敢督促和提要求?你要满足孩子想咋学就咋学的愿望,那就不能抱怨结果啊,你总不能舒服和优秀都占齐吧!要想成绩优秀,辛苦一点是必须的,但辛苦并不代表痛苦啊!不但不痛苦,那些辛苦的孩子在好成绩面前还会很有成就感,很愉快。

孩子抄都抄错咋办?重抄呗,天天检查,每次发现有抄错,家长就督着要求重抄十遍二十遍的,当他觉得爹妈太麻烦,又小胳膊拧不过大腿的时候,就只能想办法一次做对了。

电子产品使用失控,使用时间超时不合理,那就重新定规则,改为更合理的时间,时间到就没收工具啊!怕孩子生气?你是家长,你都不敢做主,不敢行使你家长应有的管理权威,谁来替你,谁又敢替你得罪你娃?


如果说你们都希望维持和平状态,希望生活学习过程不改变,那完全没问题,你的孩子你做主嘛。可是,你就没资格指望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啊!比如火车只能沿着铁轨开,你不改变轨道,它就只能顺着原有轨迹开到原来的地方,对不对?你要么改变过程,要么接受结局,这才公平,才符合规则!家长是司机,孩子是火车,你们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生活习惯养成是轨道。前面的路怎么走,去到什么目的地,是你们自己选择的生活轨道决定的。你不能说顺着去往北京的铁路开火车,心里却较劲非要说目的地是广州,这不现实。


划重点:要么改变过程,要么接受结果,就这么简单!


俗话说,不破不立,要立,就必须建立在“破”的前提上。

记住,讲道理不是破。

再说一遍,讲道理不是破,是家长懒!无能的家长才天天讲大道理!

要破,必须干,实践,干,在行动中落实执行,真正着手面对和改变孩子的坏习惯,才是破!只会讲大道理,不敢破的家长,就不要指望立。


你们说孩子叛逆。什么是叛逆?叛逆就是允许他们不好好学本事的正当理由?孩子有敏感期,青春期,但并没有所谓叛逆期。敏感期,青春期,都是必然的,但叛逆不是必然的如果说一个孩子真的叛逆,那只能证明家长的无能,亲子沟通无效。问题不是孩子,是出在家长身上啊!如果我们视野够开阔,会发现那些方方面面表现优秀的孩子,家庭和谐,亲子关系融洽的,哪哪都有,并不少见,那些娃的青春期并没有什么躲不开避不掉的叛逆可言。孩子表现得好像叛逆一样,其实只不过是内心积累了很多的愤怒和困惑,自己解不开,家长又没能力帮助解开而已


只要家长肯学习,爱反思,敢先对自己开刀,动起来,敢破,那么,立就为期不远了。


所以真要说改,难不难?不难!可是为啥很多家长们做不到呢?一来没人指导,缺方法。二来拿捏不好分寸,哪些地方可以进哪些地方可以退,心里没底,缺信心。第三嘛,恕我直言,都是因为懒,急功近利,想走捷径,找个老师,给孩子讲讲,写篇文章给孩子看看,教训他一下,然后就期待他们自动反省,自动改正。各位亲,世界上哪有这么容易教得好的孩子啊!养出一个好孩子,是需要家长费心去思考费力去行动费时间去有质量地陪伴的。讲道理讲不出好孩子,骂也骂不出好孩子,好孩子都是父母耐心在日常每一天的细节管理上和点滴引导中教出来的,是督促着孩子在实践中一天天干出来的。如果家长自己就三观不正,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不能正确言传身教,以德服人,不敢下手干预孩子的不良习惯,不花时间去跟进督促,不落力帮助孩子修正学习方法,想靠几篇文章,再讲讲道理,就能把孩子扭转过来,我只能说,朋友,你太天真了!

我问你,你一个成年人,老大不小的了,能把你知道的那些道理在生活中都做得到吗?你不能,凭啥你的孩子就能?

知道,和做到,那是北京到纽约的距离,中间长长的路,是靠实践铺就的啊!


综上,事实的真相是,孩子呈现出来的不甚如意的结果,大多数是家长不作为和不懂作为导致的。在这个调整改善的实践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挑战,其实更是对家长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和执行力的挑战,因为很多问题真正的始作俑者,不是孩子,正是家长!

 

在此我也想再次提醒各位亲爱的小学生家长们,请你们一定要重视孩子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要被孩子表面的考试成绩单所迷惑。小学的考试,都是达标性考试,皆大欢喜的成绩单不具备分层效果,不能真实反映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后劲。决定孩子上初中后能否继续保持优秀的,不是小学的成绩单,而是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积累。从初中开始,因为中考具备选拔性功能,大多数地方都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能升普高,重高重点班的优质学位有限,竞争相当激烈,所以从初一开始,考试就开始有了一定的分层功能。那些习惯不好,底子太薄的孩子,这时候就会露出马脚,暴露出弱点,一步步走下坡路了。

其实习惯和积累不仅仅决定了初中的走势,包括高中的成绩,都不仅仅只是考察出孩子们当下的水平和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出这个孩子过去若干年的积累总和。在陪伴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对这一点的感悟越来越深刻。优秀是一种有广度有深度有效率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长期培养积累的结果,尤其体现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积累上。我现在也越来越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千方百计送孩子去名校?因为名校名师多,优生多,资源多,氛围好,平台高,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培养和指引,给孩子提供的锻炼机会,都比普通学校强悍得多,训练强度大得多,机会多得多,孩子们的眼界也更开阔。有人教和没人教,教得早和教得晚,区别真的太大了。每个孩子家庭教育不同,走进的学校不同,接受的训练强度不同,日积月累下来,孩子之间的知识积累和思维眼界就大不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