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美术”——织绣印染 · 色彩

 lygirl19 2018-12-12


          织绣的色彩不仅有审美价值,更有文化涵义,让我们来逐渐深入色彩缤纷的织绣世界……本周三(10月31日)“大学美术”——《美术与视觉审美(中国)》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熊瑛老师从“织绣色彩”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传统与当代织绣中色彩的视觉审美意义。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

一、色彩的视觉感受

二、中国传统色彩观念

三、中国传统染色

四、历史上的经典织绣(接上节)

        现代社会中,除了一些公开的重要场合外,人们对服装的色彩是非常宽容的,因此也就会有五彩缤纷的着装。但是不同的色彩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并不相同,比如此图中,你看到的最明显的颜色是什么?(学生回答:黄色和红色。)人的视觉天然地对于鲜艳的颜色更为敏感,这就导致了红、黄经常作为警示标志的色彩,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


一、色彩的视觉感受

人的眼睛对于色彩的搭配也非常敏感,色轮中相近的颜色搭配看起来较为协调,相隔较远的两种颜色形成对比,而离得最远的两种颜色,反差最大,称为互补色。

    色彩的明度可以理解为色彩的光感,明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色彩的鲜艳度,就如同摄影中的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色彩的饱和度可以理解为颜色的浓淡,饱和度高则颜色鲜艳,饱和度低则颜色清淡。换句话说,明度就像是用增强和减弱光照的方式来使色彩发生变化,而饱和度则像是用增加或减少颜料浓度的方式来使色彩发生变化。明度和对比度的差异,造成了色彩的深、浅、浓、淡。

        从这些色彩搭配的方案中,我们来体会一下,为什么即使有所谓的互补色,却仍然可以让它们显得协调?因为这些配色方案中,色彩的明度、饱和度、色相都有所调整,降低了它们之间的反差,也就显得协调了。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清吹的乐手衣裙色彩清丽雅致,尽管有红、绿、蓝、白等诸色交杂,仍然显得十分和谐。


      在这张学生临摹作业中,尽管形象几乎没有变化,但给人的视觉感受却非常不同,影响了画面的艺术效果。请大家思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色彩饱和度太高了。)正是因为敷色太厚重,导致衣裙色彩饱和度过高,对比增强,使得织物失去了原本轻盈柔薄的质感


     古人对服饰色彩非常讲究,曹雪芹就曾借莺儿和宝钗之口,说出色彩搭配的不同效果,由此反映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差异。

协调色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典雅、温和、从容。

      对比色和互补色搭配,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撞色”设计,给人视觉感受是明快、活泼、张扬。


        家居也经常会遇到室内配色的问题,和谐搭配与对比搭配会带给人不同的环境色彩和心理暗示,但只要搭配得当,都会有视觉美感。试着感受一下,在两种不同的色调中,是不是会有安静或者欢快的心情?


        有一种丑,叫“红配绿”。

        有一种美,也叫“红配绿”。

        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是红配绿,为什么有些非常艳俗,而有些却时尚个性呢?

      让我们试着找到其中的奥妙。原始图中红绿二色饱和度都很高,面积相等,因此反差明显,对比强烈;方案A,做了什么样的调整?(学生回答:降低了明度,把两种颜色都变暗了,所以也就显得比较统一了。)方案B,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既降低了明度,又把色相变冷了。)方案C,是红绿二色的明度降低之后,面积也发生变化,以一色为主,另一色作为辅助或点缀。从这三种方案来看,都可以实现“红配绿”的和谐。

      2016年,意大利航空全新制服发布,使用的主色调就是“红配绿”——意大利国旗中的两种颜色。从设计图和模特展示照片来看,设计师正是遵循了上述的三种搭配原则:降低绿色衣料的明度、改绿色为蓝绿、以一色为主,另一色为辅,从而实现了优雅而时尚的“红配绿”。

这样的搭配方案,同样适用于其他对比色。

       织物的色彩多样,清凉、温暖、热情、严肃,有着各自的含义。它们带给人的心理引导和干预作用体现在各种场合:球迷们统一的服装颜色对气氛的渲染作用不可小觑。

        室内环境色彩的营造也往往通过窗帘、帷帐、床品、地毯、坐垫、抱枕等织物来实现。


二、中国传统色彩观念

      在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念中,青、赤、白、黑、黄是 “正色”,象征着东、西、南、北、中,这就是所谓的“五行色彩观”。 


        在封建社会,服饰色彩带有鲜明的等级性。明清时代的帝王袍服多为明黄色,为帝王专属服色,对下严格禁限。


       而官员公服,则以颜色和补子花样来区分等第,高下一目了然。在这样的色彩等级性导向下,人们自然会追慕代表高贵的色彩,这样的审美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文化涵义。


       人们对色彩的喜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的差异。红色嫁衣与白色婚纱代表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和文化观念。

       我国很多民族服装色彩鲜明艳丽,都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也有各自特定的文化涵义,集审美与实用为一体。

        书画装裱中使用的“宋锦”,颜色雅致,图案规整,代表了文人阶层的审美趣味。


        民间的服饰更注重热闹的视觉效果和吉祥寓意,色彩多艳丽明快。


植物染料:易获取,可再生,易褪色,造价低,消耗量大,染造织物等;

矿物染料:制作繁琐,不可再生,造价高、不易褪色,壁画、陶瓷彩绘等。



        从明代起,织绣色彩就已经非常丰富。绣线可以染出丰富而变化微妙的颜色,这是观赏绣可以向高度写实发展的重要条件。

        织物的染色性能差异极大,丝绸最优,棉、麻、毛织物依次减弱。

      丝绸更易做到花纹清晰,图案精美。


四、历史上的经典织绣(接上节)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膊,配色丰富,以蓝色为地,上以红、黄、绿、白等彩线织出珍禽异兽、祥云瑞草、日月星辰等。据研究,它是汉代中央官府为了祝祈讨羌大事在政治上军事上顺利和成功,而将天象占辞与王朝宏愿相结合,以图祥瑞的实际见证。


       蹙金,亦称盘金,是刺绣的一种技法,是指将圆金线依据图案轮廓盘绕在绣衬表面,以丝线钉缀固定,形成灿烂夺目的视觉效果。唐人在红罗织物上盘蹙金线,二者色彩都十分醒目,形成对比又不失和谐,具有雍容华贵的皇家风范。


        宋代刺绣宛如一幅院体画,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中曾称赞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嚵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生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


本节思考问题:

1、舞台服装和日常服装的区别有哪些?是用什么方式实现的?

2、从色彩搭配的角度归纳织绣中“雅”与“俗”的特征。

3、尝试总结中国古代官府、文人、民间三种色彩体系的特点。


教学现场

课堂展示织绣样本


上节课部分思考作业展示:



文▏熊瑛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