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长青清霜飞雪 2018-12-12

(一)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钓鱼的启示》,大家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板:钓鱼、放鱼、启示)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这件事发生在34年前,那一年我11岁,而写这篇文章时我45岁,为什么童年钓鱼的一件小事能够穿越34年的光阴始终令我难以忘怀?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1、我们先来看看“我”是怎样钓鱼的?(课件出示:二自然段)作者在写钓鱼时抓什么特点写的?(动作特点)拿笔圈画出描写我钓鱼动作的词。(放,举,抛)

这样描写有画面的感觉。

2、那么接下来我钓了一条什么样的鱼呢?(生谈)(课件出示: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生谈)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这么大的鲈鱼,“我”愿意放掉吗?(不愿意)为什么不愿意呢?自由读课文3-9自然段,找找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放鱼难?用“——”画出相关句子。

生汇报:

1理由一:这是“我”好不容易才钓到的大鲈鱼。(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拉上岸来。)。读出来之不易。

(2) 理由二:鱼很大,很美。(啊,好大···轻轻翕动着)

3)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4)当时四周没有人。

(课件:出示我抬头一看,四周静悄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指生读)

  师:第9自然段还有一句话和这句话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指生读)(课件出示: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

    

师:这两处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生:因为没有人看到我钓了这条鱼,也没有人知道我是什么时候钓到的,所以即使我把它带回家,别人也不知道。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这么一说,这条鱼那么大,而且那么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带回家去还没有人知道。这些理由都使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我”只能选择放回湖中,这要经历多么艰难的心理斗争啊!

4、(看学习指南:

个人学习: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3-9自然段,找出“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用“-----”画出来。

小组学习:先读画的句子,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汇报:(1)句子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课件出示)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很得意。(板:得意)师:“得意”还可以换成哪些词语?(高兴、兴高采烈、惊喜、喜出望外)带着惊喜和自豪来读读?

2)句子2:“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课件出示)

正得意之时,父亲却让我把鱼放回湖中,我的心情也飞转急下,变得——“急切”, (板:急切)

很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感叹和疑问。能读好这句话吗?

3)句子3:“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板书:委屈)

同学们,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大声并且哭喊着说话(难受、生气、委屈)能通过朗读表达作者的委屈吗?

4)句子4: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师:乞求的目光里盛满了什么?我想对父亲说什么?(“我”可能会说:爸爸反正没人发现,我们就留下这条大鲈鱼吧,好吗?爸爸,我求求你了!(合情合理)

但是结果

5)句子5: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板书:依依不舍)

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依依不舍地放鱼回湖),这归功于谁?(父亲)

父亲为什么却坚持要我这么做呢?难道他不喜欢这条鲈鱼吗?(喜欢)这里对父亲的描写仅寥寥几笔,你看出喜欢了吗?(看出来了)说说(得意的看,盯)

那到底是为什么让我放掉鲈鱼呢?

(因为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师:是,就是因为时间没有到,与开放捕捞相对的是禁渔期。老师这里收集到中国的部分禁渔期。第一段,你来读。

  生:51日至翌年131日为青鱼(鲱)禁渔期。(课件出示)

  师:哎,半年多的时间啊!第二段。

  生:620日至820日为毛蚶禁渔期。(课件出示)

  师:整整两个月。第三段,你来读。

  生:415日至531日为淡水湖区与水库禁渔期。(课件出示)

师: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那么重要吗?(重要)说说理由(生畅谈)(板:诚实、信用、道德)

是呀,他认为这两个小时代表的就是诚实、信用、道德。所以父亲的态度是坚决的,不容争辩的。

5、在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去。我舍去的是什么——大鲈鱼,我得到的确是——终生的启示(课件出示: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是与非”是指什么意思?(生:对与错!)

2)就作者钓鲈鱼的事来看,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放鱼湖中是对的,拿回家中是错的。)

师:“我”明明知道把放回湖中是对的,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却经历了由得意——急切——委屈乃至乞求甚至沮丧的心里历程,由此可见,尽管——(生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但是——生接着读(课件接着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板: 勇气 力量)

634年前的那个晚上,作者抵制住了大鲈鱼的诱惑,(课件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问:“鱼”为什么加上双引号?(不是真的鱼) 代表什么呢(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东西),(作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我”不止一次的遇到让自己心动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好处的事)

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诱惑人的鱼呢?你是怎么做的?(生:考试分数;捡到100元钱;多找钱...

作者会选择诱惑人的鱼还是选择道德(道德)你有这样的选择归功于谁?作者有这样的选择归功于谁?(父亲)

7、有这样的选择完全归功于父亲。时隔34年,满满都是对父亲的感激,所以结尾这样写(生齐读)(课件出示: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三、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钓鱼又放鱼的事,说明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样一个道理。这种写法叫借事喻理。(板:借事喻理)回顾一下,作者的这个启示来源于(指板:放鱼),所以作者构思行为过程中,对放鱼时作者的心情变化(指板)写的细腻而真实,希望同学们在本单元习作中能恰当借鉴,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下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