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工作这么累,一定很难受吧”

 wzchen666 2018-12-12


推么推原创写手:愈之


曾经有一个话题: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吗?


我想凌晨四点逗留在城市的人,要么是刚上班,要么是才下班。


如果一份工作需要耗费人如此多的精力,一定有为之工作的意义。


有人说,当我热爱时,我从不觉疲惫。


一份长期让你感觉到疲惫的工作,就再多问自己一句值不值得吧。


1


朋友小七是一个访谈类的娱乐记者,几乎每一天,她都要为收集采访资料,联系采访对象,预约采访事宜忙得焦头烂额。晚上十一二点还在看资料、罗列采访提纲是常事。

 

忙多了,自然少不了几分抱怨:

 

“某人真大牌,不是大腕还装,真烦人。”

 

“看资料看得眼睛都疼啦!真累。”

 

“最近真想有人给我亲亲抱抱举高高,谁还不是个小公举啊,怎么进了这个单位就成了女汉子了呢?!”

 

……

 

每天都是疲惫不堪的状态和痛不欲生的抱怨。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她:既然这么心累,为什么不辞职呢?或许干其他工作会更加快乐一些。

 

她说,家里人觉得这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何况都工作五年了,已在单位站稳脚跟,更换工作意味着重头再来,风险太大。何况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我不想安慰她,也不忍心泼冷水,便默默地让她自怨自艾。

 

回家后在朋友圈更新一个动态:


你工作这么累,一定很难受吧?

 

2


工作很累是怎样一种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事脑力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表面上看,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领悠闲自在——不用日晒雨淋,也用不着汗流浃背,多自在!

 

但脑力活动,事实上也是一种劳动。

 

有研究数据显示,大脑为了生存每分钟需要0.1卡的热量。当人集中精力玩填字游戏的时候,人的大脑每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1.5卡的热量。

 

而繁重的工作、无休止的应酬、截止日期的压力等,都会增加脑力的负担,让职场人感到疲惫,久而久之,难免会影响心情,降低个人效率,产生职业疲劳。


 

但职业疲劳可不是这么简单:

 

2013年,ComPsych对超过5100名北美职场人士的调查发现,62%受访者感受到高度压力、失控感和极度疲惫。

 

有研究发现,住院医生和金融从业者遭受职业疲劳的比例,分别为50%和85%。

 

还有研究认为,职业疲劳与很多身体和精神问题相关,如冠心病、高血压、睡眠紊乱、抑郁、焦虑等,还可能与增加酒精摄入和药物服用有关。


此外,研究还证明,职业疲劳导致徒劳感和陌生感,损害人际关系质量,阻碍长期职业发展。

 

虽然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途径,却是我们占据大量人生份额的存在。


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工资,还有社交,兴趣和存在价值。


一份令人疲惫的工作只会让人越来越痛苦和消极,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在工作中感觉到太疲惫的。


那么,如何让工作轻松一点呢?

 

3


阿鹏的老爸是我们当地一家进出口企业的老板,通俗一点来说,他是个富二代。

 

但他没有去继承家业,而是通过应聘来到我哥哥的公司当了一名策划,而且是从一名很普通的策划,跌爬打滚,最后当上策划总监的那种。


如果不是某一次喝醉了酒,大伙儿谁都不知道他爸爸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这样的人放在鸡汤文里,一定是一个典型的励志人物,可是,阿鹏并不这样认为。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当销售的料子,也没有多少管理能力。

 

阿鹏的爸爸嘴皮子很厉害,常常能在饭局上说服客户下单,同时把公司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也是望子成龙的父亲,于是把孩子送到了商学院学管理。


可是,阿鹏更加偏爱广告策划,大学时候课也没好好上,经常跑到隔壁广告设计专业蹭课,伯父没有办法,最后给他转了专业。


毕业时,伯父还抱着一点孩子将来能继承家业的念想,便经常带他一起去见客户。

 

出于经济利益考虑,阿鹏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员,结果好不容易把产品介绍背熟了,见到客户却如同背书一般说了产品的优缺点,一点也不懂如何打动客户,一段时间下来,营业额可想而知。


一来二去,伯父只能唉声叹气了。

 

不工作当然不行,阿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四处投简历,也换了很多工作:收银员、行政人员、产品经理……最后来到广告公司。


写了几份策划案之后,客户还挺满意的,他也渐渐从工作反馈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愉悦感。

 

更重要的是,每一份看似花了很多心思,而且非常到位的策划稿,阿鹏都没有在上面花费太大的心力,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并且在肯定中得到更多成就。



整个过程中,他一点也不觉得疲惫。

 

他说,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时候都需要一点勇气和自知之明。


因为策划赚的钱没有销售多,他在爸爸的公司里也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也曾经想过成为爸爸那样的人,但他真的做不到。


除了工资以外,体验感也是工作重要的指标。

 

在职场上,有一种幸运叫做“你从事着一份对你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儿”。


当你做着一件一点也不感到疲惫的事,也许它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多,但在同等的经济收益面前,显然花费心力少的那一项在时间成本上性价比更高。

 

4

 

2018年最大的裁员事件发生在美国。

 

美国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公司(地位类似于中国的中国移动公司)宣布裁员44000人,一夜之间,4.4万人就失业了,在他们之中,不乏工作多年的老员工。

 

一如那句话:时代抛弃你,从来不会打招呼。

 

对很多职场人来说,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很擅长,但进了一家公司,干了几年后便不想再离开,或者迫于生活压力,本来也没有多大能力可以跳槽。

 

而工作本来就是一件需要不断进行一些机械重复的劳动,会消耗精力和热情。


当你从事着不太喜欢又不太擅长的工作时,为了一时的“稳定”而努力,结果很有可能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时代抛弃。

 

也许有人会说,从事了喜欢的、擅长的工作,就没有被时代抛弃的风险吗?万一目前从事的工作,以后会被机器人取代呢?


这样的风险的确有,但你这些年在工作中练就的能力,很有可能帮助你在失业后迅速调整心情,整装出发——机器人利于从事机械化的工作,但缺乏人类的匠心独具。



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是通过进入不同的行业,尝试不同的职业。但这样的做法机会成本较高,比较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


二是先找到一份工作,然后尝试新的工作。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很喜欢写作,但他先是进入了一家外贸公司当行政,后来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最近才转行到出版社的.


三是从爱好或者擅长的事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比较我身边就有喜欢看电影的朋友,后来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开了一家影视广告公司。

 

在不断寻找和探索中,除了找到适合的工作,也能增进了对自己的认识。


你要先了解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工作才可以真正实现它的意义。


没有一份能终生取得成就的事业,是让人疲惫且不擅长的。

 

一份真正的工作应该是因喜欢而擅长,因擅长而坚持。


况且,在不值得的人间里,找到一件做起来不累的事,也是一种幸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