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中国通史》文字稿-第十七集-秦国崛起

 昵称27494174 2018-12-12

第十七集 秦国崛起

公元前9世纪未,赢姓族长非子因擅长养马,得到周孝王的重用,封为附庸,在今甘肃东南渭河上游秦地建造城邑,从此称作秦。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从镐京迁都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赐予今陕西岐山至丰水之间的土地,秦国从此正式跻身于东周诸侯之列,然而,周平王其实只给秦襄公一张空头支票,此时的泰国封地实际上处在游牧民族西戎的控制之下,秦经过几代人的浴血奋战,才夺回这块土地。此后,在西戎的包围下秦国艰难地寻求着生存与发展,也正是这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秦人崇武尚勇的个性,秦国独特的发展史和封闭落后的状态,使一向以文明开化自居的中原各国长期以来一直不把秦视为同类,而看成蛮夷之国。

(山东大学历史系 教授 曾振宇:因为当时秦国地处西陲,落后,立国时间呢比中原国家晚了大概有两个世纪,和西戎杂居在一块,所以中原国家盟会的时候,往往是不会邀请秦国参加的,认为秦国是一个野蛮落后的国家。)

在秦国的历史中,秦穆公是一位重要人物,他于公元前659年即位,以知人善任著称,在百里傒骞叔等贤臣的辅佐下,秦国在对其东部强大的邻国晋国的外交与军事上取得一系列胜利,第一次将疆域扩至黄河以西,秦穆公还成功地将西戎的使臣由余招致麾下大败西戎。然而,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不能仅靠一个强势的君主,要想彻底摆脱落后的局面,秦国更需要先进的制度和法律,秦穆公去世后的三百年里,秦国曾一度陷入混乱之中,经历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子四代乱政,国力衰弱。而此时,中国社会正经历了一场剧烈的大变革,各诸侯国纷纷变法,从早期宗法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转型。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其中魏国率先由李悝推行变法,发展农业生产,并在各国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成文法法典《法经》,使魏国迅速跃升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秦国内部却千疮百孔,长期内乱和落后的体制导致农业凋敝,经济萧条,王权斗争使君臣失和,吏治混乱,拖沓成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威信,秦国民风虽然剽悍,但百姓热衷于私斗,而不愿为国作战,公元前5世纪初,魏国从秦国手中夺回河西之地,这对于秦人来说,不仅是莫大的耻辱,更加强了强烈的危机感,然而,危机也可能变成最大的动力。公元前362年,志向远大的年轻君主,秦孝公登上君位,他立誓要复穆公之故地,夺回河西之地,改变诸侯卑秦的局面,要达到这些目的,秦孝公意识到,必须要改变泰国混乱落后的局面,否则将没有生存之路,他迫切需要一位目光远大,能够通盘考虑并执行有力的贤才 ,能够对秦国实行全面的改革。于是,秦孝公颁布了一道求贤令,开出了最优厚的待遇,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公土,一位身在魏国的青年,闻听此令恒天然心动,他就是商鞅。

商鞅,原名公孙鞅,出身卫国公族,所以也被称为卫鞅,后来因秦孝公将商邑封地给他,才被称为商鞅或商君,商鞅自幼喜欢刑名之学,他来到最早实行变法的魏国,学习《法经》,希望能大展宏图,但是事与愿违,他并没有得到魏国的青睐,当商鞅听到秦孝公的求贤令后,毅然携带《法经》来到泰国。史载,商鞅见到孝公后,先说以帝道、王道,即实行仁政,以德化民,这样的治国措施,需要很好的基础,需要数代人的努力,而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帝道、王道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务实的孝公迫切希望自己在位时就能实现强国的理想,所以对帝道、王道并不感兴趣,商鞅最后讲述以霸道为核心的强国之术顿时深深吸引了孝公,不由自主地膝盖前移离开了坐席,语数日不厌,商鞅所说的强国之术就是变法,即通过改革法令制度,迅速走上强国之路,对秦孝公而言,商鞅为他描绘了一幅令人振奋的变法蓝图,孝公为此深深折服,正是这种世间难得的君臣之间的相知和默契,成就了这项奠定秦统一大业的改革。

任何改革都会遭到传统观念和保守势力的质疑与阻挠,早在商鞅之前,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推行变法,尽管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最终都因无法彻底贯彻而以失败告终,商鞅虽然得到秦教公的全力支持,但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同样困难重重,变法还未开始,商鞅就面临着秦国各种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质疑。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杨振红:当时旧贵族两个最重要的代表就是甘龙与杜挚,他们就是坚决反对变法,他们的主张就是说,你如果进行变法的话,一定公引起天下大乱,商鞅进行了坚决地驳斥,他认为三代的圣王,都是不拘于过去的礼节,而达到了一个王的境界,所以他认为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拘泥于过去的法制,而只有圣明的人才是一个开启的时代,创造一个制度的状态。

在现在的三秦大地,一出关于商鞅变法的戏剧即将登上舞台,作为经典保留剧目《商鞅变法》曾多次获得秦腔戏曲界大奖。如今,这个剧目最后一次演出距今已经五年,似乎已经和商鞅变法一样,成为了历史,然而,编剧王军武和主演刘志政却想要改编剧本,把这出戏重新搬出舞台。

(秦腔历史居《商鞅变法》 编剧 王武军:当然咱们提倡这个以史为鉴,历史上发生的这些有名的事件,或在这个现实生活中,有很惊人的相似之处,所以把这种精神呀,以这个秦代的那一种历史故事反映出来,对咱们这个现实来说有一个启迪作用,有一个推动作用。)

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成熟于秦,如今,这种以唱腔高昂激越,曲风刚劲急促著称的艺术仍在陕西各地盛行,然而,重新把《商鞅变法》搬上舞台仍面临着不小的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三秦大地没有多少人看好《商鞅变法》这出戏,现实历史中,商鞅所面临的困难更加巨大,在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商鞅并没有立即公布,他希望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精神亮相,以便将他的立法精神,迅速传播到全国各地。

这是一件看似微小,但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事件,商鞅让官吏在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10斤黄金,对于这样的好事,百姓实在难以置信,商鞅将赏金加到50斤,一时间全城轰动,百姓纷纷围观,重赏之下必有庸夫,终于有人走了过去,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国民宣示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它像一根细小的杠杆一样,撬动起庞大的变法机器,一幕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戏就于拉开大幕。

商鞅变法历时十余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这是流传久远的《商君书》,它记载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强调以法治国,将奖惩机制贯彻到法令的各个方面,为了使秦国迅速强大,商鞅将举国之力集中到农业和军事上,实行强有力的农战结合的战略,然而,由于《商君书》内容芜杂等原因,一般认为此书不是出于商鞅之手,而是商鞅信徒和后世法家的综合之作,更有学者将《商君书》视为伪书。

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荡涤之后,除了这本《商君书》,商鞅时代的典籍完全消失,长期以来,后人对于商鞅变法的研究因物证的缺失难以取得进展。 这里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秦国故地,这里收藏着大量秦国时期的文物,然而却无法找到直接记录商鞅变法的只言片语,不止这里,整个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关于商鞅变法的原始文字记录都荡然无存。

这些古老的器皿,尽管形态时代材质各异,却都做工精巧,它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爵”,爵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形状像雀,古代贵族祭祀宗庙时,要向先祖献上美酒,爵,因此成为贵族专用之物也成为身份的象征,用以排列贵族,士人地位的高下,商鞅将秦国原有的爵制加以改造,整齐为二十等级,重新制定爵位的获取、升降、继承等原则,其基本精神是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即以军功作为赏爵的惟一根据,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者,不管其出身是贵族士人还是农民,都可以根据斩首的数量赐予爵位,战败时则削夺爵级,男子成丁时只能降若干等级继承父亲的爵位,若想得到与父亲同样的爵位,他们必须凭借军功。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杨振红:变法的一个最核心的内容,实际上是一个爵制改革,他是以这个爵制改革为轴心来铺开他的变法的,把这个爵从贵族的专有物变成一个可以庶民也能获得的这样的一个身份,这个就打破了原来非常严格的贵族社会。)

爵,虽然给了我们直观印象,但它毕竟不是商鞅变法的直接证据,历史学家无比盼望着找到有关商鞅变法的原始文字记载,它们应该被记录在当时使用的简牍上,然而,在当年秦国的故土上至今没有找到这些承载着秦国崛起的秘档,但上世纪十年年代以来,在远离秦国的楚地,现在的两湖地区却有几项震惊世人的考古大发现,简接佐证了《商君书》的真实性。

1983年,在湖北省江陵市张家山,荆州博物馆在整理三个西汉初年的墓葬时,发现了大量竹简,张家山汉简中发现的西汉初年吕后时期的法律文书《二年律令》,其中有完整的名田宅律文,虽然它是汉初的法律,但由于汉承秦制可以确定其基本精神,承自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以前,秦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实行贵族土地等级占用制,采邑主将土地按户分配给农民耕种,定期轮换,农民对于土地没有任何权利,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商鞅以二十等爵制为基础,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名田制。名,意为把土地等级在自己的名下吗,以示占有,新法规定庶民以上者均可以根据身份占有数量不等的土地,土地可以继承从而将土地占有权扩展至普通的农民,允许通过开荒、转让、买卖的方式自行获得限额内的土地,以解决授田不足的问题。律文规定,没有爵位的公卒、士伍、庶人,可占有1顷田1宅,二十等爵位第一级爵公士,可占有1.5顷田1.5宅,爵位越高,占有田宅的数量越多,至第十九级关内侯可占田95顷,宅95宅,是普通庶人的95倍。

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的迅速发展使秦国的富强不再是纸上谈兵,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商鞅开始征收户口税,强制实行小家庭制,规定一家除一子承嗣外,其余儿子结婚后必须分家,单独立户,否则加倍增收户税,至此,五口之家的小家庭,成为中国家庭的基本模式。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杨振红:《汉书食杂志》里头就记载了一段当时西汉中期,大儒董仲舒的一段记载,说至秦则不然,商鞅改帝王之制,然后废丼里开阡陌,民得卖买,确实反映了说商鞅变法是一个肯有非常划时代的意义的这样的一个变化,因为商鞅的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土地买卖,这是亘古未有的。)

如果说富国之本集中体现在农业上,那么商鞅的强国之道则体现在军事上,他采取了最严厉的奖罚机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如果没有军功,宗室也将初剥夺爵位属箱,为促使秦人勤于耕作,勇于作战,商鞅制定了残酷的刑法,民众逃避农战受到的处罚比农战还要痛苦,而在奖励方面商鞅抑制百业,使秦人只能在农业和战斗中获得晋爵之路,变法措施严重地削弱了秦国贵族的既有利益,顿时引来强烈的反弹,他们纷纷用各种方法来阻挠变法并鼓动百姓闹事。

在秦孝公强有力的支持下,商鞅坚持依法治国的信念,通过严格的法律和违法必罚的铁腕手段,向敢于挑战法制权威的各方势力宣战,秦人因长期与戎人杂处,个性好勇斗狠,私斗成风,私斗破坏了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的内耗,商鞅下令严禁私斗,违者根据情节予以处罚,然而秦人几百年来野蛮粗俗的陋习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商鞅整个秦国社会的强大阻力。

据载,商鞅一天之中,在渭河河行刑的囚犯就多达七百余人,渭水被染成红色,嚎哭之声震天动地。这样的法律令国民难以接受,新法推行一年间,前来国都上书反对者数以千计,一时间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变法风潮 。商鞅对孝公说,这些人都是扰敌教化之民 ,将他们全部流放到边疆,接着又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件,这个事件成为考验商鞅和秦孝公变法决心的试金石,秦孝公的儿子太子驷触犯了新法,根据新法太子应处以在面颊上刺字的黥刑,以往有刑不上大夫的规定,对贵族豁免肉刑,但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因此一定要依法处置,秦孝公再一次给予了支持,由于太子是君嗣,不能对他本人施刑,就将太子的两位师傅分别实施了黥刑和割鼻的劓刑 [yì xíng]以惩戒他们教导不力,几次事件后,再也没有人敢轻易议论触犯新法,新法在全国顺利推行开来,三年后变法的成效初步显现,史载,道不拾遗,山无盗劫,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

(山东大学历史系 教授 曾振宇:轻罪重罚,严刑峻法,以法治国,只是商鞅变法的第一个层次的内涵,第二层次的内涵,我称之为商鞅所说的,道德理想主义,用商鞅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以刑去刑 ,真正的社会高度文明化是在这个社会长期的法制之后才能够实现,到这个程度呢甚至老百姓都不需要官员的存在,不需要法制机构的存在,是非对错,大家都能够自裁于心。)

咸阳,位于沣水和渭水交汇之处,据天下之游,制天下之命,是控制东西交通的重要通衢。孝公十二年,将国都从渭水上游的栎阳迁到咸阳,并以迁都为契机,启动了第二次变法,此时,商鞅已被封为一人之下,万以之上的大良造,他将更加彻底地推行变法,进行全面的制度改革,传统的分封制正迅速向郡县制转变,商鞅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聚等自然聚落,按照大致相当的规模编制在一起,设立地方行政组织县,全国共设置31个县,县设县令,掌管一县行政,县尉掌管军事,县制使分封制下分散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秦国中央,有利于秦力将全部力量汇聚在一起,从而在战国争雄中脱颖而出,这种政治摭即使放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堪称一项创举,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高度评价商鞅推广县制建立官僚制的政策,将其称为官僚化的革新政策,认为这是秦国国力日强最终打败群雄,建立中华统一帝国的根本原因。

(苏州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教授 臧 [zāng]知非:从历史影响这个角度来看,它奠定了历朝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格局和历史基础,它不仅是行政区划上奠定了郡县,包括后来行省,包括我们现在地方行政制度的历史基础,同时在人口管理的模式上,在土地管理模式上,也奠定了以后历朝代的基础,所谓千百年之法皆商鞅之法,皆秦法。)

此后两年中,商鞅进行了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所必备的标准化工作。第一为田阡陌,即扩大亩积,将原来长100步、宽1步的小亩制 改为长240的大亩制,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率,第二初为赋,开征人头税,另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统一度量衡。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正在补非常郑重地取出 ,这是一件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量器,这件量器左侧刻有,秦孝公十八铭文,底部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诏书,一件看似普通的量器竟刻有两位秦国重要君主的手迹,表明了它与秦国崛起有着巨大的关联。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 主任 周亚:这就是商鞅方升,它是秦孝王十八年时候商鞅做的一个量器,主要是这个测量容积的一个器皿,特别重要的就是记载了这个容积的一个计算方法,十六寸又五分之一寸,这个立方寸的一个容积,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他用的这个度量衡的制度就是商鞅确定下来的那个制度。)

就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这里是湖南省龙山县一座偏僻的土家族小镇里耶,千百年来,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居民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2002年,就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奇迹,在古城江边的一口水井中,出土了秦始皇时期多达三万余枚的简牍,其内容主要是秦统一前后的行政管理文书,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小城的政府机关是如何依照秦国的标准化制度严密而有效的运转的。

如今,这些记载着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简牍静静地摆放在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内,彭成刚馆长每天都和这些展品打交道,在他看来,这些竹简并不只是枯燥泛味的官府文书,他是秦国基层政府和百姓严格按照国家制度工作和生活的典范,它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秦国从中央到地方如何高效运行的秘密。

(彭成刚:这一枚竹简关于对官员进行一种考核非常的详细,因为我们现在也在实行绩效考核,在秦朝就已经对官员有一种考核制度了,对官员考核在行使过程之中,如果对你的工作业绩考核不合格的话,然后到年底对你的俸禄都会降级的,如果你考核评优,所有的待遇,包括俸禄,包括饮食,包括家庭的待遇都会相应提高的,这枚简也很有意思,我们现在要坐飞机,不是有时候要手持身份证,要对你的相貌进行核对,但是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它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这一枚简就是通关凭证,这个简上面关于你的肤色,你的身高,你的性别,还有你的爵位,它都有记载。)

在经历了二十年的艰难历程之后,孝公终于如愿以偿地再现了秦穆公的辉煌,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周天子封秦孝公为伯(霸),第二年,诸侯国纷纷前来祝贺,秦国派太子驷率戎狄九十二国(族),朝见周天子,大会诸侯。秦孝公也兑现了当初,求贤令的诺言,将於、商十五邑封给商鞅,当年在魏国未能施展抱负的商鞅,在秦国登上了人生辉煌的顶点,然而,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个充满杀机的巨大阴影正在向商鞅不断靠靠。

这里是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975年,几位农民在挖排水沟时,发现了一个巨大墓葬坑,这个古墓重见天日,填补了中国考古的巨大空白,墓葬坑中发现了大量写有文字的竹简,内容以法律文书为主,它不仅证明传世文献关于商鞅《法经》为蓝本,为秦国制定盗、贼、囚、捕、杂、具六篇的记载,而且表明商鞅在六篇之外,还制定了许多关于行政,民法方面的法律,商鞅通过立法的形式,为秦国建立了,新型中央集权官僚制国家的基本框架,商鞅建立的法律制度中,最具特色,也最为人所诟病的告讦[jié]连坐制,一人犯法,其亲属、邻里、上下级必须检举揭发,否则要被一同治罪,为此,他们编制了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什伍制。

尽管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但他的铁血统治也使得秦国充满了恐怖气息,被剥夺权力,并被施以酷刑的旧贵族更是对商鞅恨之入骨,时刻等待着复仇的机会。

公元前338年,孝公年老病死,太子驷即位,号惠文王,惠文王一登基,身边迅速聚集了一批倒商势力,为首的就是被割去鼻子的太子师傅公子虔,他们誓与商鞅不共戴天,取名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拘捕商鞅。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杨振红:当时商鞅就开始逃,逃到关下的时候,他想要留宿,结果那个店主让他拿出他的符篆来,就是能表明他的身份的这样的一个证件来,他没有,店主就不敢收留他,说商君有令,如果你要有留宿客人的话,一定要有符篆(证件),如果你没有我不敢留你,否则我一定会被判处刑罚,而且我的家人会连坐,所以商君当时非常感慨,说我没有想到我自己制定的法律居然把我自己陷于这样的一个境地。)

不久,商鞅在逃亡的路上被秦军杀死,惠文王命人将商鞅的尸体运至咸阳施行了最残酷的刑罚,车裂,相当于后人所说的五马分尸,然而尽管惠文王痛恨商鞅,置于死地而后快,但作为秦国的新国君,他清醒地认识到,商鞅可死,其法不可废,新法不仅使秦国摆脱了落后的面貌,走向富强,成为一个高效运转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而且新法已经成为秦国稳定发展,成就万世基业的基本保障。

商鞅变法措施大多不是商鞅首创,而是大量借鉴东方各国,特别是魏国变法的经验,例如李悝在魏国率先推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建立法制,吴起在楚国推行新政时,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除世卿世禄制,韩、赵、魏早在春秋未年还是晋大夫时就开始扩大亩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商鞅变法在战国变法中脱颖而出,获得巨大成功呢。

(日本就实大学 教授 李开元:本身秦国是比较落后的,落后的时候它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非常不健全,那么这个时候商鞅带来一个比较文明的新的制度,他也愿意接受,孝公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君主,而且有强烈的改革的愿望,他在位时间也很长,所以能够一直支持商鞅,把两次改革推行到底。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杨振红:商鞅很多人评价他,说他是刻薄人,但是如果这样的一个人,他去进行治理国家的话,实际上他是奋不顾身的,所以即使商鞅本人受到诟病,受到一些不好的评价,但是对这套制度本身,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所以从国家制度建设来讲,从法律制度建设来讲,这应该说是两千年制度的一个根本,一个奠基。)

公元前221年,在商鞅变法一百三十八年之后,凭借商鞅所创制的秦法,依靠商鞅培育的强大秦军,秦始皇完成了荡平诸侯,统一中国的伟业,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西安临潼区,东面5公里的骊山北麓,高隆着一座土丘,这是一座文明中外的帝王陵,陵园占地56.25平方公里,陵墓封土现在周长仍有1700余米,雄伟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怀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在这里沉睡着一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巨人,他就是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嬴政,是他,结束了中华大地列车纷争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他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青史,又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而他所主持设计的皇帝制度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家喻户晓的秦始皇,不仅他的身世,生世功过引人注目,如今就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重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神秘莫测的秦始皇陵,空前绝后的兵马俑,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感受这位伟大帝王的丰功伟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