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世纪70年代就解决的漏绒问题,为什么你的羽绒被还在掉毛?

 爱斯基摩人家纺 2018-12-12

相传1819年,在俄国战场,一哥们为了不被冻死,将鸡毛塞进衣服里,熬过了严寒。回国后,他把经历告诉了侄子埃迪·鲍尔,聪明的侄子就用羽绒代替鸡毛,并将绗缝技法用到了尼龙面料上,做成了御寒“神器”

 
 

后来,人们将机器轧断的毛、绒混合物,缝制成羽毛被,作为军备使用,但当时的工艺还不完善。怎么说呢?就是自带天女散花效果。直到70年代涂层织物出现,漏绒的问题才算解决。

 
 

而到了现在,我们还是会遇到羽绒被漏绒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


羽绒被面料有很多种,全棉、全涤、涤棉混纺、丝绵交织、尼龙等。为了防止漏绒,面料一般都会做防绒处理


涂层防绒: 就是在面料背面涂上一层高分子类化合物,涂后能防止羽绒跑绒。


轧光防绒:用轧光机碾压面料,将织物纱线间的空隙缩小,从而达到防绒效果。

 

还有就是采用高织数高密度纺织面料,密度足够,也是能达到防绒效果的。


所以,当一条羽绒被的面料密度不够大时,防绒效果就差,也便产生漏绒。

  


那么是不是只要做了防绒处理就一定不会漏绒呢?


答案当然不是。除了面料,导致跑绒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羽绒被内部填充物的质量。


 

我们所说的羽绒一般是指绒和飞丝、羽丝、小羽毛等混合物,因为目前的工艺是无法提取100%的绒朵,这个之前也是科普过的。

 

绒朵的手感细腻,一般直径能够达到1cm以上,而能从做过防绒处理的被面钻出来的一般是一些细小的飞丝或者小毛片(有毛梗的羽毛)。所以如果羽绒被的内部填充物掺杂大量的飞丝,也就是说含绒量,那么即使面料防绒,还是会产生跑绒现象。

 

 

当然,羽绒床品难以避免飞丝的存在,但是全球所有的羽绒标准,对这些指标是有一定的容忍的,比如澳大利亚、日标、国内寝具的标准是绒朵含量的10%

 

 


所以,大家不要仅仅依靠面料去判断羽绒被是否会跑绒,内在的品质也是非常关键的。


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羽绒知识,避免在购买羽绒床品的路上被坑哦!


▲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