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意义何在?

 陈长涛 2018-12-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赖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和规模化的制造业优势,从袜子到运动鞋,从螺丝钉到手机,打入一个接一个的制造业领域,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是用中国人民辛苦劳作的汗水换来的GDP,技术含量不高。虽然全世界的商场里都摆着“Made in China”的商品,却挂着阿迪达斯、耐克、苹果等国际巨头的牌子,品牌溢价和超额利润都流入到国际巨头之手,中国人不过是全世界的打工仔。

为了改善这个状况,中国决策层及时提出了“中国创造”的概念。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由中国创新,发明。而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所提供的是简单的劳动力而不是知识智慧和脑力。

从中国创造提出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品牌不断的成长壮大,从最初的海尔、格力,到后起之秀华为、小米,尤其是高铁、轮船等行业的大规模进军海外,标志着中国创造进入了收获期。

转型为“中国创造”就意味着要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为了鼓励创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2008年、2013年、2015年连续制订发布了研发费用的税收优惠措施。尤其是自2016年1月起执行的《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放宽了研发加计扣除的范围,简化了核算管理要求,归并了资料报送程序。

在上市公司中,“潜伏”了大量高速增长期的高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普遍具有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业态特质,在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投入研发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相比主板上市公司来说,创业板公司的整体研发费用比例每年高出约三到四个百分点;与类型相近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相比,创业板公司也高出近两个百分点。

一、 持续高投入进行研发的恒生电子

恒生电子是一家不太张扬、闷声发大财的金融软件公司,与同行业的科大讯飞等公司相比我们很少在市场上见到它的软件,甚至都没听说过,因为恒生电子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它在基金、证券、保险、信托资管领域核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93%、80%、90%、75%,在证券账户系统、证券柜台系统、银行理财业务平台、信托核心业务平台、期货核心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7%、43%、85%、41%、42%。

2014年,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股权结构变化,阿里巴巴成为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方。之后恒生电子的研发费用一直高速增长,保持营收占比的40%左右,金额从6亿、8.6亿稳步增加到2016年年报的10.5亿。

但是,三年来的净利润却是这样的:

在研发方面的高投入理应带来利润的高增长,但是2016年恒生电子却收获了亏损,亏损5000多万元。乍一看会以为该公司遇到了经营低谷,但实际原因是当年被证监会罚款3.8亿。剔除被罚款的因素,恒生电子的增长性还是和研发费高度匹配的。

恒生电子十多亿的研发费用都做了些什么呢?我们看一看年报:在公司技术专家俱乐部基础上,进一步引入行业高端专业人才,正式成立恒生研究院,负责Fintech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的研究,在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工程、区块链等领域成立专家工作室,在公司研发中心及产品研发团队的配合下取得了初步成果。区块链课题,作为发起单位加入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承担相关业务与技术标准课题,加入linux基金会hyperledger开源项目,成立FTC Union联盟链筹备处与相关银行选择同业业务领域进行区块链应用落地;在大数据机器学习、智能投顾方面,进一步扩大了由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及量化投资实战经验工程师组成的专职创新研究队伍,在利用深度学习技巧改进传统量化投资所用遗传算法上取得初步成果;高性能计算方面,在期权做市系统、期货微秒级极速交易系统上取得可产品化的成果。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的研究开发项目(包括企业取得的已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当期归集后计入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在符合特定条件时则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即资本化。

通过恒生电子的财报来看,2016年的无形资产仅有两千余万,2017年的半年报增加到一亿多,其中8千万是购置的土地使用权。可见该公司基本未将研发投入资本化,这种运作方式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比较大,与相当多的不断资本化的高科技企业相比,恒生电子可谓一股清流,从这个意义上讲,该公司是被低估的。

二、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利弊,热衷资本化的乐视网和科大讯飞

根据相关要求,一项研发活动只有到开发阶段后期,才能符合资本化条件。到符合资本化条件时,研发活动基本接近尾声,后续的支出很少。因此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不会特别高,除了恒生电子这样不屑于资本化的清流外,董小姐的格力电器,每年研发支出超过40亿,也是0资本化。

把研发支出转到无形资产有什么好处呢?最大的好处就是利润表好看了。无形资产至少要十年摊销完毕(类似固定资产的折旧),一个亿的研发支出,进入当期费用就是减少一个亿的利润,但是如果转入无形资产,在总资产增加一个亿的同时,还“凭空”多了一个亿的利润。

比如乐视网连续三年来60%左右的研发费用资本化,这个比例是极其不正常的。由于贾总是会计出身,所以在这方面的操作游刃有余,当然,乐视网的今天也是有目共睹。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龙头企业也维持着过高比例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情况,那就是科大讯飞。科大讯飞的年度营收额近年来飞速增长,从2014年与恒生电子营收持平到2017年已经接近其两倍,如此飞速发展的背后,是每年接近营收30%左右的研发投入。2016年科大讯飞研发费达到7亿,金额上与恒生电子非常接近。但是与恒生电子完全不同的是,科大讯飞当年的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为3.7亿,占比55%。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对比:假设恒生电子2016年也将55%的研发费资本化,那么当期可以增加5.8亿的利润,再假设没有列支近4亿的罚款,抵扣掉所得税后,2016年恒生电子的净利润理论上可以达到8亿左右,而科大讯飞2016年的净利润为5亿。

把科大讯飞十年财报披露的净利润和无形资产情况放在一起对比,我们似乎发现了新大陆:二者的增幅高度正相关,无形资产有意无意抬升了科大讯飞的净利润。

当然这样的假设和对比会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但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利弊以及对业绩的影响能通过这种方式显露清晰,也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